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的乔迁宴,村里除了需要站岗放哨的几个人,其他人都喝得十分尽兴。
尤其当晚的酒水都是从黑风寨的地窖里找到的好酒。
村里无论男女老……没有少,全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一顿饭吃到半夜都还没吃完。
大家开始还都是兴奋和高兴,到了后来,酒喝多了,一个个也都感性起来。
也不知道谁先提起了村里早年间日子有多难来,其他人也很快都跟着沉浸在了回忆中。
很快,大厅里响起了第一声抽泣。紧接着哭泣声就连成了一片。
秦恺峰看着大厅里哭作一团的松江村村民,心里也颇为触动。
他抬手招呼上自家人,悄悄地撤出了大厅。
今晚岗哨值守的人,他安排的都是张熙、卫昊、何劭以及严家、袁家和陈秋宁的儿子。
为的就是能让村里人能都凑在一起,好好地庆祝一番。
此时见大家的情绪都到这个地步了,秦恺峰就也带着自家人回去了,把大厅彻底留给他们。
回去的路上,周氏抱着已经开始犯困的参参,跟章氏一起走在前面。
秦恺峰和秦仕谦落后她们几步跟在后面。
“爹,你真不准备回京了么?”秦仕谦忍了一晚上,还是没忍住开口询问。
没想到秦恺峰不答反问:“你想回去?”
秦仕谦闻言,想都不想就摇头。
“虽然这里不如京城繁华,也没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做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但也不知为什么,在这里生活,让人心里踏实。”
秦家出事之前,秦仕谦是殿前都虞候,统领御前侍卫。
所以他虽然年轻,但宫中各种龌龊的勾当着实见过不少。
朝廷,真的是从根子就烂透了,没救了。
仔细想想,还真不如在这里过日子省心。
秦仕谦想到这里,心念微动道:“爹,要不我想法子入关,去南方找大哥和二哥吧?”
秦恺峰却立刻否了他这个提议。
“不行,这样太危险了。”
他沉吟片刻又道:“这件事别太着急,咱们先在这里扎稳脚跟之后再议。
“就算要去,至少也要等参参再大一些。
“不然你能丢得下她们娘俩儿?”
秦仕谦一听这话也有道理。
自己若是入关去南方找两个哥哥,再想法子带上两家人一起回寨子,连来带去花个一年时间都算十分顺利了。
可如今别说是离开闺女那么久了,就离开一两天他都心里空落落的。
“行,爹,我听你的。”秦仕谦最后还添了一句道,“只要爹觉得时机成熟了,我随时都可以出发。”
秦恺峰点点头,没有说话。
他明白小儿子的心情。
但他也不能为了另外两个儿子,就把小儿子置于危险之地。
而且从老大和老二托人送回来的信里,他感觉两家人目前的生活也渐渐走上正轨了。
老大和老二小时候都是跟着他在边关军营中吃苦长大的。
他从来都不怀疑他俩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所以这件事,眼下算不得特别急迫,他还有时间慢慢计划筹谋。
秦家人回去休息了,也不知松江村的人当晚在大厅里喝到什么时候。
不过第二天上午,寨子里除了小孩子,几乎都看不到有人走动。
后山的田里更是一个人影儿都没有。
所有大人昨晚都喝多了,早晨根本都爬不起来。
周氏一大早便去把村里的小孩子都召集到自家来。
没想到管了一顿早饭之后,又管了一顿午饭,才陆续有人来秦家领孩子。
“秦将军,秦婶儿,我家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啊!”
“秦婶儿,真是不好意思啊!”
“还不赶紧谢谢秦将军和秦奶奶。”
村里人过来也都不空手,最次也要从家里拿点儿吃的表示感谢。
周氏坚决不收,但是他们丢下东西,拉着孩子就走,最后无奈也只能都收下了。
因为头天喝的太多,村里的男人们第二天都是一副宿醉未醒的状态,时不时还能听到不知谁家传来的呕吐声。
老金头头天也喝了不少,饶是他酒量不错,也还是在家躺了一天才缓过来。
转天才来秦家找秦恺峰商量过几天去赶集的事儿。
“咱们打下黑风寨的事儿,经过这段时间,应该已经在附近村子里传开了。
“就算还有些村子不知道,这次去赶集,东台村的人也肯定会帮咱们大肆宣扬的。”
长白山脚下的大集,最热闹的两个时间段便是春天和秋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还要为猫冬做准备,人多自不必说。
而春天是因为大家都在家猫冬小半年了,无论是想买东西还是想卖东西的,都早就憋不出了。
哪怕什么都不卖不买,很多人也想去大集上溜达一圈散散心,透透气。
而且这个时候,也是卖种子、猪崽、小鸡小鸭小鹅以及各种牛马驴骡子的时候。
松江村的人不但需要买这些东西,还需要添置一些农具。
村里的女人们也都在商量着要买布料,换季的衣裳也该做起来了。
以前一件衣裳恨不得穿十年八年,老子穿完儿子穿,哥哥穿完弟弟穿,榨干最后一丝利用价值之后都舍不得扔,还要撕开做成抹布或是小孩儿的尿介子。
可如今日子好过了,又搬到新房子了,大家也都想着能给自己和家里人添置点儿新衣服。
老金头在村里问了一圈,几乎所有人都说要去赶集。
于是他便来找秦恺峰商量这件事。
“想去就都去吧,这个冬天,大家也都挺辛苦的。
“不过还是要提高警惕,让大家都带好手弩,我到时候把豹子带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老金头其实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此时听到秦恺峰也这么说,心里才算是踏实下来。
秦恺峰又补充道:“出门前咱们在一起去拜一下山神爷。”
老金头原本没什么表情的脸瞬间露出笑容,连连点头道:“对对,这个最要紧,多亏秦将军提醒。”
从秦家出来,老金头便立刻安排人准备供品去了。
两天后,秦恺峰和老金头带着村里人拜过山神爷,便背上背筐,带上各自要卖的东西踏上了去集市的路。
从黑风寨去赶集,比送当初松江村过去要近一些,所以用不着像以前那样,大半夜就出发了。
不过大家走出寨门的时候,天也还没亮起来。
秦恺峰看了看已经微微泛起鱼肚白的天边,对老金头道:“等夏天,白天长了的时候,咱们就能天亮再出门,不用摸黑赶路了。”
“是啊,黑风寨这个位置是真好,不然当初也不会被那帮山匪选中做了窝点。”
秦恺峰道:“等以后大家再把后山的地多开起来一些,咱们的粮食能自给自足就最好了。”
老金头闻言在心里大致估算了一下,点头道:“如果以后都不用给朝廷上交粮食了,那应该不难实现。”
秦恺峰闻言,忍不住问:“金大哥,我们都是流放犯,不想再跟朝廷有牵扯很正常。
“你们怎么也这么想脱离朝廷的管控啊?”
老金头闻言笑起来道:“秦将军,你以为山脚这些村子里的人,都是当地的原住民么?
“往上数几代的话,祖宗们都还指不定是干啥的呢!
“有流放至此的,也有被通缉出关躲避的。
“不然你以为黑风寨的山匪都是哪里来的?
“还不都是当年朝廷下大力气剿匪,那些人在关里混不下去才跑到这边安营扎寨的。
“朝廷让我们安顿下来之后,我们倒是老老实实地按岁朝贡,可结果呢?
“朝廷光知道从我们这里压榨索取,又何曾给过我们任何帮助或是照顾?
“我以前就想,这样或者还不如干脆落草为寇算了。
“所以老天爷能把你送到我们村子里来,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反正大家都活的不咋样,倒不如自己给自己挣条出路。”
秦恺峰闻言冲老金头竖了竖大拇指。
“还是金大哥想的通透。”
老金头继续道:“其实我知道,村里很多人根本没想那么多,他们是因为信得过你和我,还有人就只是随大流罢了。
“但是日子好不好过,大家心里还是有数的。
“不过我目前的担忧是,咱们如今这样,算不算是跟朝廷为敌了?
“黑风寨虽然易守难攻,但也架不住朝廷的军队吧?
“您之前在朝廷就是带兵打仗的。
“如果朝廷派军队来剿匪的话,咱们是不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件事在老金头心里想了许久,今天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秦恺峰听了这话却笑道:“金大哥,这件事绝对是你想太多了。
“你可知道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就因为我带过兵,所以我深知动用军队需要多少开销。
“每天光吃饭都是很大一笔开销,更不要说兵器、马匹、衣服和其他东西了。
“随便动一动地方,那银子就跟流水一样花出去。
“所以别说咱们就这么一百多号人了。
“就算再多上十倍,朝廷都不可能派军队来收拾咱们的。
“不对,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还是有可能的……”
秦恺峰最后这句话,成功把老金头刚放下的心又给提了起来。
“什么可能?”
“万一你想不开跑到京城去刺杀皇帝老儿,朝廷才有可能下决心派兵来攻打黑风寨吧!”
“……”老金头开始还一脸紧张,听到后面立刻变成了一脸无奈,“秦将军,我这一般年纪了,可经不起你这么吓唬啊!”
秦恺峰哈哈大笑道:“好了好了,跟你开玩笑呢!
“不过你放心,我是不可能拿村里人和自家人的性命开玩笑的。”
老金头一想也是,秦恺峰自己的妻子、儿子和孙女也都在这里,他做事肯定会先考虑自家人的安危。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话,天色也越来越亮,很快就到了河边的集市。
此时已经有一些村子的人提前到了。
但是人还不算太多。
于是松江村的人很快就占据了一大片地方,开始把自己带来售卖的东西一一取出来摆好。
东西摆好之后,大家就纷纷席地而坐,掏出带的干粮吃起早饭来。
等他们吃完收拾好,集市上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不过一直都没看到东台村的人。
老金头见大部分摊位都摆好了,于是便带上村里几个老头出去,准备转悠一圈,看看今年卖的菜栽子和种子,有好的就抓紧先买下来。
秦恺峰今天没有跟着一起去,因为他要跟豹子一起守在摊位上,防止东台村的人来搞破坏。
此时见沈老太太情绪激动,声音也很大,她登时吓得把头埋进沈春杏的后背。
沈老爷子看到女儿和外孙女,神色复杂。
见家里其他人也都从屋里出来,沈春杏开口道:“善成栋考中秀才了。”
沈家人闻言俱是一愣。
想当年,沈春杏就是因为沈老爷子说了句,若是考不上不如先找个差事赚钱这种话,好几年都不跟娘家联系。
谁成想考了那么多年,还真让他给考上了?
大舅娘郭氏和二舅娘姜氏闻言,隐蔽地交换了一下眼神。
小姑子这是回娘家炫耀的?
但怎么不见善成栋和善大宝?
沈老太太最先反应过来道:“真的?阿弥陀佛,春杏啊,你可总算是熬出头了!”
沈青松更是惊喜道:“小妹,那你以后就是秀才娘子了?
“这可是大喜事,咱们得好好庆祝一下!”
就连沈老爷子都清了清嗓子道:“嗯,还算善家那小子有出息,没白辛苦这么多年!”
谁知沈春杏紧接着又说出一句更惊人的话:“庆祝就不必了,我准备跟他和离。”
院子里瞬间一片沉默。
最后还是二舅沈夏柏率先开口解围道:“这个时辰了,小妹和孩子肯定还没吃饭吧?
“先进屋吧,有啥事儿慢慢说。”
“对对,先进屋。”沈老太太伸手想把孩子接过来。
小月儿却紧紧抱着沈春杏的脖子不肯松手。
爹娘和离,她必须跟紧娘亲,千万不能被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