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气息日渐浓郁,连带着整个校园似乎都苏醒得格外早。几缕晨曦穿透微凉的薄雾,轻柔地洒落在通往实验楼的小径上。空气里弥漫着湿漉漉的青草香和远处不知名花木的清新芬芳。林雪萍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学生实践报告,步履轻快地走在去往办公室的路上。微风吹起她额前几缕柔软的碎发,拂过光洁的额头,带来一丝舒爽。她习惯性地抬眼望向实验楼三层那几扇熟悉的大窗户——那是几个主要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的共享工作间。此刻,其中一扇半开的窗户里隐约传出细碎的说话声,还有一个轻快中透着点不容置喙的女声。
“……韵华!你这排线画得太重了,我们这是赛博都市流光感,不是工地结构图!柔和!要有流动的光感,明白吗?想象液态的霓虹!”许清瑶的声音透过半开的窗棂清晰地传出来,带着一种对作品近乎苛刻的专注感。
紧接着是江韵华略显无奈却毫无火气的回应:“流动感……行行行,许大设计师,我再调整一下。你看这样涂一层薄薄的荧光渐变层怎么样?”
没有争执的意味,反而像是一种极有默契的切磋和妥协。
林雪萍唇角不由地弯起一个温煦的弧度。上次在快餐店里的巧遇似乎只是两人合作的一个寻常片段。现在看来,许清瑶那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展示板项目进展顺利。她驻足片刻,清晰地听到窗内铅笔划过卡纸的沙沙声、剪刀的咔嚓轻响,以及两人为某个细小的光影效果或元件配色低声讨论的只言片语。少年少女对同一件作品的倾注与争执,本身就自带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难以言喻的亲昵感。
她没再停留,抱着资料走开了。年轻人的世界,就让他们自己去碰撞、去闪耀吧。她心里,却悄悄为弟弟和那个才华横溢又略显强势的女孩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和暖意。
踏入办公室,一股熟悉的咖啡豆烘焙香味混杂着油墨气息扑面而来。窗台上的绿萝在晨光里舒展着嫩绿的新叶。林雪萍刚将报告放下,手机便震动了一下。是江明华发来的信息:
【项目收尾,被甲方拉去郊区基地最后验房,大概下午才能回来。早上自己乖乖吃早饭。】
后面附了一张晨光熹微中,某处工地入口的照片,隐约能看到穿着安全帽和深色外套的背影。
一丝牵挂悄然爬上心头,林雪萍指尖微动,快速回复:
【收到,江老板日理万机。你也记得吃早饭。郊区风大,外套扣子扣好。】
放下手机,她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一角压着的一张便签纸上——是下午要给江韵华他们班额外开小灶讲遗传大题思路的笔记。这个弟弟,平日里看着云淡风轻,心思却格外缜密,尤其是对生物的兴趣远超过他表现的轻松样子。林雪萍坐下来,打开电脑,决定再补充一个关于基因连锁分析的经典实例图片。
时间在批改教案和梳理知识点的专注中缓缓流淌。直到窗外的阳光变得明亮热烈,投在桌面上形成金色的光斑,她才恍然发觉已经快到上午大课间。她揉了揉有些酸涩的脖颈,拿起保温杯准备去茶水间添点热水。
刚走到走廊拐角,就迎面撞上几个捧着练习册、刚从楼梯间跑上来的高二年级女学生。女孩子们叽叽喳喳,其中一个语气兴奋又带着点神秘的压低声音:“快看快看!许校花今天戴了个超酷的银色机甲风手环!肯定是和江韵华那个科技创新项目有关!听说昨天他们在活动室待到快熄灯,还被巡楼老师说了……”
“真的假的?什么手环?”
“哎呀你自己去看嘛!就在物理办公室那边,好像去找老师借元件去了。”
“啧啧啧,这搭档当得……”
女孩子们的议论带着青春期特有的敏锐和八卦本能迅速飘远。林雪萍脚步未停,走向茶水间,心里却泛起一点了然的笑意。银色机甲风的手环?看来霓虹色的“赛博都市”里,还要增添硬核装备的点缀了。年轻的爱意,有时就这样不动声色地融入共同奋斗的小物件里,成为只有彼此才懂的小密码。
下午的生物选修课结束铃声响起,学生们鱼贯而出,教室很快变得安静。林雪萍收拾着讲台上的模型和教具,教室里只剩下角落里还在慢吞吞整理书包的江韵华。
“林老师,”他走了过来,神情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请教意味,既不会太疏离,也不会过分亲昵,在公开场合完美维系着师生关系的界限。他摊开一本笔记,指着一道被圈出来的遗传图谱题,“这个地方,您上午讲到的隐性性状连续传递的概率问题,如果用贝叶斯的先验概率角度去估算特定家族风险,我们之前预习过的资料里,算法是不是有点冲突?还是我理解偏了?”
林雪萍停下手中的动作,侧身仔细看向他指出的地方。江韵华的问题总是能巧妙地切中要害,甚至带点超前的思维火花。阳光斜斜地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那眼神里闪烁着真正求知的热情。这让林雪萍心头涌上一阵职业上的成就感和身为姐姐的骄傲。
她拿起一支笔,在笔记本上细致地画出一个更清晰的逻辑框架,压低声音解释道:“你的理解方向是对的,但这里用贝叶斯公式的关键在于对群体背景概率的精确设定。你看,如果这个隐性致病基因在特定地域的携带率是p,而我们观察到的这个家族前几代的隐性个体表现频率是q,但样本太小存在偏差……”她的声音柔和清晰,思维流畅,将复杂的概率问题抽丝剥茧。
江韵华听得极其认真,不时点头或提出更具体的疑问。阳光穿过窗棂,在两人身侧拉出淡淡的、彼此靠近的斜长影子。在这个短暂的、只属于师生两人(或者说,也带着一点姐弟默契)的辅导时间里,林雪萍能清晰地感受到江韵华那种融会贯通的敏捷和深度思考的潜能。
“这样串联起来看,这条路径就清晰多了。谢谢老师,我回去再好好想想这个贝叶斯应用的约束条件。”江韵华恍然大悟般地点点头,合上笔记本,动作麻利地将笔塞进笔袋。
“嗯,多联系实际问题思考。这个思路很适合你们搞那个创新项目做数据支撑时参考。”林雪萍装作不经意地点了一句他那个热火朝天、连许清瑶都沉迷其中的“赛博都市”。
江韵华收拾书包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流畅,耳根处似乎浮起一丝极淡的红晕,低声回应:“是,老师……我先去活动室了。”说完,他背起书包,迅速又不失礼貌地离开了教室。少年略带仓促的背影里,藏着被点破心事的小小赧然和对某个地方某个人迫不及待的奔赴心情。
林雪萍站在原地,看着他几乎是跑着消失在楼梯转角,忍不住莞尔。青春期的秘密和期待,如同春日梢头鼓胀的花苞,只需一句微风吹拂般的试探,便藏也藏不住地泄露了芬芳气息。
她将教学用具仔细归位,锁好教室门,准备回办公室。穿过连接主教学楼和老实验楼的空中回廊时,正好瞥见对面顶层那个活动室的大玻璃窗。窗外几株盛开的樱花树探出粉白的枝条。隔着一段距离,她看到江韵华的身影已经出现在窗边,手里拿着工具,正全神贯注地和对面的人说着什么。而他对面,许清瑶的身影清晰可见,一手拿着尺子,另一只手腕上果然戴着一个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金属光泽、造型颇为精巧的银色环形护腕式物件。她侧着脸,神情专注地听着江韵华讲解,偶尔会指指点点,两人间的距离极近,几乎肩膀碰着肩膀。樱花花瓣随风轻盈地落在玻璃窗上,模糊了少许视线,却让那两道年轻的身影在春日的光晕里更加明媚,充满共同创造的活力。
收回目光,林雪萍步伐轻快地走向自己的办公楼。工作日的节奏依然紧张,但总有一些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插曲点缀其间,如同阳光穿行在密叶间投下的跳跃光斑。
临近下班,窗外的天空染上温柔的橘粉色。林雪萍收到一份快递通知,是母亲从老家寄来的一个包裹。她兴冲冲地跑到学校后勤处,拆开一看,除了她爱吃的几样家乡零嘴,还有一只沉甸甸的大号双层保温桶。揭开桶盖,一股醇厚浓郁的酱香排骨混合着软糯的芋头香味扑鼻而来,桶盖内侧还用便利贴贴着一张纸条:
【萍萍,做了你最爱吃的排骨焖芋头,多放了你喜欢的八角桂皮。放保温桶里寄的,应该还热着。晚上和明华一起分着吃。工作别太累。妈妈。】
母亲的记挂和手艺跨越数百里如期而至,依旧温热。她抱着这沉甸甸的保温桶,如同抱着一份无价的温暖珍宝,心口被熨帖得无比柔软。她小心地把保温桶捧回办公室,准备等江明华回来。刚放下东西,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江明华的视频请求。
接通视频,屏幕上立刻出现江明华的脸。他身处的地方光线已经有些暗了,背景似乎是一个工地刚竣工的社区公共空间模型前。他穿着白天看到的那件深色外套,脸颊被郊区的风吹得有些干燥,头发也略显凌乱,但眼神依旧清明有神,甚至带着点收工后的松快感。
“看到短信了吧?安全抵达市区,刚把甲方爸爸送上车。”他对着镜头笑了笑,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有些失真,却无比亲切,“你下班了?我妈给我发信息说给你寄了吃的?”
“嗯,刚拿到,超大一份酱排骨焖芋头,妈还特意交代要我们分着吃。”林雪萍将保温桶举到镜头前晃了晃,笑靥如花,“热乎乎的,看着就香。你那边顺利吗?”
“顺利。虽然赶了点,最后验收总算是皆大欢喜。”江明华转动了一下镜头,让她看清点后面简约大气的廊架设计和错落有致的绿化,“就是郊区风真大,吹得脸都麻了。现在就想赶紧回来,饿坏了。”他对着镜头做了个饿得揉肚子的动作,带着点在外人面前绝不会流露的稚气。
“知道你辛苦,特意等你回来吃。保温桶效果很好,摸着还很烫呢。”林雪萍柔声说,“快回来吧,开车别急。”
“好,马上上车了。等我回来。”屏幕那端,江明华的笑容在略显昏暗的光线下异常温暖。
结束视频通话,窗外暮色四合,城市的霓虹次第亮起。林雪萍坐在办公桌前,静静地看着那只盛满家常美味的保温桶,鼻尖萦绕着家的味道。工作一天的疲惫仿佛在母亲的心意和恋人归途的期待中一点点消散。她拿出手机,对着保温桶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江明华:
【晚餐已到位,江先生,归家信号已发送。】
夕阳的余晖彻底沉入远山之后,城市被夜色温柔拥抱。林雪萍打开办公室的灯,暖黄的光线倾泻而下。她一边有条不紊地归拢着桌面上的教案和学生作业,将最后几份实验报告整齐地码放进文件筐,一边耐心等待着那熟悉的脚步声在走廊响起。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和笑谈声,声音不大,但清脆鲜活。
“……瑶瑶,手环感应器的灵敏度真的没问题了?”
“完美覆盖!我还调了个小彩蛋模式,晚上你试试就知道了……”
声音由远及近,又很快经过她办公室门口向走廊深处远去。是江韵华和许清瑶,听语气是完成了今日的阶段性目标,准备离开活动室了。少年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被认可的兴奋,少女的语调则一如既往地清脆自信。
林雪萍会心一笑,年轻的光彩无论何时都令人愉悦。
终于,走廊里再次响起脚步声,这次沉稳有力,带着她无比熟悉的节奏和回音。脚步在门外停下,笃、笃两声熟悉的轻叩响起。
门从外面被推开,江明华走了进来。他身上犹带着风尘仆仆的气息和一丝初春夜里的微凉,面容带着工作一天后的明显倦意,但在看到她的瞬间,那双深邃的眼睛便亮了起来,嘴角扬起一个舒展而踏实的笑容。
“我回来了。”简简单单四个字,胜过万千。
“欢迎回来。”林雪萍站起身迎过去,自然地接过他手中一个不算大的公文包放在一旁,然后轻轻拥抱了他一下。他身上有尘土、汗水和室外微凉空气的味道,却让她感到无比安心。“累坏了吧?”
“有点,但看到灯光和你,还有……”他侧头看见桌面上那只散发着热气和香味的保温桶,眼神更加柔和,“还有老妈牌美食,感觉血条瞬间回满了。”他松开她,伸手揉了揉肩膀。
“先去洗把脸,我来盛饭。”林雪萍体贴地推了推他,“保温桶密封好,还滚烫呢,正好吃。”
办公室里很快弥漫开酱香排骨浓郁的荤香。林雪萍利落地拿出两个微波炉专用的饭盒,将保温桶里结实的排骨夹出来,每一块都酱色浓厚,包裹着酥软喷香的芋头。白腾腾的热气氤氲开来,温暖了小半个办公室。她还特意拿出下午特意去买的两个烘得外皮酥脆的小烧饼。
江明华快速洗了把脸回来,额前的头发还有些湿漉漉的。看着桌上热腾腾、分量十足的菜肴,他由衷地叹道:“真香!老妈的排骨焖芋头还是这么神乎其技。”他接过林雪萍递来的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饱吸酱汁的芋头,吹了几口就送入口中。顿时,粉糯咸香、混合着浓郁酱汁和香料醇厚的味道在舌尖化开,胃里的空乏感被强势抚慰,整个人都仿佛暖和起来。
“慢点吃,烫。”林雪萍也夹起一块排骨,小心地剔下一丝肉,慢慢地吃着。排骨炖煮得极为软烂入味,连肉筋都透着一股胶质的香糯感,酱汁中的八角桂皮香味恰到好处地渗入每一丝肌理,是记忆里难以复刻的家常味道。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两人咀嚼的声音。偶尔目光相触,彼此眼中都是满足的暖意。窗外城市的夜景在窗外无声流淌,而这一方小小天地里,只有家常的暖香和彼此依靠的静谧。
“今天的会顺利吗?”江明华喝了口热水驱散了最后一点路途的寒气,问道。
“挺顺利的。重点还是放在遗传图谱的综合应用题库建设上。”林雪萍咽下一口米饭,谈起工作,“你们那个公共空间改造验收呢?我看照片环境不错。”
“嗯,周边居民挺期待这个活动场地的。只是甲方临时又想在一个非承重的装饰柱子上加装儿童攀爬点,解释了半天力学分散和结构冗余的问题才说服……”江明华摇摇头,叉起一块沾满酱汁的芋头。成年人的世界总有绕不开的问题,好在有眼前的温饱与安宁。
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什么有趣的事,压低声音笑着说:“下班前我去洗手间路上,路过韵华他们活动室窗口……你猜怎么着?”他故意卖了个关子。
林雪萍扬起眉梢。
“正好看到许清瑶那丫头,像只张牙舞爪的小老虎似的,指着韵华新弄的3d建模打印出来的一个发光廊柱部件,气势汹汹地说:‘这光质太像路灯了,一点也不梦幻!要银河星尘!银!河!星!尘!懂不懂?’”
林雪萍忍不住噗嗤笑出声,眼前仿佛浮现出许清瑶叉着腰、气鼓鼓对着模型挑剔的样子。“然后呢?”
“韵华这小子,”江明华模仿着老弟的表情动作,一手扶额,做出头痛状,学着江韵华无奈又纵容的语气,“就看见他在操作台那边捣鼓几下电脑,然后弱弱地回了一句:‘这样呢?给你加了星尘颗粒渲染……还有随机粒子光效……’”他的模仿精准到位,带着点调侃。
林雪萍听得忍俊不禁:“许清瑶满意了?”
“好像……暂时满意了?”江明华耸耸肩,“反正没再听见吼声。啧,也不知道这倒霉老弟,平时在家挺硬气一个人,怎么碰到姓许的小姑娘就跟面团似的……”
“那是一种难得的‘服气’。”林雪萍若有所思地说,戳了戳碗里最后一块芋头,“她才华横溢,目标清晰,而且,她在做真正投入热爱的事情。韵华欣赏她的光芒,也乐在其中。”她想起弟弟在教室里亮起的求知眼神和在活动室窗边靠得极近的身影。
江明华沉默地嚼了几口饭,慢慢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服气’这两个字,用得精准。”他看向林雪萍的目光里,带着深深的理解和欣赏。两人之间,何尝不是一种深刻的认同与默契?只是他们的表达早已渗透在每日的琐碎与无声的扶持里。
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依旧,映照着玻璃窗上映出的两人默默进食的身影。饭盒见底,浓郁的酱香渐渐散去,只留下饱腹的温暖和一种尘埃落定般的静谧满足。江明华喝下最后一口热水,舒服地喟叹一声,抽出纸巾擦了擦额角的薄汗。林雪萍则安静地收拾起空饭盒和筷子。
“回家吧?”他站起身,自然地拿起她的包和自己的公文包。
“嗯,回家。”她擦净桌面,关上窗户,拿起装着洗干净保温桶的大袋子。
两人并肩走出熄灯锁门的办公楼。微凉的夜风吹散了饭后的微汗,也送来了草木的清新气息。校园林荫道上路灯昏黄,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江明华很自然地牵起林雪萍的手,将她微凉的手指完全拢在自己温热的掌心里。肌肤相触间,传递的不止是温度,更是一天奔波后无声的归属感与依赖。他的拇指习惯性地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动作细腻而熟稔。林雪萍没有言语,只是向他靠得更紧了些,肩头相抵,步调默契地一致。
周围很安静,学生宿舍楼的喧闹也渐渐平息。偶尔有一两声昆虫的短促鸣叫。他们踩在落叶上的轻微沙沙声在静谧里显得格外清晰。远处学生活动中心的方向,似乎还有灯光亮着,是科技创新小组或者其他社团的成员仍在为梦想或兴趣默默努力着。
行走间,江明华忽然低声问:“周末我去老爷子那儿看那老房子,大概得耗大半天。你要是不忙……”
“我也没什么特别安排。如果学校那边没临时任务,我跟你一起去?”林雪萍接口道,“正好有点关于古建筑保护方面的资料想整理,实地看看可能有新想法。”
江明华侧过头看她,暖黄的路灯映在他眼底,仿佛洒满了细碎的金沙。他嘴角漾开一个极其柔和的笑意:“好。”再多的话,都融在这一个低沉的单字里。彼此靠近的体温和交握的十指,比任何话语都更能诠释“陪伴”二字的意义。
沿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他们一步一步走向位于校园东南角的那片安静的教工住宅区。身后渐行渐远的活动中心亮光如同城市夜幕中一颗不熄灭的小小星辰,象征着年轻的热忱。而他们的前路,是同样点着灯的家,是浸透了家常烟火气和彼此体温的平凡夜晚,是他们愿意并肩走过无数个日夜的、安静流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