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在长得胖的那艘巴掌大的“月牙”上,画了个圈。
【这就是主力宝船,四叔好像要拿战舰来替代。】
牙刷尖端一停顿,朱雄英用染着墨汁的小手托着下巴思考着。
【好像郑和当时乘坐的宝船,不比陈友谅的那些战舰小吧。】
【记载是长四十四丈四尺,约莫是一百四十米,阔是十八丈,能有五六十米。】
具体的数据,朱雄英小这脑袋瓜自然是记不清了。
毕竟他读书不多,读小说主要看的是人物产生的故事情节,只知道郑和用的宝船很大,远超同时代欧洲那些小船只。
朱雄英根据他记着的内容,又在长得胖乎乎像的宝船上添了几笔。
【平底!】
【方艏方艉!】
【还有多桅多帆……】
朱雄英在画,朱元璋一眼不错地盯着白纸上潦草的涂鸦,跟着记忆。
记到断篇的时候,他上手拍了拍头。
咱这榆木脑袋,平时让你多读书多背书你不读不背,这会儿记不住了。
船上面的建筑是什么来着?
就在朱元璋自己埋怨自己的时候,朱雄英三两笔画完宝船,已经开始给下一艘马船添笔墨了。
【这是马船。】
朱雄英给月牙添了个马头和四肢。
还想继续添加它的特色,被朱元璋喊停了。
“乖孙,你这是在画什么呢?”
朱元璋脑袋快炸了。
以后陪乖孙和焦玉作画的人选,非标儿莫属。
对!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至于奏疏和国事,咱会处理的!
“爷爷好。”
谁知画上瘾的朱雄英,只是打了声招呼,继续沉浸在组建他纸上船队的大航海构想里。
【马船是放马还有木材的,马可以用来陆上仪仗使用,但我觉得可以改成骑兵冲刺。】
刚想叫停的朱元璋,一听骑兵来了精神。
船体结构他不懂,冲刺布防他记得住。
乖孙乖孙,还有呢还有呢?
【木材是补救其他船只的材料,所以这个马船在宝船之后紧挨着,不能被狂风大浪给卷跑了。】
【上面的士兵,自然也得是训练有素的精兵老将,随时能应对各种突发的极端情况。】
朱元璋不住地点头。
是这样。
水军船队也有它的战术安排,只是江河湖泊上的天气变化,远不及海上的变化莫测,且难以用人力来抵抗。
朱元璋虽然见过海,但还没见过海军。
好在乖孙见过,不管是未来的,还是大明本该即将到来的什么郑和下西洋,这些都是可以吸取的经验。
此时的朱元璋在朱雄英面前,就像一个新兵在老将面前似的,他盘腿坐着听着乖孙在心里调度【运送粮草与淡水还有辅助食材的粮船】、【略小于宝船,拿来运载士兵和技术人员的坐船,上面必须装备着足够的火炮,保护大家的人身安全】、【负责巡防和主力战斗的战舰】、【体型小、灵活运动的快船】……
听着乖孙的心声,再配上他依旧看不懂的涂鸦。
一幅千帆竞发,在海面上劈涛斩浪向东征的画卷,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令他无比的神往。
造船!
造炮!
东征!
东征!
东征!
朱元璋在看到月牙越来越多,逐渐超过百艘,又从乖孙的心声中,得知郑和下西洋,竟带了近三万人马时。
他想到如今紧缺的财政,不由得握紧了双拳。
老四这是派郑和去做生意的吗?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咱不信!
既然老四能做成的事,咱勒紧一下贪官污吏们的裤腰带,也能做成!
冲啊!
……
“冲啊!”
“杀啊!”
“瞄准脖子和心口,交手的时候你不致敌人于死地,死的就是你!”
出云国,海边山林里。
陈东正让心腹手下们操着一口地道的出云部方言,训练着那些连武器都用不明白的倭国奴隶。
这些倭国奴隶常年吃不饱饭,干着重体力活,在如此严格的训练下,许多人根本撑不住这番摔摔打打,有当天回到住的漏风漏雨的野草搭的,比大明境内狗窝还不如的窝棚就发烧的。
根本不用陈东费心去给他们治疗,自有出云部的武士以他们可能会传染疾病为由,拖着这些发烧受伤的奴隶,扔进一处白骨累累的坑里,放一把火。
“啊!!!”
陈东隔着一座山,都能听到今日完成不了训练又有了伤病,不能再抬重伤被烧尸的奴隶的惨叫声。
起初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他还曾搭救过不少这样的奴隶。
只可惜,奴隶始终改变不了奴性,尤其是对旧主的奴性,在一次遭遇背叛,差点命丧在想杀了他的人,截了他的货给原主人献功的奴隶手上后,他对这种事就处之泰然了。
同时,也学会了怎样驯服这些奴隶。
“只要你们能够咬牙挺过一关,等到航海返回,你们就是奴隶里的领头人,身份地位更进一步,能够伺候更高贵的主人!”
陈东对着几个垂头丧气,失去斗志的奴隶,激情的鼓动着。
“你们难道不想当主人跟前,最有能力,最受重视的那个家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