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豆香里的烟火气
清晨五点的梧桐街还浸在青灰色的雾霭里,刘桂香家的豆腐坊已经飘出豆香。老式石磨转动的吱呀声惊醒了檐下的麻雀,扑棱棱掠过青砖墙上斑驳的\"公私合营\"字样。\"奶奶,您看这豆渣饼要裹槐花不?\"小孙女春燕踮着脚往灶台探,辫梢沾着几点白生生的豆沫。刘桂香抄起铜勺敲了敲灶沿:\"当心烫着!去把东屋的柳条簸箕拿来,今儿个清明,街坊们要的豆腐脑可得多备三成。\"梧桐树新抽的嫩叶在晨风里沙沙作响,街角传来\"哐当\"一声。周晓芸推开绣坊的雕花木窗,正瞧见李木匠的徒弟二柱摔了工具箱,凿子刨子滚了满地。\"作死啊!\"李木匠的烟袋锅子作势要敲,\"这是给老王家修祖宗牌位的紫檀木,磕出印子来仔细你的皮!\"二柱缩着脖子捡工具,忽然抽了抽鼻子:\"师傅,您闻见没?像是有糊味。\"师徒俩同时转头,只见张铁头家的油条铺子腾起黑烟,铁头媳妇举着笊篱冲出来,辫子都燎焦了一绺。
第二幕: 老槐树下的硝烟
这阵骚动惊动了整条街。卖糖画的王瘸子拄着拐杖蹦得比兔子还快,拎着水桶就往油锅泼。正在写生的美院学生林小满\"哎呀\"叫出声,画板上未干的水彩被溅上油星子,晕开一片混沌的蓝。
\"都别慌!\"刘桂香拎着两桶井水挤进人群,粗布围裙上还沾着豆腐渣,\"铁头家的快把气阀关了!二柱你去后街找赵电工!\"转身又扯住要往火里冲的张铁头:\"你那煤油罐子不要命啦?\"
混乱中谁也没注意,街口停了辆黑色轿车。穿西装的男人摇下车窗,金丝眼镜映着乱糟糟的街景。副驾驶的卷发女人翻开文件夹:\"何总,这就是要改造的第七片区。现有住户六十三家,违章建筑十四处......\"
第三幕: 铁皮盒里的旧时光
正午时分,梧桐街居委会的老槐树下聚满了人。刘桂香端着青花海碗扒拉饭,瞅见周晓芸绣绷子上新描的凤凰尾羽,金线在日头底下晃得人眼花。\"芸丫头这手艺越发精进了,赶明儿给我绣对枕头顶?桂香姐要绣什么花样?\"周晓芸指尖绕着五彩丝线,\"牡丹还是并蒂莲?\"话音未落,李木匠突然把烟袋往石桌上重重一磕:\"要变天喽!\"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居委会主任老陈领着西装革履的何明远往这边走,卷发女人高跟鞋踩在青石板上咔咔作响。春燕正蹲在槐树根玩羊拐,被二柱一把拽到身后。\"各位街坊,\"老陈抹了把汗,\"这位是鸿远集团的何总,来跟大伙商量街区改造......\"
\"改造?改什么造?\"张铁头腾地站起来,围裙上的油渍还在反光,\"上个月刚把我家招牌换成塑料灯箱,这会儿又要折腾?\"
何明远推了推眼镜,笑容像糊了层糯米纸:\"这次是整体升级。您看这电线像蜘蛛网似的,多危险?我们计划统一商铺门头,移植这棵老槐树......\"
第四幕: 煤油灯下的三重奏
\"谁敢动老槐树!\"李木匠的烟袋锅子直戳到何明远鼻尖,\"光绪年间我太爷爷就在这树下打棺材板!你们这些......\"
争吵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周晓芸默默数着绣绷上的针脚,忽然听见\"刺啦\"一声——林小满的帆布包勾住了她的丝线,整幅绣品被扯出个口子。小姑娘涨红了脸要赔,周晓芸却盯着断裂的金线出神:\"这不正像咱们的梧桐街?\"暮色渐浓时,刘桂香发现春燕蹲在豆腐坊后院抹眼泪。小丫头怀里抱着个铁皮盒,里头是攒了半年的槐花干。\"他们说要把树挪走......清明不能给爷爷供槐花饼了......\"
第五幕: 麻雀撞碎玻璃窗
刘桂香撩起围裙给孙女擦脸,摸到藏在兜里的老怀表。表面裂了道纹,还走得稳稳当当。当年老伴就是在老槐树下把怀表塞给她,说\"守着街坊就是守着家\"。
月光爬上飞檐时,豆腐坊的灯还亮着。周晓芸送来新绣的帕子,凤凰尾羽特意用了断线处的金丝。李木匠蹲在门槛上修老座钟,零件铺了满地。张铁头拎着半瓶烧刀子进来,看见案板上摆着三碗翡翠豆腐羹。后半夜起了风,老槐树的影子在窗纸上摇晃。春燕蜷在奶奶怀里数星星,听见大人们压着嗓子说话。何明远的名片在煤油灯下泛着冷光,周晓芸突然说:\"我认识个做公众号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