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皇城,万岁殿内。
内侍捧着加急送抵的战报,一路小跑入宫,脸上满是难掩的狂喜,刚踏入殿门便高声奏道:“官家!大喜啊!北路军大胜,已然攻克利州,生擒蜀军将领数名;东路水军拿下夔州后,正沿江西上,如今二路大军齐头并进,直逼成都城下!”
话音刚落,殿内文武百官顿时一片哗然,随即爆发出阵阵赞叹。自正月十六大军出征,至今不过半月光景,周军便连破蜀地两大门户,这样摧枯拉朽的势头,着实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郭荣正伏案批阅奏章,闻言猛地抬头,眼中瞬间迸发出炽热的光芒,一把接过战报,逐字逐句细细品读,脸上的笑意愈发浓烈。待看完战报,他猛地将其拍在案上,放声大笑:“好好好!曹彬、刘廷让等人,果然不负朕望!半月之内,连破利州、夔州,蜀地咽喉尽在我大周掌控之中,此番伐蜀,功成在望!”
他起身走到殿中,目光扫过阶下百官,语气激昂:“传朕旨意!前线诸将,曹彬、刘廷让晋封节度使,待凯旋之日再行册封;所有参战将士,每人赏银十两,粮草补给加倍转运,务必让前线无后顾之忧!”
“臣等遵旨!”
同平章事范质此刻上前躬身道:“官家英明,将士用命,方能有此奇效!如今二路大军直逼成都,孟昶已成瓮中之鳖。臣以为,可再派使者前往成都,晓谕孟昶归降,以减少军民伤亡,早日平定蜀地。”
郭荣颔首赞许:“所言极是。传旨给曹彬、刘廷让,命其暂缓攻城,先派使者入城劝降。若孟昶识时务,献城归降,可保其一家性命;若负隅顽抗,待城破之日,定不轻饶!”
“臣遵旨!”
……
而此刻的蜀地成都,殿内一片死寂,唯有孟昶的叹息声在殿中回荡,带着难以掩饰的绝望与愤懑。
他望着阶下低头不语的文武大臣,想起王昭远出征时的意气风发,再对比如今利州失守、剑门告急的惨状,心中五味杂陈,声音沙哑地开口:“王昭远出征那日,朕还记得清清楚楚。他手执铁如意,站在阅兵台上指挥若定,口口声声自比诸葛孔明。酒酣之际,更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放言: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
说到此处,孟昶猛地提高声调,语气中满是讥讽与失望:“可结果呢?短短半月,利州丢了,大、小漫天寨破了,他带着三万大军一路溃败,退守剑门!如今东路夔州又失,周军两路夹击,直逼成都!这就是他口中的取中原如反掌?哎!”
一声长叹,道尽了孟昶的无力。殿内大臣们或低头沉默,或面露惶恐,无人敢接话——谁都清楚,王昭远的惨败,早已让蜀军士气跌至谷底……
孟昶的目光最终落在宰相李昊身上,语气带着最后的期许:“李相,如今国事危急,你素来智谋深远,不知有何建言能解蜀地之困?”
李昊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语气沉稳却难掩焦虑:“启禀陛下,成都城内尚有兵甲三万余,粮草尚可支撑半年。眼下蜀地最为重要的屏障,便是剑门天险。王昭远虽战败,却仍有残部据守剑门,只要剑门关不失,周军便难以长驱直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以为,可速择一沉稳善战之将,率领成都剩余兵力增援剑门,加固城防,与王昭远残部合力死守。周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线漫长,待其久攻不下、士气低落,我等一鼓作气,率军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其实对于孟昶来说,他别无选择,在场所有大臣,即使蜀地丢了他们无非是继续做大周的臣子,而他孟昶可是要作为阶下囚的!
他本想让大臣们主动扛起责任,可李昊的建言之后,满朝文武要么装聋作哑,要么眼神闪烁,竟无一人敢主动请缨挂帅。孟昶心中涌起一股彻骨的寒意,这些人,果然靠不住。
事到如今,他已别无选择。沉默良久,孟昶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疲惫:“传旨——令皇子孟玄喆为元帅,率甲兵万余,即刻启程,增援剑门!”
此言一出,殿内大臣们纷纷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沉默。谁都清楚,皇子孟玄喆自幼娇生惯养,沉溺于声色犬马,从未上过战场,更无领兵作战的经验。让这样一位纨绔太子去增援危在旦夕的剑门,无异于以卵击石。可无人敢反驳——此刻谁都不愿接过这烫手山芋,太子挂帅,至少能暂时堵住悠悠众口。
李昊心中暗叹一声,然后语气恳切道:“臣遵旨。只是大殿下从未领兵,军中诸事皆需稳妥之人辅佐。右补阙李起性情刚直,遇事敢言,且才情俱佳,通晓兵法策论,臣保举此人出任副将,必能辅佐太子稳住军心,料理军机!”
这话一出,殿内几位知晓内情的大臣暗自心惊。谁都清楚,李起曾因李昊以宰相之身兼领方镇、权力过盛一事,多次在朝堂之上与孟昶反复辩论,言辞犀利,直指李昊“权柄过重,恐乱朝纲”。
此事让李昊颜面尽失,对李起早已心怀不满,如今竟主动举荐他,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要将李起推向剑门这处险地——成则李昊荐贤有功,败则李起身死,正好除去心头大患。
李昊垂下眼睑,掩去眸底的算计。他深知剑门已是危局,李起纵然有才,也难挽败局,让他去辅佐纨绔太子,无异于让他去赴死。既解了国事燃眉之急,又能公报私仇,何乐而不为?
孟昶此刻满心只想着守住剑门,根本未曾深思李昊的私心。他只记得李起确实以刚直闻名,也曾听闻其有才名,当即点了点头,语气加重:“准奏!令李起为副将,与皇子孟玄喆即刻点兵出发!剑门乃蜀地命脉,务必死守,不得有误!”
“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