秋老虎赖在胡同里不肯走,正午的日头晒得青石板发烫,连院墙上的爬山虎都蔫头耷脑的,叶子卷成了小筒。叶辰蹲在互助角的木柜前,手里攥着块砂纸,正打磨柜门上松动的木棱。这柜子用了小半年,被街坊们摸得油光锃亮,可边角还是磨出了毛边,尤其是孩子们总扒着的柜脚,已经有些歪了。
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滴在柜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痕。他抬手用袖子擦了擦,刚要继续打磨,脑海里忽然响起熟悉的嗡鸣——系统的声音比往常柔和了些,像浸了水的棉线,轻轻拂过耳畔。
【检测到宿主近期情绪波动稳定,正向行为持续积累,触发「贴心辅助」模式。】
叶辰的手顿了顿,砂纸在木棱上蹭出细碎的木屑。这系统向来惜字如金,除了发布任务和奖励,很少主动出声,更别说什么“贴心辅助”了。他停下手里的活,心里泛起一丝好奇,又带着点莫名的期待。
【辅助一:设备维护提示。】
随着系统音落下,眼前仿佛浮现出一道淡蓝色的虚影,像层薄纱罩在木柜上。柜脚连接处的木纹里闪着微光,虚影中还标着几个小小的箭头,指向松动最厉害的地方,旁边还有行小字:“此处需加三角木固定,可增强承重。”
“还有这种功能?”叶辰忍不住低呼一声。他之前只想着用砂纸磨平毛边,压根没注意到柜脚的结构问题。这提示来得正好,省得以后孩子们扒着柜子取东西时,万一塌了伤着人。
他起身往工具房走,刚走到院门口,就看见张大爷背着个布包颤巍巍地进来,布包里露出半截锯子,木柄上缠着防滑的布条。“小叶,干啥去?”张大爷喘着气问,额角的汗珠子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张叔,您这是……”叶辰赶紧过去扶他,闻到布包里飘出淡淡的松木香。
“前阵子砍的松树桩,晾得差不多了,想着锯成块当木料,互助角的柜子不是松了吗?正好能用上。”张大爷拍了拍布包,眼里透着股得意,“我这老胳膊老腿的,锯不动大的,锯点三角木还是行的。”
叶辰心里一暖,刚想告诉张大爷系统的提示,没想到老人家早就想到了。他接过布包,沉甸甸的,里面果然是些锯好的三角木,大小正合适。“张叔,您这可真是……”
“少废话,赶紧拿去用。”张大爷挥挥手,往传达室走,“我去给你烧壶热水,打磨木头费力气。”
拿着三角木回到互助角,叶辰按照系统提示的位置,把木片垫在柜脚连接处,又用锤子轻轻敲实。原本松动的柜子果然稳了不少,他试着晃了晃,纹丝不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柜面上,那些磨平的毛边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是被岁月细细打磨过的模样。
【辅助二:需求预判。】
系统音再次响起时,叶辰正在擦工具。眼前的虚影变成了张清单,上面列着几行字:“李婶家的煤球快用完了,需提醒提前储备;王老五的镰刀该上油了,互助角有防锈油;小当的作业本只剩最后两页,可准备几本练习本。”
这清单像面镜子,照出了院里人没说出口的难处。叶辰想起早上路过李婶家,听见她跟老伴念叨“煤球咋用得这么快”;王老五昨天还抱怨镰刀割麦子时总卡壳;小当写作业时总把字写得挤挤挨挨,原来是怕作业本不够用。
他放下工具,先往李婶家走。李婶正坐在门槛上择菜,见他进来,往屋里喊:“老头子,小叶来了,快搬凳子!”
“婶,不用忙。”叶辰蹲在她旁边,帮着摘菜叶子,“我听张叔说,煤厂下周要检修,可能得停几天,您家的煤要是不够,我下午去帮您拉点。”
李婶手里的菜叶子“啪嗒”掉在篮子里,她抬头看叶辰,眼睛有点红:“你咋知道……我正愁这事儿呢,你叔腿脚不利索,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拉得动煤车。”
“小事儿,下午我正好有空。”叶辰笑了笑,又想起清单上的话,“对了,互助角有瓶防锈油,王老五的镰刀要是需要,让他去拿。”
从李婶家出来,叶辰往供销社走。他揣着昨天在厂里干活挣的两块钱,打算给小当买几本练习本。供销社的玻璃柜里摆着各种本子,红色封面的算术本、绿色封面的生字本,纸页厚实,摸着很舒服。
“同志,要几本?”售货员是个年轻姑娘,扎着两个麻花辫,说话脆生生的。
“来五本算术本,五本生字本。”叶辰指着柜角的橡皮,“再要两块橡皮,要软点的。”
付完钱,手里的本子沉甸甸的,油墨味混着纸香,让他想起小时候背着书包上学的日子。那时候的本子总是正反面都写满字,连页边空白处都画满小人,哪像现在的孩子,能有这么厚实的本子用。
回到院里,正看见小当趴在互助角的桌子上写作业,铅笔头磨得尖尖的,作业本翻到最后一页,字迹挤得快要溢出来。槐花蹲在旁边,用小石子在地上画格子,嘴里念叨着算术题。
“小当,看叔叔给你带啥了。”叶辰把练习本递过去。
小当抬起头,看见崭新的本子,眼睛一下子亮了,伸手想接,又想起手上有墨,赶紧在衣服上蹭了蹭,才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谢谢叶叔叔!这本子真好看!”
“以后写作业别挤着写了,不够再跟叔叔说。”叶辰摸了摸她的头,又把橡皮递给她,“这个软,擦得干净,不会把本子擦破。”
秦淮茹端着洗衣盆过来,见孩子们围着本子欢喜,笑着说:“你又给她们买东西,再这样我可要生气了。”话虽这么说,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她放下盆子,从兜里掏出个布包,“这是我给你缝的布套,装工具用,省得磨坏衣服。”
布套是用旧衣服改的,蓝色的卡其布,边角缝得整整齐齐,上面还绣了朵小小的栀子花,针脚细密,一看就费了不少功夫。叶辰接过布套,手指抚过花瓣的纹路,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暖得发颤。
【辅助三:情绪共鸣提示。】
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种近乎温柔的质感。这一次,没有虚影,也没有清单,只是一股淡淡的暖意漫过心头,像初春的河水漫过青石板,带着点痒,又有点酥。叶辰忽然明白,这所谓的“贴心”,不是未卜先知的神通,而是让他更敏锐地捕捉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情绪——李婶的发愁,王老五的窘迫,小当的欢喜,秦淮茹的关切……这些曾经被忽略的细微情感,此刻都清晰得像在眼前。
傍晚,叶辰帮李婶拉完煤,又给王老五的镰刀上了油,回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他坐在桌边,把秦淮茹缝的布套套在工具包上,大小正好,栀子花的纹路在灯光下若隐隐现。窗外的秋风吹过,带着桂花香,胡同里传来张大爷的吆喝声:“都来领煤票喽,下周要停供啦!”
叶辰忽然笑了。这系统就像个沉默的朋友,不声不响地站在身后,提醒他该看什么,该做什么,却从不出面替他解决难题。它要的,或许不是让他变得神通广大,而是让他更懂得如何去感受,去珍惜,去回应那些围绕在身边的暖意。
他拿起桌上的练习本,翻开一页,上面还留着小当用铅笔写的“谢谢”,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认真劲儿。叶辰想起系统说的“贴心辅助”,忽然觉得,最贴心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提示或奖励,而是那些愿意把难处说给你听、把欢喜分给你看、把心意缝进布里的人。
夜色渐浓,院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橘黄色的光晕透过窗纸,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叶辰收拾好工具,把布套往肩上一挎,决定明天去看看王厂长——系统提示说,厂里的旧机床能改成打谷机,或许能帮王老五这样的农户解决秋收的难题。
他知道,这又是新的开始。而有这些无声的援手,有身边这些热热闹闹的人,再远的路,也能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