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军的效率很高,或者说,被逼出来的效率,高得惊人。
第二天上午,耿直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红星矿不但恢复了供应,而且是矿长亲自带车送货上门,姿态摆得极低,价格更是主动下调了百分之十,还签了一份长达五年的供货保障协议。
江城那边的根基,算是彻底稳了。
又过了两天,周怀安教授亲自带着两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送来了中央的正式批复文件和一个崭新的,刻着“华夏创世纪技术发展中心”的铜制公章。
文件上,叶凡的职务是“中心主任”,行政级别是“正司局级科研单位待遇”。
这意味着,他一步登天,拥有了能和市长、省厅厅长平起平坐的政治身份。
这顶“红帽子”,又大又硬,足以遮蔽绝大多数风雨。
“小凡,这是科学院人事处的同志,来跟你办交接。”周教授笑得合不拢嘴,“办公地点,上面也特批了。就在西郊,以前是中科院一个下属的传感技术研究所,后来项目下马,一直空着。地方很大,设备虽然旧了点,但底子还在。你随时可以过去看看。”
送走科学院的人,叶凡捏着那份沉甸甸的任命文件和冰冷的公章,心中感慨万千。
“姐夫,你……你成大官了?”柳如霜凑过来,看着文件上那一连串头衔,眼睛瞪得溜圆,小心翼翼地伸手戳了戳那个红彤彤的公章,像是在摸什么稀世珍宝。
柳如雪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温柔地看着自己的丈夫。
她不懂什么级别待遇,她只知道,她的男人正在一步步地,将吹过的牛,全都变成现实。
“算不上官,顶多算个山大王。”叶凡笑着将公章收好,“走,咱们去瞧瞧咱们的‘梁山泊’去。”
借了王大校的吉普车,三人一路向西。
所谓的研究所,坐落在一片荒凉的郊野之中,围墙斑驳,铁门锈迹斑斑,院子里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几栋苏式风格的二层小楼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玻璃窗破了不少,像一张张空洞的眼睛。
“天哪,这……这地方能用吗?跟闹鬼似的。”柳如霜看着眼前的景象,小脸都垮了。
叶凡却眼睛发亮。
地方够大,够偏僻,够独立!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完美基地!
他要的本就不是什么窗明几净的办公室,而是一个可以让他放开手脚,搞秘密研发,建立生产线,并且不用担心被外人窥探的独立王国。
“这地方,好得很!”叶凡一挥手,豪气干云,“如雪,这几栋楼,以后就交给你了。你是学建筑的,怎么规划,怎么改造,你说了算。我要让这里,在三个月内,变成全中国最先进的实验室和最舒服的家属区!”
柳如雪看着丈夫眼中那信任和期许的光芒,心中一热,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是她学以致用的第一个“大项目”,她充满了干劲。
山头有了,接下来,就是招兵买马。
叶凡的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林涛。
“林涛,还记不记得你罚酒时说的话?”
电话那头的林涛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回答:“叶大哥,我记得!一辈子都记得!”
“好。我这儿有个地方,不看学历,不看资历,只看本事。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论资排辈。干好了,我让你三十岁之前,就过上那些老教授都羡慕的日子。干不好,就卷铺盖滚蛋。你,敢不敢来?”
“我……我敢!”林涛的声音都在发颤。
叶凡的第二个电话,打回了江城,却是打给了孙玉良老爷子。
“孙大爷,我是叶凡。卫东在你身边吗?”
“在,在呢!”孙玉良的声音激动得像是要哭出来,“叶先生,您……您可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卫东在城里机械厂,已经是技术骨干了,厂长天天夸他!”
“大爷,城里机械厂的池子,太小了,养不住卫东这条龙。我现在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国家级的技术中心,缺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总工程师,负责设备研发和制造。我想请卫东过来帮我。待遇,您放心,绝不会比现在差。他父亲的病,我也会安排到北京最好的医院来治。您老,舍不舍得放人?”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随即,传来了孙卫东那带着浓重口音,却无比坚定的声音。
“叶先生!只要您一句话!我明天就买票!这条命,以后就是您的!”
两天后,一个皮肤黝黑,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装,背着一个沉甸甸帆布包的年轻人,出现在了四合院门口。
正是孙卫东。
他看到叶凡,这个在修车摊上被一纸调令砸晕的汉子,“噗通”一声,就要跪下。
叶凡一把将他扶住,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大男人,不兴这个。以后,咱们是兄弟。走,带你去看看咱们的江山!”
当孙卫东站在那片荒草丛生的研究所里,听着叶凡描绘着未来的蓝图——这里将诞生中国自己的光刻机,这里将生产出最纯净的半导体材料,这里将成为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的技术圣地。
他激动得浑身颤抖,眼眶通红。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踏上北上火车的那一刻起,已经彻底改变了。
人,有了。
林涛负责理论和项目管理,孙卫东负责实践和设备制造,一个务虚,一个务实,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接下来,就是钱和资源。
叶凡拿着任命文件和公章,正式去科学院相关部门报到。
负责接待他的,是科学院后勤保障与资源调配处的一位副主任,姓吴,叫吴建国。
一个四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浑身散发着浓郁官僚气息的中年人。
吴主任对叶凡这个空降的,年轻得过分的“中心主任”,表现出了官方的客气和骨子里的轻慢。
“叶主任,年轻有为啊。”吴建国推了推眼镜,皮笑肉不笑,“中心初创,百废待兴,我们处里肯定会大力支持。这样,你先打个报告上来,需要什么人员编制,什么设备,多少启动资金,都写清楚。我们研究研究,走一下流程。”
叶凡一听就知道,这是要给他穿小鞋了。
一个“研究研究”,一个“走流程”,就能拖你三个月。
“吴主任,我们中心是中央特批的试点单位,文件上写了,特事特办。”叶凡不卑不亢。
“哎,话是这么说。”吴建国打起了官腔,“可规矩就是规矩嘛。科学院这么大的家业,几十个研究所,上万口人,都要吃饭,都要搞项目。你一来,就要这要那,不合规矩,我们也很难办嘛。叶主任,你也要体谅我们的难处。”
他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摆明了就是一副“我就这样,你能奈我何”的架势。
叶凡心里冷笑一声。
他知道,这种人,你跟他讲道理,讲文件,都没用。
他信的,只有权力和利益。
他没有再争辩,而是点了点头:“吴主任说的是。那我回去,先把报告写好。”
回到破败的研究所,林涛和孙卫东正带着几个刚招来的工人,热火朝天地清理着院子里的杂草。
看到叶凡回来,林涛兴奋地迎了上来。
“叶大哥,怎么样?经费批下来了吗?”
叶凡摇了摇头。
林涛的脸瞬间就垮了:“他们……他们是不是故意卡我们?”
“意料之中。”叶凡并不意外,“一个新山头立起来,总有旧势力看着不顺眼。想从他们嘴里抠出肉来,得用点非常的手段。”
当晚,叶凡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铺开了纸。
林涛和孙卫东以为他是在写申请报告,都忧心忡忡。
第二天,叶凡却拿着一份截然不同的东西,再次敲开了吴建国的办公室。
“吴主任,打扰了。我们中心的启动报告,还没写好。不过,我这里有个更紧急的事情,想请您帮个忙。”
吴建国心里得意,以为对方是来服软求饶的,慢条斯理地问:“哦?什么事?”
叶凡将一份文件递了过去。
吴建国接过来一看,封面上几个大字,让他心里猛地一跳。
《关于紧急启动“801军工特种材料”攻关计划,保障我国新一代航空航天及国防通讯安全的战略建议报告》。
这帽子,扣得太大了!
吴建国翻开报告,里面罗列的,全是和高纯度石英材料相关的,在军工领域的应用前景,从导弹整流罩,到雷达核心部件,再到卫星通讯芯片。每一项,都直指国家安全命脉。
“叶主任,你……你这是什么意思?”吴建国的手,有点抖。
“吴主任,您是老领导,经验丰富。您看,我们这个项目,如果报上去,够不够分量?”叶凡的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笑容。
吴建国哪里还不明白。
这小子,是在逼宫!
他如果卡着不办,万一这报告捅到上面,捅到军方那里去,他吴建国就是阻碍国防建设的罪人!
这顶帽子,他戴不起。
可如果就这么让他得逞,自己之前的刁难,岂不成了笑话?
就在他骑虎难下之际,叶凡又往前递了一支钢笔。
“吴主任,您看,这份报告,还缺个联合署名。您作为我们资源调配处的主管领导,对这个项目大力支持,功不可没。我想,在报告的牵头人一栏,把您的名字,也签上去。将来项目出了成果,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您的一半。”
吴建国的眼睛,瞬间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