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收到了贾珠让人送来的茄鲞的方子,拿着欣赏了一会。
原来这道菜叫茄鲞啊,他实在没有记住名字。
不过这做一个茄子搭配上好几只鸡,倒是真的对得起这个鲞字。
说文解字有云,鲞之腌腊的食物。
王信觉得挺有趣,就把这个方子拿给史轻莹看。
史轻莹以为是王信想要吃,就柔声说:“这虽然是费事点,可是也不是不能做,明日让人去庄子上采摘一些新鲜的茄子回来,做给你们吃就是。”
她说完问了问这个方子的来历,等听说是贾家的收藏,就笑着继续说:“这贾家倒是吃得精细。我听说我们史家的本家也是有这样的方子的,终归是当初的功臣,手里还是有些存货的。”
王信点头,可不是。开国的功臣呢,手里不知道有前朝勋贵多少好东西。
不过这也给王信提了一个醒,这很多的勋贵人家积压的文化物品实在是太多。
圣上完全可以把这些东西收集一下,说不定还能够发现很多已经绝本的古籍,或者是拿不定的历史书籍等。
就是不知道这些勋贵人家愿不愿意拿出来和朝廷分享。
人啊就是这样一种心理,他要是自己发现不了,落在仓库中吃灰,可是有人发现这样东西的好处,那么原主人就会立马奇货可居起来。
试探着提一提倒是可行,让圣上决定吧。
第二日小朝会的时候,王信就试探性的说:“圣上,臣觉得文化就是要流通。如今很多的人家都有自己的书籍收藏,其实这些东西敝帚自珍也是没有什么用处。
不如流通起来,也是对于这些孤本古籍的保护。臣认为朝廷可以建造一个公共图书馆,面向天下人。
我们手中的孤本古籍若是大家愿意,都可以提供一个手抄本就成。这只是臣的一个浅想,具体能否实施还需要圣上和诸位大人把关讨论。”
圣上沉吟半响,他本身是觉得这个建议是好的,可是那些人家肯拿出来书籍共享吗?
诸位大人们也惊讶的很。
他们想的更多,虽然是如今知识的垄断已经好了很多,可是他们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收藏,这可是家中底蕴的体现。
王信如今这个主意,这是要知识共享,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收藏都成为一个摆设。
有人就想要反对。
“圣上,臣觉得王大人这个提议不妥当。这个人收藏难不成朝廷还能够去抢不成,强迫别人也不是事。”
可是有人确实很支持。
“圣上,臣倒是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算是没有人愿意拿出来孤本古籍,可是只要是有一人拿出,那么就会有第二人,从而有更多人。
即便是一人都无,朝廷藏书,还有咱们各个县学府学的藏书,加起来,也是一个大型的图书馆。”
圣上则是问道:“这个公共是什么意思,天下人皆可以进入读书吗?”
王信回答:“对,只要是真心好学,皆能够进入读书,抄书。只是可以适当的收取费用,费用可以比书铺子中低一些。
对于那些想要读书,可是无书可读的人可是好事大事。圣上可以想象一下,若是天下人皆识字,这政令是不是更好推动?那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不是更加好进行?”
圣上想象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是。
至于说怕人们都识字了会对于朝廷的统治不利,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秀才造反还三年不成,何况认识了一点字的百姓。
没有永世的王朝,圣上深知这一点。
他虽然是尽量让这个国家更好,可是他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后代子孙就永远都是明君。
是不是他可以留下一个诏书,若是后世出现了昏君,许可朝臣们把昏君架空,另选贤明。
甚至圣上也想到了,是不是有人会趁机窃取皇位。
真到了那一步,他的后代连皇位都保不住了,那估计主动退位,保住性命就是好事。
圣上的思维也是发散,直接就想了很多。
然后他才说道:“朕觉得建造一个公共图书馆是一件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可是这件事具体是什么章程还需要再议。且如今皇家学院还在建造,不利于再动工,国库不支持。”
户部尚书狂点头。
王信也想到了这一点,他又建议说:“这公共图书馆还是建在人多的地方才是好的,若是京城中有地方最合适。”
户部尚书想了想说:“圣上,臣想到一个好地方,可以省了银子不说,还能够镇住那个府邸。毕竟来往的都是读书人呢,多少都是一身正气,也可以把那座府邸利用起来。”
圣上立马就知道他说的是哪里。
其他人都知道了,就是当初的老圣上的兄长,被赐死的老圣上的大皇兄的那座府邸。
说起这座府邸也是传奇性存在。
最早也是一座王府,很是恢弘大气。
最早建造好,是给了当年的甄贵妃的所出的五皇子,结果五皇子被圈禁了一生。
后来五皇子死后,这里又被赐给了当时老圣上的大皇子,结果也是落得一个死亡收场。
后来这座府邸就空置着,没人敢去居住,毕竟连着两任主人都是死于非命。
他们可没有那么大的福分能够镇住这座府邸。
空着就是浪费,圣上也发愁这座府邸的归属。主要是提起来所有人都摇头,没人敢去啊。
此时户部尚书提起,他倒是有些心动。
王信其实是不信这个邪的,可是前世时候也有这样一座很相似的府邸。
就是那大名鼎鼎的恭王府,结果还不是所有居住的主人都结局不详。
难道这是这个时空的王府不成?
别说还真的是这座王府,所以,这座宅子有问题到底是住的人不好,还是本身的选址就不好。
这个问题好深奥,按说一座王府的建造,那必须是精通风水的大师们先勘测地址,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建造。
就看西山那边就是这个章程,怎么可能出现历任主人都枉死的结局呢。
真是奇谈。
有种聊斋的既视感了。
嘿嘿嘿,他又想要写聊斋志异了, 这可是给了他极大的灵感。
圣上最后就拍板说:“那成,就定下来那边,回头我写个匾额,换一下就成。”
王信忙说:“圣上圣明。”
马屁要拍的响亮,这可是真的英明的君王啊。少见。
他,王信,今生何幸遇到了这样好的君王。
点赞,必须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