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贺两日前正式开始。
第一个环节便是景帝带领百官和使臣们去见识一下大周的军队。
三皇子周文昌带领着步兵、骑兵展示反应迅疾,气势如虹的排兵布阵。
景帝和百官、使臣们站在高高的城楼之上,往下就是穿着盔甲的将士们分成两军,互相攻防。
马踏出阵阵黄沙,战士们兵戈相见间虽不见血,但那种势要杀个你死我活的气势实在是看的人心惊胆战。
景帝一边看着三儿子带领军队意气风发宛如战神降世般的模样,一边悄悄注意着使臣们的反应,看他们或不屑、或震惊、或畏惧……的模样,倒也是十分有趣。
至于看不起他大周军队的,那尽管来试试便是。
他这番做法为的就是震慑那些在暗中有所动作还没有下定决心的宵小。
想在大周这里咬下一块肉,也得衡量衡量你自己是个什么角色。
之后是五皇子周文杬带人展示大周最新的军械。
威力惊人的投石器,投石速度比之前的更快、能投的石头也更加巨大,几下就在建出来用于展示武器威力的城楼上留下巨大天坑。
光是想想其在战场上可以将无数守城士兵压成肉泥,便让人不住打寒颤。
还有更加锋利的刀枪剑戟。
例如长达十尺,重二十斤,钢制的长刀,挥舞间便可以砍下几个骑兵人偶的头颅;
射程更远的弩箭,弓弦用的是动物筋,箭矢用的是精钢,全力之下可以射穿三层盔甲。
除此之外还有结构更加精妙,功能更加齐全,防守能力更加全面的战车等。
周文杬有条不紊地指挥,先是投石器和登云梯“攻城”,然后士兵们一拥而上带着最新的武器与城门上的将士缠斗,再由战车开路进城……
全过程顺畅的过了头,明明对方也在负隅顽抗,可在绝对的武力面前,却是弱小的如同人手指下面的蝼蚁,面临随时被碾压的结局。
“各位觉得如何?”
一切结束后,景帝转过身,威严的脸上带着丝丝笑意,长眸微眯:
“应该没有让大家失望吧?”
“怎,怎么会呢?大周不愧是我邦宗主国,实在是国力雄厚,让人钦佩不已。对了陛下,那个投石器不知大周可有余裕,我邦想购置一些。”
有那小地方的使臣立马站出来重申立场,顺便溜须拍马,当然最主要目的是从宗主国这边能捞些好处尽可能多捞一些。
景帝哈哈一笑,龙颜大悦:“这个好说。”
“大周原就是最强盛的,如今国力日盛,实在是叫人惊叹佩服,陛下治国有方,值得我等膜拜、学习!”
“陛下,我们盛胪愿世世代代以大周为尊,向大周献上供奉,绝无二心!”
……
周围的溢美、赞叹之词不绝于耳,景帝脸上的笑容愈发真切。
等展示结束,景帝将季尘留下:
“爱卿此事安排的极为妥当,朕很满意!
若不是你提了这样的建议,朕还真是不知该如何展示我大周的手腕给那些不知天高地厚之徒看看。”
“臣不过是沿袭以往旧例,加以完善改进,主要是两位皇子展示的好。”
“他们啊……”景帝眸子闪了闪:
“确实是叫朕省心。
说起来,朕如今快到知天命的年纪,朕的儿子们也都展示了各自的能力和手段,有很多方面叫朕都挑不出毛病来。
季爱卿,朕问你,你觉得朕的哪个儿子最优秀。可不要妄图和朕打马虎眼!”
季尘默了一瞬,坦然道:
“臣却与三位皇子都有接触,正因如此,臣以为三位殿下比之陛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大皇子心思缜密,然不如陛下武略果敢,在处理政事上亦不如陛下这般考虑周全、长远。
三皇子武力超凡,带兵打仗亦是有勇有谋,只是在文治上既比不上其他二位皇子,更难以望陛下的项背。
五皇子文治武略都有一定优势,这点臣不否认可样样都有优点,样样都不如陛下……
如今的大周就像一艘在汪洋上航行的大船,陛下便是那既知航线,也知风雨危机的掌舵手,又如何能在大船好不容易步入正轨,一帆风顺的时候,考虑将舵交与他人呢?”
景帝没有立马开口,他只是靠在龙椅上目光灼灼地盯着季尘。
这要是其他臣子,估计早已紧张的汗流浃背,面色忐忑,可眼下这人却是神色如常,一字一句节奏不变。
考虑到锦衣卫带来的消息,景帝神色渐渐缓和,朗笑:
“爱卿说的是啊!
朕倒是有心放下身上的包袱,纵情山水,看看我大周的美好河山,可这些儿子们没一个让朕能完全放心。
这条孤独且荆棘密布的路,朕还有的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