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话,夏璟煜捡起地上的剑,就往自己脖子上抹去。
叶云青手指轻弹,将他的剑打落在地。
夏璟煜呆怔了一下,继而笑了:“弟妹是觉得我的罪需要公开处刑吗?行吧,胜者为王败者寇,我这条命,随你们处置了!”
夏凌骁瞥了他一眼,一个目光过去,自有人过来将他押下去。
接下来就是处理善后。
两人在得到消息后,带着梁王府的府兵急速赶来,路上给武卫营传了消息。一路还遇到叛军,进行了一番巷战。
虽说他们人少,但是吴厦沈离等人都是身手过人,夏凌骁和叶云青两人让吴厦他们接应武卫营,他们先进了宫里,才赶上了见到皇帝皇后太子的死状。
武卫营随后冲进西门,快速行动,清剿叛军,稳住了整个局面。
太子死了,秦骅死了,秦家人都被夏璟煜派去的人灭门了。
那些叛军刚开始在外面打得舍生忘死,想争一个从龙之功。
结果发现他们想从的龙早就变成了死虫子,顿感天塌地陷,茫然地扔下了手中的刀。
太子的谋划不能说不成功,如果他不是亲自跑去杀皇帝,被皇帝身边的灰衣人所杀,如果没有夏璟煜这个变数,他的确能成功,把弑父逼宫的罪推到老五老七身上,他这个“拨乱反正”的太子,救驾来迟,只来得及诛杀贼逆,然后以太子的身份顺理成章地登基。
有皇后,有秦家人,有太子妃的娘家人和他本来势力的支持,还有朝中那些中立的臣子,他的位置虽不那么稳,但也能平稳地过渡。
可他漏算了夏璟煜,这就注定会失败了。
夏璟煜也确实够隐忍,在太子的眼皮底下,还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又借着太子的信任,一步步达成他想要的结果。
太子谋逆逼宫,弑父杀母,残杀胞弟,包围重臣府邸,残杀异己,最后死在皇上暗卫手中事件,很快就传开来。
五皇子,七皇子,以及他们的母妃,都被太子的人杀了,还有几个小皇子,都没成年,也没有参与朝政之事,太子竟然一起将他们除掉。
恶毒又残忍,简直丧心病狂,畜生不如。
他们的人竟然还避开梁王府所在的街道,妄想速战速决,赶在梁王得到消息之前快速逼宫上位。
幸好梁王得到消息,和叶将军一起赶往皇宫,又指挥着武卫营恢复京城的秩序,解救那些重臣。
只有皇帝死不瞑目。
他中毒的事秘而不宣,不是想掩盖过去,而是一直在暗查。
因此他怀疑所有人。
但他的几个儿子都善于伪装,他又多疑,每个都怀疑,反倒不能确定到底是谁。
现在人还没查出来,就遇了太子逼宫事件,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他确定了是太子和皇后这对母子。
只是已经没有机会施展他的雷霆之怒就不得不咽下最后一口气。
经过叛军的破坏,宫里整整过了三天才恢复正常。
先皇和先皇后停灵。
至于太子,他谋逆,本是大罪,但人已经死了,死时太子之位还没有剥夺,因此,也停灵在一侧。
这时,二皇子夏璟煜已经被关进了天牢。
汪大锤很干脆地一死了之,去追随他心中不忘的仙嫔娘娘去了。
还活着的皇子只剩下夏凌骁和夏彦辰。
国不可一日无君,但在谁为君这件事上,朝臣们产生了分歧。
有人说梁王殿下阻止叛乱,恢复京城秩序,让一切回归正轨,而且他战功赫赫,应当为君。
但马上有人跳出来,说周王殿下这段时间甚得先皇之心,先皇也透露了重用周王殿下的意思。梁王殿下的确功劳赫赫,可他是血煞命格。只怕他为君,会有不好的后果。
血煞命格四个字一出,很多人脸色都变了。
淑妃这几日缩在宫里,太子谋逆,杀了好多宫妃,连皇帝那些没有成年的儿子都被杀了的事,她也知道了。
她吓得瑟瑟发抖,只祈祷着浮岚宫不要有事。
同时她心里又暗骂:夏凌骁那个没用的东西,不是战神吗?不是很有本事吗?还有那个叶云青,说什么是开国龙将的后人,现在本宫在这里担惊受怕,他们倒好,还在外面准备大婚。
没错,原本儿子大婚,她是可以去梁王府的。只要求皇帝下一道出宫旨意就行了。
但是她不想去。
虽然长大后的夏凌骁对她几乎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她想要什么,想为夏彦辰要什么,夏凌骁都没怎么拒绝过。
但血煞命格几个字,就是她害怕的根源。
只有在想得到好处的时候,她才会传信给夏凌骁,平时能不见就不见。
这次让她深深后悔,如果她去了,是不是就不用在宫里担惊受怕了?也不知道她的辰儿怎么样了,辰儿一向聪明,一定不会有事的。
至于夏凌骁,那个叶云青本事那么大,肯定死不了。
好在虽然担惊受怕,浮岚宫没有被叛军冲击。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她还是没敢出门。直到几天后,派了小太监小宫女打探消息,带回了让她高兴的结果。
叛乱已经过去了,一切恢复了正轨。
因为夏凌骁出手及时,朝臣们损失并不是很大。现在宫里已经清洗干净,那些被屠了的宫都空了下来。
叛军们是从四面八方冲进宫中的,没被波及的只有极少几个地方,浮岚宫就是其中之一。
淑妃并不知道这是太子下了命令,不想惹祸夏凌骁才让人避开浮岚宫,只觉得是自己福大命大。
她很快又打听到了,先皇过世,新皇之位可能在她的两个儿子之中产生时,她的心思顿时动了。
“自然是辰儿,凌骁他满手鲜血,杀人如麻,这样残暴的人怎么能当新皇?”
这话也传到了前朝。
于是,夏彦辰的呼声更高了。
这是皇帝死后的第四天,朝中重臣聚在一起,为新皇人选定下来而争论不休。
夏彦辰得到消息,特意去露脸。
他侃侃而谈,一派行止有度,礼贤下士,温良仁厚的样子。
虽然又为他多争取了几个拥护者,但还是有三分之一的朝臣反对,另三分之一的朝臣不说话。
拥护他的朝臣们指责,其中以万安伯徐盛勇最为愤慨:“周王殿下温厚仁孝,自出事以来,他每天都来议事,勤勉用心,你们是看不见吗?你们之所以不同意他继位,是觉得夏凌骁更合适?且不说他是血煞命格,这都四天了,他可曾出现在这里?他自己都不在意,你们为他争这个位置,到底是何居心?”
定国公霍正冷冷说:“徐伯爷,你这么说是不是有失偏颇?宫乱是梁王殿下平息的,京城秩序是梁王殿下恢复的,甚至连你们的命都是梁王殿下带着武卫营的将士救下来的。你们口口声声说着血煞命格如何可怕,以后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以后的事我不知,但今日,若是没有这个血煞命格,你我还能好生生的站在这里吗?”
“就是!你们以梁王没有出现在这里而诟病,可你们知道吗?梁王殿下如今正在京城安顿百姓,叛军作乱,京城一片狼藉,不是谁说几句漂亮话,这件事就可以文过饰非!梁王殿下在做实事,他没空出现在这里不是很正常吗?”
夏彦辰叹了口气,一脸诚恳地说:“各位大人,我与三皇兄一母同胞。三皇兄平时待我极好。我又岂会不知,承蒙各位看得起,我肯定是不会和三皇兄争的。父皇虽然故去了,但是我们的母妃还在,这件事,请母妃决断便可!”
他又说:“母妃平日里教导我们兄弟要兄友弟恭,我们也绝不会为这些事伤了兄弟和气,不论是谁坐的那个位置上,都是为东夏的国运昌盛,为东夏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淑妃对两个儿子的不同,毕竟是后宫中的事,知道的人甚少。
夏彦辰这番话赢得一片好感。
那些原本中立的大臣心里有些偏向他了。
梁王对这个弟弟的确是不错,而且他一向都不参与朝政,虽然先还交给他的差使他都办得漂亮,但六皇子办的也不差呀。
这一年多来六皇子办的几件差事,先皇都夸奖他了。
说明六皇子也是一个可造之才。
他还谦虚温和,礼贤下士。
不少人都点头决定问问淑妃的意见,毕竟她将是未来的太后。
万安伯和六皇子交换了一个眼神,眼底都有隐秘的喜悦。
整个过程齐太傅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夏彦辰还特意问了他一声:“太傅大人以为如何?”
齐太傅看着他拱手问话,似乎十分尊敬的样子,心里却升起一种不太好的感觉。之前他极力想要求娶萱儿,但被自己拒了。
现在看来。他要准备告老还乡了。
他缓缓地说:“若先皇无遗诏,亦可咨询淑妃娘娘之意。我等自然无有不从!”
众臣立刻派人去请淑妃娘娘。
在等待中,安庆王突地说了一声:“好像还有一个人可问。”
众人的目光都看得过来。
安庆王睁大眼睛,一脸诧异:“不会吧,不会吧?你们竟然谁都没有想到吗?高祖皇帝曾经留下话来,储位不决问国师!”
众臣:“……”
安庆王看着他们那想要翻白眼的眼神,哪怕是一个纨绔,也是有尊严的,顿时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怎么了?本王说错了吗?确实有这个说法。”
徐盛勇笑了起来:“安庆王爷,如果是国师来,那就不用去问淑妃娘娘了。国师为了东夏,也断不会让一个血煞命格的人坐上皇位啊。万一那命格压不住,血流成河。我东夏岂不是要出一个暴君?”
支持夏彦辰的大臣脸上都露出笑意。
“对呀,王爷。再说了,国师只在传说之中,谁都没有见过。他压根就不管东夏的事,只是挂着一个名。就算我们想问,也问不到他呀!”
安顿好最后一批百姓,因为太子谋逆引发的一系列事情终于都得到妥善处理。
没有人有机会趁火打劫,或是浑水摸鱼。
武卫营接管京城武防,五城兵马司,京畿卫中的叛军,全都被清出来。
他忙得脚不沾地,终于可以歇口气了。
霍霄很是无语:“你连朝堂都不去,你可知道你那个好弟弟如今上蹿下跳的,又联合了好多朝臣支持他。你就没有别的想法吗?”
夏凌骁说:“无妨!他做再多也没用。”
霍霄白眼都翻到天上去了:“你人都不去,那边万一黄袍加身,怎么会没用?”
夏凌骁转过头:“我不是不想去,太子谋逆引起的震荡不小,必须要有个皇室子弟在这里安抚人心,这里的事情不处理好,会引起百姓恐慌,也会让别有用心的人借机生事!”
“道理大家都懂,这世间没有那么多万无一失,你还是去那边主持大局比较好。别让小人钻了空子!”
“嗯,这里的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原本也打算今天进宫的。”
他们的话,叶云青也听到了,她说:“你且放心去吧,这里的事有我。”
夏凌骁握住她的手:“云青,这几天让你一直陪我处理这些事,辛苦你了!”他眼里有些歉疚。
他想把天下最好的都给她,所以他筹备了盛大的婚典,然而,太子却选在这一天谋逆。
太子的人还向梁王府这边封锁了消息,如果不是他派人盯着,也许他成个婚的功夫,宫中就已经变天了。
他们连洞房都没入,就急匆匆的赶来处理这些事,一直忙着这些天,云青也一直在协助他。
他欠她一个完整的婚典。
叶云青冲他一笑:“殿下心系百姓,胸有大爱,我若是连这些都不能理解,又怎么配站在你的身边?别多想了,快去吧!”
宫中,淑妃已经被请来。
请她来的小太监在路上已经向她汇报了一通,她知道这些人请她来的目的是什么。
她很高兴。
从辰儿出生起,她就在为辰儿筹谋了。
这么多年啊,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那些朝臣也真是,辰儿聪明善良,乖巧懂事,温和谦逊,不就是最好的人选吗?真不知道他们在犹豫什么。
“见过淑妃娘娘!”
众臣纷纷行礼。
淑妃说:“平身吧!”
以前她从没有接受过朝臣这样的礼。
有皇后在,哪里轮得到她?
可现在,每个人都恭恭敬敬的,真心诚意的。
这种感觉,就让她心情大好了。
众臣起身,徐盛勇当先说:“娘娘,这次请你来,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问问您的意见!”
说着,他递了个眼神过去。
就算他没使眼色,淑妃也已经知道是什么事了。
她端坐在那里,整个人矜傲华贵:“什么事?”
袁纪行便把之前的话说了。而后说:“娘娘觉得,三殿下和六殿下,应由谁继承大统?”
尽管事先知道,但这一刻,淑妃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她宽大袖袍中的手重重捏了一下自己,这才稳住让自己没有笑出来。
她说:“本宫记得,骁儿出身时不祥,赤月当空,星陨如雨,钦天监监正说,他会为东夏带来杀伐和祸患。辰儿就不同了,辰儿出生时,群蝶起舞,百鸟齐聚,这是大吉之兆。朝政的事,本宫身在后宫,也不懂,他们谁适合,自有你们这些肱骨之臣们思量。本宫就不置喙了!”
看吧,她也不说谁适合,只说一个出生时大凶,一个出生时大吉。
朝臣们自然会品,她点到为止就行了。
虽然夏彦辰出生时候的大吉是怎么回事她心知肚明。
淑妃是有手段的,在她再次受宠并怀了夏彦辰时,就已下定决心,既然可以有凶兆,自然可以有吉兆。
不然,她抹不去夏凌骁出生时的事,随时可能被人提起,那时,她好不容易争来的宠爱,可能又会烟消云散。
她绝不能容忍这样的结果发生。
巧的是她身边有个宫女,祖上能驯鸟雀。
于是她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
她让那宫女夜间悄悄驯鸟。
到了生产的时候,悄悄洒下的蜜谷在隐秘的地方,宫女吹起了引鸟哨,群鸟聚集,来的都是喜鹊、画眉等吉祥的鸟类。
皇帝到时,正好看见满院的吉祥鸟儿聚集。
这吉兆就这么来了。
为了让这件事再无痕迹,后来,淑妃把那个会驯鸟的宫女找了个错处杖毙了,不会有人知道那份吉兆是人为。
果然,这件事让皇帝觉得,她是个有福气的,虽然随着年纪大了,没有以前那么受宠,但皇帝还是每个月都会去她宫里坐坐。
说完这句话,淑妃就不再说话了。
毕竟意思已经表达明白,她现在离开,越发显得她心中不偏颇。这样以后辰儿登基,夏凌骁即使心中不悦,也怪不到她的身上,毕竟,她可没有发表意见,是朝臣们拥护的。
但她也没有离去。
她想亲耳听着朝臣们确定辰儿为新君。
众臣们一商量,虽然拥护夏凌骁的还是极力反对,但显然抵不过其他人都已经站到了六皇子这边。
齐太傅刚要宣布结果,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嘹亮高亢的唱报:“国师大人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