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二妹娓娓道来。
“但你也知道,人心不足蛇吞象。
姑娘的二叔当了几天代理厂长,不但养大了自己的野心,还把媳妇娘家的几个亲戚弄进了厂子里。
那几个人成天在厂子里无所事事,但和人吵架打架倒是一把好手。
姑娘的爹气不过,便不想干了。
当初,这个厂子还是姑娘的爹一直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跑前跑后才建起来的。
自己身体不适,就是想着将厂子交给别人不放心,便把自己亲弟弟叫过来帮他一段时间。
结果,呵呵,却是引狼入室,那些人快要把他的心血给败光了。”
说起这件事,胡三妹心里也是一阵唏嘘。
这人啊,手中就不能有钱有权。
有了钱权,这要的就更多了。
“那姑娘和表弟是怎么认识的?”
沐小草问了一句。
“嗨,原先那电扇厂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别看人家是个小厂子,但里面每三个月都要举办一次交谊舞会。
舞会其实就是厂里职工的相亲大会。
小年轻们可以通过跳舞来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
听说厂里通过交谊舞会成就了好几对鸳鸯呢。
这附近有着好几个厂子,去电扇厂跳舞的年轻人可不少。
表弟就是被厂里两个修理工给拉去的。
结果在舞会上遇见了厂长的姑娘。
两人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感情很不错。
但姑娘常常眉头紧锁,一来二去,表弟就从姑娘的口中询问出了事情的原委。
那姑娘我见过,长得挺不错,还是个高中生。
名字也很好听,叫李清彤。
那可是镇上中学的校花呢。
只是那姑娘运气不好。
一到高考就拉肚子,一直拉了三年,硬是错过了高考,所以就在她父亲的厂里做会计。
他们家条件很不错的。
要不然,电扇厂百分之八十的资金都是她父亲拿的,还有一些是找熟人借的。
李清彤也很纳闷。
平时自己的身体可是很不错的,可一到考试就拉肚子。
她就觉得这是自己的命吧。
她在学校复读了两年,但次次考试都是这个样子。
这不,风言风语就起来了。
说她平时的学习成绩都是抄来的,还说她是个灾星,文曲星看不上她,她根本就和知识分子无缘。
这几年,李清彤也是承担了不少的精神压力。
那姑娘,倒也不错,没有被那些风言风语给打倒,相反还更加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
但她家那个后妈不是个好的。
成天在外边败坏李清彤的名声,还逼着她参加厂里的舞会。
那次的舞会就是因为她后妈的娘家侄子去骚扰李清彤时,被何建华给胖揍了一顿,因此两人才结了缘。
何建华不想看着自己的心上人整日愁容满面,在听见她的父亲想要卖掉厂子后,就托何建华打听一下有没有对他们厂子感兴趣的。
那厂里的几个技术人员都是李清彤的付清李建国花高价请回来的。
现在辞退走人,对李建国来说,就如同是剜心之痛。
但家里人的做法已经让老厂长寒心了。
他不想再这么下去了。
与其厂子让人给霍霍了,还不如卖给别人,他还能留下一些钱财傍身。”
电扇厂与其说是集体企业,其实也就是挂了个集体企业的招牌。
说白了,这厂子也就是人家李建国的。
沐小草一听,心思一动。
现在才是一九八四年,国家的电器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
电风扇一直不会被淘汰,但沐小草想接手过来做电冰箱。
电冰箱市场目前已经有了美菱,海尔,荣升等。
尤其是海尔,通过砸冰箱的事件,他们厂的冰箱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好大一个版块。
虽然已经有国产冰箱企业了,但她现在开始着手,也不迟。
因为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干什么都能成。
将厂子的规划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沐小草便对那个电扇厂,来了一点兴趣。
不就是遇到了恶霸了吗?
现在是法治社会,她不怕。
不过,还是先解决目前的事情再说。
说不定自己一撒懒,就不想再拓展别的生意了呢。
主要是做冰箱生意审批的手续太多,需要的专业人员也太多。
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要说李建国其人,那可是留过洋的。
后来运动一起,本来运作很好的两家厂子都上交了国家,他也在牛棚里待了好几年。
前妻依旧怕受牵连,扔下女儿就跑了。
到了七八年底,李家得到pF,李建国回京市后就发挥自己的特长,重新干起了小机械产品。
为了保险,他只能出钱出力,将厂子的性质定为了集体所有制,定时给镇上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才将厂子开了起来。
只是,财帛动人心啊。
他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厂子,本来挣了不少的钱。
可自从身体每况愈下后,便一年不如一年了。
为了自己的口碑,李建国只能忍痛将厂子给买了。
当初和镇上领导说好了的,厂子的处置权,全权归李建国所有。
因为当初建厂时,镇上领导为了减轻李建国的负担,还拿着喇叭到处为李建国集资。
可是,大家一听要出钱,谁都不愿意。
这个年代还处于吃不饱肚子的年代,再加上刚结束那场运动,谁都怕到时候出点纰漏,自己就是长了满身的嘴也说不清身上的罪孽了。
就是他从乡下领回来的那个女人,也和李建国吵吵闹闹了大半年。
李家赔偿下来的钱不多,但对于一个农村妇人来说,足够他们吃香喝辣好多年了。
可李建国依旧好了伤疤忘了疼,成天就想着捣鼓他所说的那些什么电器产品,李建国的后老婆就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但她也不想半途而废,留下李建国一个人在城里折腾。
她好不容易用尽心计才摆脱下乡人的身份,当然不可能就这么回到农村去的。
李建国对她的吵吵闹闹根本就不屑一顾,历经千辛万苦,和许多人都借了钱,才把电风扇厂子建起来。
这几年李建国的生意做得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