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很清楚,大哥松冈则方表面上脾气暴躁,其实内心里还是有善良的一面。至于丰臣秀吉完全属于性情大变,甚至可以说,心理上已经发生扭曲。原因很可能是在真正织田信长的死上,受了过度刺激。
德川家康为了报仇,开始在乱局中,四处征战,扩大地盘。以便能与得势的丰臣秀吉,分庭抗礼,直至将其击败。
“织田信长”一死,整个日本稍有能耐的人,几乎都起了争雄夺权之心。混乱大肆蔓延,经久不衰。
丰臣秀吉为了征服全日本,也是竭尽所能,攻城略地。连同为解放军的“织田信长”的子氏和臣下都不放过。很快兼并了不少势力及土地。由于与之前的“织田信长”那般,占着东京,“挟天皇以令诸侯”,实力越来越强。
德川家康本就失了先机,明显处于下风。因此他不想太早和丰臣秀吉对上,因为胜算实在不大。这天织田信雄派来一位名叫松冈兵库助的使者,前来商议结盟之事。
松冈兵库助特意表演“秘剑·一之太刀”给德川家康看。让德川家康大为震惊,连忙单独交流。不想这松冈兵库助竟是织田信雄本人假扮。而松冈兵库助才是织田信雄的真名。
德川家康想到曾受过的松冈则方,也就是“织田信长”的恩惠,立即答应了结盟之事,决定帮助织田信雄一起打垮丰臣秀吉,并支持织田信雄成为织田家的新首领。
虽然德川家康凭借智慧,在战场上击败了丰臣秀吉,但丰臣秀吉转头强攻织田信雄。织田信雄招架不住,先投降了。德川家康的处境便得微妙起来。与丰臣秀吉重兵对峙,却不敢再轻开战端。
丰臣秀吉写信劝这位弟弟投降,并说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替义兄织田信长报仇。德川家康思来想去,觉得无论将来,事态走向如何,在劣势下与丰臣秀吉决战是不明智的。虽然拒绝投降,但也主动要求停战议和,并将次男秀康作为人质送过去。权当是缓兵之计。
丰臣秀吉在用兵上的确有专长,与德川家康议和后,充分利用机会,屡克强敌,实力一再膨胀。大大出乎德川家康的意料。
敢情丰臣秀吉当初替“织田信长”打仗时,根本是藏着掖着,不肯出全力。甚至大有消极怠工、拉扯后腿的水分在。极可能是“织田信长”坚持的“统一日本,而后投降大明”的策略,让丰臣秀吉提不起兴趣,甚或反感。
如今“从替人打工,不满公司发展规划”转变为“自己做老板,未来可以做主”,积极性大增。犹如吃下猛药般,拿出了百分之两百的干劲。
德川家康见形势恶化,又想着丰臣秀吉突然变得如此生猛,很可能是真有替早死在大明的织田信长报仇之心。于是犹豫不决起来。
怎么说,与丰臣秀吉重开战端,都不像是一个好选择。而形势照这么发展下去,丰臣秀吉很快就能便统一其他势力。到时候再做决定就更加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