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泰和八年(1208年),成吉思汗铁木真(时称\"成吉思皇帝\")正在克鲁伦河畔检阅他的骑兵,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中都(今北京)的国书。送信的金使趾高气扬地站在帐前,等着铁木真下跪接旨——按规矩,蒙古作为金朝的\"属国\",首领见了金国皇帝的诏书必须磕头。
铁木真慢悠悠地问:\"你们新皇帝是谁啊?\"
金使翻了个白眼:\"当然是卫王完颜永济陛下!\"
铁木真突然往地上啐了一口,冷笑一声:\"我还以为中原皇帝都是天上人做的,原来这种庸才也能当皇帝?\"说完转身就走,把金使晾在原地吹冷风。
金朝当时的皇帝完颜永济,确实是个不太行的主儿。《金史》里说他\"卫王为人,柔懦(nuo,懦弱),少智能\",翻译过来就是:这哥们又软又怂,没什么脑子。他能当上皇帝,全靠金章宗没儿子——章宗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好好干活\",结果他一上台就把章宗的宠妃全杀了,理由是\"她们可能怀了野种\"。
朝堂上的大臣也没好到哪去。丞相徒单镒(yi)是个老好人,遇事只会说\"陛下圣明\";将军独吉思忠(又名千家奴)擅长拍马屁,打仗却只会躲在后面。有一回,蒙古人在边境抢了几个村子,独吉思忠上奏说\"已将敌寇击退\",结果朝廷派去查的人发现,他所谓的\"击退\",就是把被抢的老百姓抓起来当\"战利品\"充数。
而此时的蒙古,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打群架的部落联盟了。铁木真用了二十年时间,把蒙古高原上的塔塔尔、克烈、乃蛮等部落挨个揍了一遍,1206年在斡(wo)难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贵族大会),给自己起了个威风的称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
更重要的是,铁木真跟金朝有仇,而且是世仇。他的祖先俺巴孩汗当年去金朝朝拜,被金熙宗钉死在木驴上(一种酷刑),这个仇恨蒙古人记了上百年。成吉思汗早就放出话:\"金朝皇帝杀了我爷爷,这个仇,我非报不可!\"
完颜永济当皇帝前,曾作为\"按答\"(蒙古语\"盟友\")去过大漠。铁木真见过他,知道这是个草包,所以才敢当众羞辱金使。永济听说后气得发抖,偷偷派人去蒙古,想趁铁木真打猎时暗杀他,结果消息泄露,反而让成吉思汗找到了开战的理由。
金朝不是没防备蒙古。早在金章宗时期,大臣完颜襄就主持修了一道\"界壕\"(类似长城),从今天的内蒙古莫旗一直修到蒙古国境内,全长一千多里,壕沟深三丈,土墙高两丈,还建了三百多个堡垒,派了几十万士兵驻守。
独吉思忠觉得这道墙特靠谱,上台后又加修了一段,得意洋洋地说:\"有这道墙在,蒙古人就算长了翅膀也飞不过来!\"
1211年春天,成吉思汗亲率十万蒙古骑兵南下。他没直接攻界壕,而是派弟弟合撒儿带一队人假装进攻,吸引金军注意力,自己则领着主力绕到界壕最西端的乌沙堡(今内蒙古兴和)。这里的守将叫通吉思,是个出了名的酒鬼,当天正搂着小妾喝酒,蒙古人摸到堡下他都没发现。
等蒙古人的箭射进帐篷,通吉思才光着脚跑出来,守军没人指挥,乱成一锅粥。蒙古人砍断吊桥,打开城门,乌沙堡就这么丢了。独吉思忠正在中都庆功,听说乌沙堡失守,吓得连夜赶往前线,可他除了骂通吉思\"废物\",一点办法都没有。
更糟的是,金军的防线是\"一字长蛇阵\",一个点被突破,整个防线就成了摆设。蒙古骑兵像潮水一样从缺口涌进来,沿途的堡垒要么被攻破,要么吓得直接投降。独吉思忠眼看守不住,干脆下令\"撤军\",把辛辛苦苦修的界壕拱手让给了蒙古人。
消息传到中都,完颜永济气得把独吉思忠的官帽扔在地上,换上了另一个将军完颜承裕(又名胡沙)。这完颜承裕比独吉思忠还怂,他觉得蒙古人太猛,不能硬碰硬,于是下令\"全军后撤,退守野狐岭\"。
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是中都西北的最后一道屏障,翻过这道岭,蒙古人就能一马平川冲到中都城下。完颜承裕在这里集结了四十万大军,号称\"百万\",想凭地势险要跟蒙古人打持久战。
他的想法是:野狐岭山路狭窄,蒙古骑兵展不开,只要守住山口,拖也能把蒙古人拖垮。可他忘了,蒙古人最擅长的就是在绝境里找出路。
成吉思汗抵达野狐岭后,登高望远,很快就看出了金军的破绽:四十万人挤在山谷里,互相掣肘(chè zhou),根本没法统一指挥。他对儿子木华黎说:\"敌军虽多,但像一群没头的苍蝇,我们集中兵力往一处打,一定能赢!\"
木华黎请战:\"我带敢死队打头阵,凿开一个口子!\"
成吉思汗拍着他的肩膀说:\"好!你带一万精锐,从獾(huān)儿嘴(野狐岭的一个山口)冲进去,记住,要像饿狼扑羊一样狠!\"
1211年八月,战斗打响。木华黎的敢死队全是蒙古最慓(piāo,勇猛)悍的骑兵,他们不穿盔甲,光膀子拿着弯刀,嘴里喊着\"为了成吉思汗\",顺着獾儿嘴的狭窄山道猛冲。金军虽然人多,但前面的想退,后面的想进,挤在山谷里连弓都拉不开,只能眼睁睁看着蒙古人砍杀。
完颜承裕在山顶的指挥部里,看到蒙古人冲进来,吓得腿肚子转筋,居然下令\"撤军\"。这道命令成了压垮金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四十万人失去指挥,瞬间变成溃散的羊群。蒙古骑兵在后面追着砍,史书记载\"僵尸百里,血流成河\",金军的尸体把山谷都填满了。
有个叫石抹明安的金军将领,在乱军中投降了蒙古。成吉思汗问他:\"你们大金这么多人,怎么打不过我们?\"石抹明安苦笑:\"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啊!\"
野狐岭之战后,金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蒙古人乘胜追击,连破宣德(今河北宣化)、德兴(今河北涿鹿),前锋直抵中都城下。完颜永济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蒙古人的帐篷连绵几十里,吓得差点从城墙上掉下去。
蒙古人包围中都后,成吉思汗派人进城劝降,说:\"只要你们交出公主和金银,我就撤军。\"完颜永济赶紧答应,把金章宗的女儿歧国公主送了过去,又搜刮了全城的财宝,装了满满三百车送给蒙古人。
成吉思汗见好就收,带着战利品回了蒙古。不是他不想打下中都,而是蒙古当时还没学会攻城——中都的城墙又高又厚,蒙古骑兵擅长野外作战,对攻城实在没经验。而且,他们抢了太多东西,带着累赘跑不快,怕被金军偷袭。
但经此一战,金朝的\"纸老虎\"本质彻底暴露了。原来被金朝欺负的西夏,开始跟蒙古眉来眼去;辽东的契丹人趁机造反,建立了\"辽西国\";连中原的汉人也看出金朝要完,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纷纷起义,号称\"红袄军\"。
完颜永济还想挽回局面,可他实在没那个本事。有一次,他召集大臣开会,问:\"谁能领兵去打蒙古?\"底下鸦雀无声,没人敢应。最后,老将徒单镒颤巍巍地说:\"陛下,现在不是打仗的时候,得赶紧招兵买马,加固城防啊!\"
永济听了,居然哭了:\"我要是有世宗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的本事就好了......\"
徒单镒叹了口气:\"世宗皇帝当年,可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啊!\"
1213年秋天,成吉思汗觉得休养得差不多了,再次率大军南下。这一次,蒙古人学聪明了,他们绕开中都,分兵三路扫荡金朝腹地:术赤(成吉思汗长子)攻辽东,察合台(次子)攻山西,成吉思汗自己攻山东。
蒙古骑兵所到之处,\"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马羊畜皆席卷而去\"。史书上记载,河北、山东的城池\"十不存二三\",有的地方甚至\"千里无人烟\"。金朝的经济命脉被彻底打断了。
就在这危急关头,金朝内部出了乱子。大将纥石烈胡沙虎(又名纥石烈执中)发动兵变,冲进皇宫杀了完颜永济,立宣宗完颜珣(xun)为帝。这个胡沙虎也是个混蛋,他掌权后整天喝酒打猎,蒙古人打到中都门口了,他还在跟小妾玩骰子。
不过,这次兵变歪打正着。新皇帝金宣宗知道打不过蒙古,干脆派人去蒙古求和,答应\"年年进贡,永为属国\"。成吉思汗觉得金朝已经成了囊中之物,没必要急着动手,于是再次撤军。
野狐岭之战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金朝灭亡的大门。此后的金朝,就像一只被打断腿的肥羊,只能眼睁睁看着草原的狼步步紧逼。
金宣宗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1214年,他不顾大臣反对,带着文武百官逃到了汴梁(今河南开封),把中都留给了守将抹捻尽忠。这个举动,等于告诉天下人:金朝放弃抵抗了。
成吉思汗听说金朝迁都,冷笑一声:\"他们这是想跑啊!\"随即派木华黎率军攻占中都。1215年五月,中都陷落,金朝在这里经营了六十多年的都城,成了蒙古人的战利品。
站在中都的废墟上,木华黎对部下说:\"当年完颜阿骨打从按出虎水起兵,灭辽破宋,多威风啊!谁能想到,才一百多年,就落到这步田地?\"
部下问:\"那我们下一步打哪里?\"
木华黎指着南方:\"当然是汴梁。这肥羊既然跑了,咱们就追到底!\"
此时的蒙古,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游牧部落了。他们在战争中学会了攻城、管理城市、收税,甚至开始重用耶律楚材等汉人谋士。成吉思汗知道,要想统治中原,光靠砍杀是不够的,还得学会\"文治\"。
而金朝,在失去中都和北方半壁江山后,只能龟缩在河南、陕西一带苟延残喘。
野狐岭的风,吹了八百年,至今还在诉说着那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战役。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从来不是靠城墙有多高、军队有多壮,而是靠有没有清醒的头脑、勇敢的心,和敢于直面危机的勇气。
很显然,此时的金朝,已经把这些东西全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