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谅望着一手拖着一口装有卷宗的大木箱,加起来能有小二百斤的重物,他顿时感觉腰疼。
他是礼部尚书,又不是兵部尚书。
“刘大人,你帮着陛下抬箱子吧,我搬那些轻巧的奏本,我不是说刑部尚书你,我是说兵部尚书刘大人。”
不用牛谅指挥,刘仁就和薛祥撸起袖子,合力抬着一口大箱子。
另一口箱子,朱元璋也懒得让别人搭把手了,直接拖着就往外走,并让牛谅把剩下的那奏本,全部搬过来。
奏本近百封,一趟搬不完。
等朱元璋这边打开了两口箱子,拿出了里面的卷宗,牛谅这才气喘吁吁地搬完。
“牛爱卿,不是咱故意使唤你玩,是你这身体太弱了,你这么弱,还怎么担当礼部尚书的重任,你学学人家韩国公,老当益壮,回头你这个礼部尚书让别人顶了去,可别怪咱没提醒你。”
牛谅一身热汗顿时变成了一身冷汗,也顾不得埋怨跑了好几趟,累得冒汗抱怨陛下,把满腔的怨气转移到了李善长的身上。
好啊!
难怪端午都过去了,陛下还要着急召他进宫。
“陛下,臣回家就锻炼身体去,一定不会被韩国公比下去的!”
“咱只是让你学韩国公,谁让你和韩国公比了?”
朱元璋可不背挑拨离间的这口黑锅。
但他也不是随口说说。
谁叫方才毛骧来报,李善长除了昨日观赏完赛龙舟,游完湖,今天就把太常寺的所有差事,搬到自己府上去处置。
这样能干的臣子,他让牛谅给李善长上上压力,展示出最厉害的本事,不就可惜了吗?
赛龙舟的事,顾敬那个傻小子一肩挑了,可他总觉得没那么简单,指定有人背后推波助澜,让毛骧查了也没结果,那就搅浑水再等等。
“陛下让臣来宫里议事,就是为了提醒臣吗?”
牛谅旁敲侧击的确认。
朱元璋点了点头。
“是,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了,咱也不必多说,你回府好生歇着,除了差事办得好,身体也得保养好,去吧。”
“谢陛下关心!”
知道陛下是支持自己当这个礼部尚书的牛谅,像打了鸡血似的,风风火火地离开了华盖殿。
剩下的五位尚书,目送着牛谅离开,神情复杂。
尤其是直肠子薛祥,忍不住询问身旁的徐铎。
“徐尚书,牛尚书他什么都知道,他知道什么了?”
陛下刚才那番话,表达了很多内容吗?
他怎么没有听出来呢。
徐铎倒是听出了一些眉目,但这事不便于在人前议论,便硬生生地转移了话题。
“我见薛尚书你胸有成竹,好像知道陛下找你来是做什么了?”
薛祥还没回答,便听到朱元璋重重地假咳一声。
“两位爱卿别在私底下说悄悄话,往前凑凑,咱也听听你们在讨论什么?”
不等薛祥和徐铎回话,朱元璋把他要找的卷宗,往桌上一摞,拍着厚厚的卷宗。
“咱今日叫薛爱卿和徐爱卿过来,是想让你给徐爱卿汇报一下,工部新增的这些火器船舰,要花费多少两银子,为了避免你们疑心虚报,咱还特意把以前造火器和船舰的用度,还有户部去年上报的各地收入与支出明细情况找出来了,咱商量商量,挑最省钱的方式来把这件事办成它。”
至于温州那边卖田地的事,涉及得太复杂。
不是朱元璋不信任徐铎的能力,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而是事有轻重缓急。
春播早过去了,温州那边等到秋收以前,想明白下一季种什么,怎么种,地怎么卖出去,让土地银钱倒流回国库中,还能增加地方赋税收入就行。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在似定的时间里,全力让船舰下海,炮统上船!
薛祥和徐铎,见陛下连往年的卷宗都亲自查找出来了,便知道,这是在通知他们,不是来跟他们商量的。
陛下的态度很明确。
省钱,省时,省力。
如果想三省的过程中但有困难,那就由他们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陛下,臣认为此事繁复又细致,光靠我和薛尚书,无法在短时间里达成,不知工部需要铸造的船舰与火器材料,能否外泄?”
“这个有些部分确实要保密,徐爱卿你是想找几个户部的主事来算账是吧?”
徐铎点了点头。
朱元璋也没有强人所难,只提出了一点要求。
知情的官员越少越好。
干活的能力越强越好。
“那么保密的那部分材料臣与薛尚书亲自核算,剩下的便交由夏主事来,陛下认为如何?”
“夏主事?就是上次那个发现篡改数额做假账的夏主事?”
徐铎忙不迭地应声称是,心里替小夏感到高兴。
能让陛下记住的人,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行,就他了,叫他进宫。”
朱元璋让徐铎和薛祥搬着椅子,围着一张新桌子,开始脸面脸地核算。
这样沟通起来更加的方便。
但平时六部尚书,都是一部主管,可没有这样对接差事的时候。
恰好赶到了休沐不必去衙署,去替下官决定差事,这才有了新的合作机会。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一眼,很快投入到状态的二人,心想:要不咱再合计合计,每月专门抽出几天,让六部尚书们聚在一起对接工作?
“陛下召臣前来,是为了温州之案吧?”
刘惟谦的话,让朱元璋收回发散的思绪。
他则带着一摞查封已久,边缘掉渣的卷宗,往平时批阅奏疏的空桌上一扔。
“咱相信刘爱卿一定会秉公处置的,只是这处置的效率,确实要高一些,国不可一日无主,这地方百姓也不可一日不见坐守衙门的青天大老爷。”
朱元璋说“青天大老爷”时讽刺的语气,让刘惟谦心头一颤。
他连忙拱手表态:“既然陛下要急办,臣出了宫,便召集在值的官员,立即批阅剩余的卷宗。”
其实刘惟谦在量刑复核的时候,也受到了一些亲友们的影响,虽然没有延误复核的进度,但也难保给了下官一些犹疑不定的错误示范。
再加上不少京中官员,还在走刑部其他官员的路子,复核推进便慢了一些。
刘惟谦正想着,要召集哪些正在休沐的下官,与他一起处理案情,突然感觉头皮发麻。
抬头一看,陛下一双虎目,正略带玩味之色地盯着他瞧个不停。
“陛下,还有事要臣去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