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转机出现。
竟陵郡的一个小村庄发生暴动。村民扣押了前来催租的崔氏家仆,自发组织起来丈量土地。
“这些地本来就是我们祖祖辈辈在种!”带头的老佃户赵老三举着锄头高喊,“凭什么要交七成租子?我们要学武都,我们要分田!”
崔宏派兵镇压,却被早有准备的乞活军半路截击。更让崔宏绝望的是,他派去的郡兵中,竟有人临阵倒戈。
“将军,我们也是穷苦人出身啊!”一个郡兵跪地痛哭,“我妹妹就在崔家为婢,五年没见过家人了...”
祖逖亲自扶起这个士兵,对全体郡兵说:
“你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你们的父母应该老有所养,你们的孩子应该幼有所教,你们的家人应该病有所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虎作伥!”
郡兵们纷纷放下武器。
竟陵城不战而下。
入城后,祖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崔家粮仓,将粮食分给百姓。第二件事,释放所有奴仆。第三件事,宣布即日起推行新政。
消息传开,宜城、西城两郡民心浮动。
宜城郡守是桓温的亲信,试图负隅顽抗。他在城中散布谣言,说乞活军是“吃人魔军”,新政是“诱骗百姓的谎言”。
王猛得知后,想出一条妙计。
他让慕容恪从武都送来三百名普通百姓,组成“新政见证团”,到宜城城外现身说法。
这些不久前还是佃户、奴仆的普通人,穿着整洁的衣服,拿着自家的地契,向宜城百姓讲述亲身经历。
“乡亲们!我以前给刘老爷家当长工,干最累的活,吃最差的饭!”一个中年汉子声泪俱下,“现在我家分到了地,孩子上了学,老母亲看病不要钱!这是真的啊!”
一个年轻女子勇敢地站上台:“我以前是赵家的婢女,动不动就挨打挨骂。现在我在纺织作坊做工,靠自己双手吃饭,再也没人敢欺负我!”
宜城守军动摇了,百姓沸腾了。
三天后,宜城城门从内部打开。愤怒的百姓扣押了郡守,迎接乞活军入城。
西城郡见状,不战而降。
至此,三郡全部落入新政势力手中。
王猛亲赴三郡,指导改革。他的措施比慕容兄弟更加深入:
· 建立百姓自治会,让平民选举代表参与治理;
· 设立工匠坊,培训百姓各种手艺;
· 组建民兵,让百姓保卫自己的家园;
· 推行简易识字法,加速扫盲。
最令人惊叹的是,他在竟陵建立了第一个“女子工艺学堂”,专门招收贫困女子学习刺绣、纺织等手艺。
“女子能顶半边天。”王猛对质疑者说,“在黑山,女子不仅能读书,还能做官、从军。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让每个人都发挥才能。”
与此同时,慕容恪在武都的试点也取得惊人成效。
原本贫瘠的武都郡,在推行新政半年后:
· 粮食产量增加三倍;
· 入学孩童从不足百人增加到三千人;
· 百姓自发组织修建水渠三条;
· 犯罪率下降七成。
消息传到汉中城内,引起巨大震动。
汉中守将是桓温的心腹桓冲,他严格封锁消息,严禁谈论新政。但越是禁止,百姓越是好奇。
一些胆大的商人偷偷前往三郡贸易,带回更多见闻。
“三郡的百姓现在走路都挺直腰板!”
“他们真的有自己的地!”
“孩子读书不要钱!”
“见了官不用下跪!”
汉中城内暗流涌动。
这年除夕,发生了一件让桓冲心惊的事。
往年的除夕,百姓都要到各自的主家送礼拜年。而今年,许多百姓闭门不出,更有胆大者在家门口贴上“自由人家”的春联。
正月初一,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数千百姓自发聚集在太守府前,不跪不拜,而是齐声高呼:
“我们要耕者有其田!”
“我们要居者有其屋!”
“我们要孩子上学!”
“我们要看病不贵!”
桓冲气得浑身发抖,却不敢贸然镇压——他听说,慕容恪的龙骑军就驻扎在百里之外。
而此时在武都,慕容恪、慕容霸、王猛、祖逖正在召开一次重要会议。
“时机成熟了。”王猛指着汉中地图,“现在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强攻汉中,而是让汉中百姓自己选择未来。”
慕容霸疑惑:“景略兄的意思是?”
“我们要让汉中百姓亲眼看看,什么才是人该过的生活。”王猛目光深邃,“我建议,在汉中边境设立‘新政展示区’,让汉中自由来往贸易。”
祖逖拍案叫绝:“妙!让事实说话!”
二月二龙抬头,汉中边境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开放。
这个区域设在汉中与三郡交界处,完全按照新政模式运行:土地公有私用,孩童免费入学,医堂廉价看病,百姓自治管理。
更让桓冲恐慌的是,慕容恪下令:任何汉中百姓,都可以自由前来参观、贸易,甚至定居。
起初,只有胆大的商人前来。但他们带回的商品和见闻,让更多人心动。
一个老织工在展示区开设织布作坊,月入是以前的三倍;一个穷书生在展示区的学堂找到教职,再也不必仰人鼻息;一个佃户举家迁来,分到了做梦都不敢想的五十亩地...
人流的方向说明了一切:从汉中往展示区的人越来越多,举家搬迁者与日俱增。
桓冲终于坐不住了,他下令封锁边境,严禁百姓前往展示区。
然而这道命令,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月三,汉中爆发大规模民变。
数万百姓冲击城门,要求自由通行。守军中很多是本地人,拒绝向乡亲动手。
混乱中,不知谁喊了一句:“去武都!请慕容将军!”
四月,慕容恪率军进入汉中时,看到的不是抵抗,而是万人空巷的欢迎。
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桓冲见大势已去,仓皇出逃。
站在汉中城头,慕容恪对全城百姓宣布:“从今天起,汉中推行新政!每个人都将有尊严地活着!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有所获,工有所得,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者有其医!”
震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在人群中,慕容霸注意到一个特别的景象:一个老儒生带着一群学童,正在教他们念一副新对联:
“旧世界做牛做马不如犬,新天地顶天立地方为人。”
他转头对兄长说:“看来,民心所向,势不可挡。”
慕容恪望着欢腾的人群,轻声道:
“我们播下的不是战争的种子,而是希望的种子。你看,它们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
远处,春耕的农民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忙碌,学堂里传来朗朗书声,医堂前百姓有序排队。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缓缓开启。
而在更远的江南,桓温接到战报后,沉默良久,对左右叹道:
“慕容恪、王猛之辈,所持者非刀兵之利,乃民心所向。从此天下多事矣。”
他知道,一场比刀光剑影更加深刻的变革,已经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