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三百零六章.墨痕寄故知》
一、瑞雪烹茶,词稿初成
光绪二十六年的腊月,鹅毛雪片正簌簌扑打着云麓山房的窗棂。煜明拢了拢藏青色棉袍,将冻得发红的手凑近黄铜炭盆,火苗舔着炭块的噼啪声里,案头的宣纸正洇开淡淡的墨香。
“瑞雪祥光透……”他低声念着,狼毫悬在半空,忽然听见院门外传来熟悉的木屐踏雪声。抬眼时,只见沈砚之披着件蓑衣,肩头落满碎雪,手里还提着个油纸包,正笑着拍去身上的寒气:“亏得这雪没封山,否则你新填的《醉春风》,我可要错过开卷第一行了。”
煜明忙起身拂去椅上的雪粒,沈砚之已解开纸包,露出两碟油端子与一小坛屠苏酒。“前几日在镇上学了新法子,用萝卜丝拌面粉炸的,配你这新词正好。”他说着往炭盆里添了块银炭,“去年此时你总说,词里少些人间烟火气,如今我带了烟火来,你可得让词句活起来。”
酒盏倾时,屠苏香混着雪气漫开来。煜明铺开刚写就的《瑞岁新章》,沈砚之的指尖点过“张灯结彩庆嘉年”一句:“‘秀’字叠用三回,倒让我想起前年在金陵看灯,你追着一盏兔子灯跑丢了鞋,还嘴硬说在赏灯影里的平仄。”
两人相视而笑,炭火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会动的水墨画。煜明忽然提笔在词尾添了行小字:“与砚之同赏于云麓山房,雪落三尺,酒过三巡。”沈砚之抢过笔来,在旁画了只歪歪扭扭的兔子灯,墨点溅在宣纸上,倒像极了雪中的星子。
二、暮江倚栏,尺素难寄
开春后沈砚之随军赴了淮北,临走时将那盏兔子灯留在了山房。煜明每日擦拭灯架上的灰尘,总觉得灯影里还晃着两人在金陵街头的笑语。
入夏的某个傍晚,煜明沿着湘江散步,见渔舟泊在暮色里,芦荻被晚风推得沙沙响。他忽然想起沈砚之曾说,淮北的芦苇荡比江南的更壮阔,只是少了故乡的水汽。正怔忡间,卖水烟的老汉递来烟杆:“先生可是在等家书?近来江雾大,船总误时。”
这句话像根细针,刺破了他强装的平静。回到山房时,月已上中天,案头的素笺被风吹得卷边。他提笔蘸墨,写下“岁暮寒云厚”,笔尖却在“离人音书久”处顿住——沈砚之的信已有三月未到,前日听行商说淮北战事吃紧,他夜里总梦见友人披甲立于雪地,张口却发不出声音。
烛火摇曳中,他想起那年沈砚之染了风寒,他守在床边煎药,看药气在窗纸上洇出朦胧的圆,像极了此刻砚台里晕开的墨团。“倚栏痴望盼归舟”,他写得极慢,每个字都似浸了江雾,湿重得几乎要穿透纸背。写到“泪湿襟袖”时,烛芯“噼啪”爆了个火星,溅在笺角,烧出个小小的洞,倒像是替他未敢言说的牵挂,开了个隐秘的出口。
秋分时收到沈砚之的信,字迹潦草得像是在马上写就,只说“淮北霜重,见芦花如见故人”。煜明将信笺贴在胸口焐了半晌,再展开时,折痕处已泛出浅黄,像片被秋霜染透的芦叶。
三、黄花缀鬓,旧盟犹在
重阳节那日,山房的菊开得正盛。煜明采了两枝插在青瓷瓶里,忽然听见院外有马蹄声。他以为是邮差,掀帘时却见沈砚之站在菊丛边,青布衫上沾着风尘,鬓角竟添了些白霜。
“回来填你的第三首《醉春风》。”沈砚之笑着举起手里的油纸包,还是去年那间铺子的油端子,只是边角被压得有些扁。煜明忽然说不出话,只觉得眼眶发烫,倒让沈砚之打趣:“怎么,怕我抢你案头的墨?”
夜里两人对坐赏菊,沈砚之说起淮北的秋:“那边的菊是野的,长在断墙根下,风一吹就倒,却偏要往高处开。”煜明便取来新填的《念情长寄寄何方》,沈砚之读到“旧巷灯昏,断桥霜冷”时,忽然停住:“这两句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偷溜出去看社戏,你摔在石桥上,手里还攥着给我留的糖人。”
月光透过窗棂,在词稿上投下菊影。煜明忽然发现,沈砚之的指尖在“誓盟犹在”处反复摩挲,便轻声道:“当年你说要陪我在云麓山房写满百首词,我可记着呢。”沈砚之从怀中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被摩挲得发亮的墨锭:“在淮北见老兵刻砚台,便央他刻了‘云麓’二字,你看这墨纹,像不像山房后坡的竹林?”
墨锭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煜明忽然明白,有些牵挂从不必写在纸上。就像此刻,两人不说话,只听着菊叶在风中轻响,便知对方心里翻涌的,都是未曾言说的珍重。
四、灯影辞岁,新章共谱
除夕夜里,山房挂满了红灯笼。沈砚之在门框上贴春联,煜明在案头研墨,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孩童的笑闹声。“去年此时你总说,词里的‘繁华’太轻飘。”沈砚之回头时,额角沾了点金粉,“如今听着这烟火气,该能写出沉甸甸的暖了吧?”
煜明铺开宣纸,写下“福满山河绣”。沈砚之凑过来看,忽然指着“同赴新程”一句:“该添个注脚。”他取过笔,在旁写道:“光绪二十七年元日,与煜明于云麓山房守岁,雪霁月明,灯影摇红。”
窗外的烟花忽然炸开,金红碎屑落满庭院。煜明看着词稿上两人交叠的字迹,忽然想起沈砚之曾说,好的词就像老茶,初尝是清苦,回味却有甘醇。就像他们这半生,聚少离多,却总能在某个雪夜、某丛菊前,读懂对方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
沈砚之忽然举杯:“敬这百首词的约定。”煜明与他碰盏,屠苏酒的暖意在喉头散开。他知道,无论往后相隔多少山水,只要案头的墨还在,灯影里的故人就不会远。就像词里写的那样,岁月会老,墨痕会淡,但那些藏在平仄里的牵挂,总会在某个寻常日子里,忽然漫上心来,带着山房的菊香,和淮北的雪意。
注:文中《醉春风》三词均化用原文意象,以“友情”为脉络串联,通过“雪夜联词”“江楼寄思”“菊下重逢”“灯前守岁”四个场景,将词中“瑞雪”“芦荻”“黄花”等意象转化为具象画面,既保留原词的缱绻意境,又以人物互动赋予文字温度,使诗词成为友情的见证与载体,暗合“墨韵三叠”的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