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正午的太阳像烧红的烙铁悬在头顶,实验田里翻腾的热浪扭曲了远处的景象。
方稷抹了把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水,指着面前一株抗旱稻向学生们讲解:\"大家注意看这个叶片的蜡质层,这是它能够抵御高温的关键...\"
话音未落,队伍末尾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方稷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蓝色t恤的瘦高男生身体开始摇晃,脸色煞白,嘴唇呈现出不正常的青紫色,眼神涣散地望向天空,随后整个人像被抽了骨头般,软绵绵地向后倒去。
\"砰\"的一声闷响,男生重重摔在滚烫的田埂上,激起一片尘土。
\"有人晕倒了!\"队伍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惊慌失措地围拢过去,七嘴八舌地喊着:\"张明!张明你怎么了?快来人啊!救命!\"几个女生吓得哭出了声,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发抖。
方稷的心猛地一沉,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过去。他单膝跪地,迅速检查男生的状况:皮肤滚烫干燥得像烧红的铁板,呼吸急促而微弱,脉搏快得几乎数不清。
拨开围拢在一起的学生:\"快,都散开!保持空气流通!\"他单膝跪地,手指迅速探向男生的颈动脉,脉搏快而弱,皮肤烫得像块火炭。
方稷本来就不赞同这么热的天带着学生们在田里参观,但是学校的时间安排的很紧,为了不让孩子们白跑一趟,方稷也是忍着酷暑带学生们参观,但是实在没想到会有人热晕。
\"这是中暑了!\"方稷抬头四望,麦田尽头有个草棚,\"来两个男生,抬他去阴凉处!注意托住头和腰!\"
三个小伙立即上前,一个壮实的男生蹲下身,用结实的臂膀托起晕倒同学的肩颈;另一个皮肤黝黑的男生小心地抱住患者的双腿;第三个男生迅速脱下自己的t恤,叠成简易枕头垫在晕倒同学的脑后。
\"小心点,慢点走!\"方稷紧跟在旁,一边指挥一边观察患者的情况。
队伍里的女生们手忙脚乱地撑起遮阳伞,在移动的人墙上投下一小片阴影。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急得直跺脚,突然从背包里翻出一个小瓶子:\"我这儿有药!我妈说出门要带藿香正气水!\"她手忙脚乱地撬开铝盖,就要往男生嘴里灌。
\"不能用!\"方稷一把拦住她即将倾倒药液的手,\"这里面含酒精,会加速脱水!\"他转向其他学生,\"谁有水?给我,谁跑得快?去刚刚的食堂要一碗淡盐水,快!快!快!\"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慌忙冲食堂跑去,帮男生去取水,不一会拿着水赶回来:\"刚在食堂装的淡盐水!\"
方稷接过水壶,指挥道:\"解开男孩的衣领和裤带,留一个人扇风就行,其他人退后三米。\"他轻轻托起患者的头,\"小口喂,别呛着。\"
盐水顺着男生干裂的嘴唇渗入,他的眼皮微微颤动。这时,跑去叫医生的学生带着值班大夫狂奔而来,白大褂在麦浪间忽隐忽现。
\"处理得很专业。\"大夫蹲下检查后,向方稷投来赞许的目光,\"不过还得送医院观察,这个晕倒了还是比较严重,看看后续情况。\"
救护车的鸣笛由远及近。马尾女生攥着那瓶没用的藿香正气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方教授,对不起,我不知道...\"
\"不怪你。\"方稷拍拍她颤抖的肩膀,转向所有学生,\"今天也算是给大家上课了,只不过农业课改为急救课,同学们要注意这些急救的小常识,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必要的。\"他指着远处正在装车的救护车,\"在极端天气,这些知识能救命。\"
学生们安静下来,汗水顺着他们年轻的脸庞滑落。
\"同学们,\"方稷突然宣布,\"我们不仅要学会让庄稼活下去...\"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更要学会,让我们自己活下去。\"
\"同学们,咱们今天就改在室内上课吧。\"方稷擦了擦额头的汗,指了指不远处的农技站,\"那里有电扇,凉快些。\"
队伍里响起一阵如释重负的叹息声。学生们像一群蔫了的小苗突然得到雨水滋润,脚步都轻快了几分。那个扎马尾的女生还心有余悸地回头望了望救护车离去的方向。
农技站的会议室里,老旧吊扇吱呀吱呀地转着,虽然风力不大,但比起外面灼人的热浪,已经算是天堂了。学生们挤坐在长条木凳上,有人掏出笔记本,有人拿出手机准备录音。
带队老师李梅站在门口,眉头微蹙。她掏出本子看了看原定的行程表,又瞥了眼窗外白花花的日头,最终叹了口气走进来,在最后一排坐下。
方稷从角落搬出一台投影仪,调试了几下,墙上立刻显现出水稻叶片的显微结构图。
\"刚才咱们说到哪儿了?\"方稷清了清嗓子,\"哦对,叶片的蜡质层...\"
\"教授!\"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突然举手,\"您能先讲讲您一路走来的故事吗,我们比起知识更好奇您的故事。\"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后排几个女生交头接耳:\"对啊,方教授的生平是什么样的啊...我也好奇...\"
方稷愣了一下,随即会意地笑了。
他关掉投影仪,\"好,那咱们今天就上堂特别的课。给大家讲讲故事。\"
学生们面面相觑。李梅老师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掏出笔记本,也跟着记起笔记来。
方稷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三个阶梯:\"我的科研人生大概是处在三个阶段...\"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时不时穿插田间实例。
窗外,热浪依旧肆虐,蝉鸣声嘶力竭。但教室里却出奇地安静,只有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和学生们认真的笔记声。
李梅老师看着这一幕,悄悄把行程表塞回了包里。她想起临行前校长说的话:\"农学不仅是学种地,更是学生存,了解这些科学老前辈的初心,何尝不是一种更有意义的课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