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映雪瞳孔一缩,惨白的脸上燃起一丝复仇的火苗:“你是说……”
柳如眉轻轻拍拍她的手背:“姐姐放心,此事需从长计议,莫要再莽撞行事。”说完,她掀开车帘一角,目光投向远处国公府高耸的屋脊,那眼神如淬了冰的针,深不见底。
国公府沉重的朱漆大门缓缓合拢,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与窥探。
秦牧云转身,却见庭院深处,那株开得正盛的玉兰树下,云遮不知何时已静静立在那里。
素色的披风裹着她纤弱的身影,她面色微白,如同初春薄冰上被风拂过而起的涟漪。方才门外的话语,显然一字不漏地落入了她耳中。
她望着他,一双翦水秋瞳中,此刻竟似映着寒潭骤起的风雪,眸底深掩的,是未及消融的惊震,转瞬便翻腾作沉渊般的忧惧,更有一缕细若冰纨未解时、自身亦未觉的微颤。
自母妃逝去,世间情重于她便如隔世星霜,已然生疏。伶俜半生,所历皆是弃如敝履,未曾得半寸珍视。
这突如其来的两情相悦,予她何止是醴泉初尝的悸动?更像骤然被捧作一件稀世连城璧,惶惶然不知如何自处。
云遮指尖沁凉,唯恐这温润流光,终不过是寒夜梦影一场,只道自己微薄之躯,消受不起这人间至欢。
秦牧云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她,他精准地捕捉到了那抹如同受惊小鹿般的忧虑和迟疑,那不是拒绝,而是习惯性的惶恐与不确定该如何安放这份过于丰盛馈赠的茫然。
他不再迟疑,大步走近,温暖的指尖轻轻探出,小心翼翼地、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握住了她微凉的手。
指尖真实的温度让云遮微微一颤,却没有挣脱。
“阿遮,”他的声音低缓而坚定,像是要将每一个字都刻入她的心底,“我知道这太突然,不必急于此刻便回应我。”
他的指腹摩挲过她的手背,传递着一种沉静的、坚定的暖意。
“阿遮,倾听你心底的声音。我所求,是你心之所向的欢喜,而非感激或惶恐。
你只管慢慢思量,不管多久,我都会守在原地等你。”
玉兰的暗香浮动在他们身侧,云遮望着他深邃而温柔的眼眸,清晰地映出了此刻心绪纷乱的自己。
是他,在黑暗泥泞中向她伸出援助之手;是他,处处给予她从未奢望过的尊严与照拂;是他,笨拙又执着地亲近一点点抚平她心头的褶皱,让她第一次感觉到“被珍视”这三个字并非虚幻。
心底那道因过往伤痛而筑起的高墙,似乎在这暖意与等待面前,开始无声地崩塌。
过往的冰冷阴影仍在,但此刻握在掌心的是她一直渴望的真实可感的温暖。
许久,云遮几不可闻地吸了口气,那层裹挟着脆弱与犹疑的水汽渐渐从眼底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愈发清澈而执着的微光。
她没有吐露动听的情愫,只将低垂的玉睫轻轻扬起,迎向他深邃的目光,用尽了此刻所燃起的勇气,极其缓慢地点了点头。
这一点头,恰似卸却万担重压,又若推开晨曦的门牖。她反掌相扣,坚定中带着一丝初绽的微颤,回握他宽厚的掌心。
冰凉的指尖在他温热的掌心里找到了专属于她的归宿。
云遮无声地看着他,唇边终于缓缓扬起一个微小却真实的弧度,像是挣脱了束缚后第一缕照进窗棂的阳光,带着久违的生机和笃定,将自己,连同这迟来的勇气,一并交托予他。
晨光碎玉流金,府门外车马喧腾,今日便是他亲自为云遮挑选的赏花会。
是他同僚沈侍郎家的园子,既无宫中虎狼,又能让他借故滞留府中照应——他在书房,人在园中厅,只需一声急唤,他片刻即至。
自那日心意相通,秦牧云便容不得云遮再顶着那“义妹”的名分,栖身于他府中受人非议。
他雷厉风行地操持着迎娶的仪程,三书六礼,每一步都高调而郑重,不过旬月,京中上下皆知,这功勋卓绝的秦将军,即将娶救命恩人的孤女为正妻。
他不仅要给她名正言顺的身份,更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有国公府撑腰,日后在这京都贵妇圈中昂首挺胸。
他不愿她因过去的经历或旁人的目光而终日蜗居府邸,因此,当那些或试探、或攀附、或真心邀请即将成为秦夫人的云遮参加赏花宴、诗会的帖子如雪片般飞来时,都先经了他的手。
他翻阅着,审视着每一场宴会的规模、主办之人、宾客名单,细细揣度其中可能蕴含的叵测用意或是无聊攀附的心思,最终,在众多拜帖中,他亲自圈定了这份——来自与他相交甚笃、家风清正的沈侍郎家的赏花会。
有沈家帮衬着照料云遮,他才稍稍安心些。
此刻,马车平稳前行,车帘微动,透入细碎的光影。
“不必怕。” 秦牧云执起了云遮的手,那指尖总沁着微凉,此刻被他宽大温热的手掌全然裹住,滚烫的暖意顺着脉搏一路熨帖过去,直抵她心头最隐秘的角落,如雪遇骄阳。
“曾经夜玄宫阶下的风雪再冷——” 他声音沉了三分,暖息拂过她耳垂,“如今有国公府的朱门替你挡着。”
车帘被风掀起的光影掠过他眉峰,拇指摩挲她纤细的指节,字字如烙:“沈侍郎与我袍泽十载,今日满园宾客皆是他亲手筛过的。阿遮只当是春日里出门散散心,欢欢喜喜的听穿林莺语,闻沾衣花香……”
他骤然贴近,鼻尖几乎蹭到她冰凉的额发,两人交握的掌心愈发灼热:“见了不喜的,或觉不适,不必勉强,只需让婢女即刻来书房寻我。”他微微用力捏了捏她的手心,“我会立刻赶到,带你回家。”
随即秦牧云便又柔和了神色细细叮咛:“沈家小姐端方稳重,我已托沈兄让她多多照拂,你可试着交心。总要有二三知己,说说女子间的体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