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看祖父不管,心里这口气憋得难受,就安排人对广平下手了。却不知,有青衣君在暗处,用鸟雀和小动物监视朝廷百官,就为了防着他哥现在落难时,有人冲王家下手呢。
太子妃是后宅妇人,安排人手不可能一点痕迹没有,有风的地方,消息就不可能不走漏一丝,就看对方手腕如何了。
王家早有准备,杨家的几个暗卫悉数被擒,王雷也没杀,只是把人交给了太子殿下,让他岳父瞧着办吧。太子没想到太子妃这般恶毒,又这般愚蠢,现在叫他怎么办?这件事不能让外人知道,不说别的,那些皇兄皇弟都对新上任的太子处于观望状态呢。
太子妃要杀郡主,惊天丑闻呢。不处理,肯定伤了广平的心,这是自己亲生女儿,也不确定广平会不会告诉皇帝或者把这事闹大。处理了太子妃,让兄弟们笑话,太子妃的一儿一女怎么自处呢?
太子把那十二个暗卫关在东宫的地牢里,让人去请太子妃来对质。太子妃一接到传唤让她去地牢,就知道大事不妙,可能是自己做的事太子知道了。等见到地牢里关押的那十二个人,知道一切完了,事情败露,还让人当场抓住。
太子一看太子妃的神色,叹口气:“杨氏,孤说过没有?不许动广平。还说过女人可以换,儿女不能换的话。你都当成耳旁风,一点不往心里去呀。事到如今,想让孤怎么处理?”
太子妃赶紧跪下:“妾知错了,再不敢了,请殿下看在两个孩子的脸上,放过妾吧。”
太子道:“你还有脸提两个孩子?怎么,你的孩子是宝贝,别人的孩子随便杀。别说广平是从一品的郡主,就是普通百姓的孩子,也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怎能随便杀害?你这样自私恶毒,将来能当得起一国之后吗?”
太子妃跪着哭,口口声声说自己一时糊涂,请太子饶命。
太子殿下命人把英王家的十二个暗卫全部杀了,宗旨是死无对证,就是王雷不服气,也没地方说理去。他决定了,反正女儿没事,这件事就摁下去吧。尽管心里对杨氏万分恶心,现在还不能动她。不过,东宫也不能再让她管理,还是交给两个侧妃共同管理。自己的儿女,也不能再让杨氏教养,就她这样的德性,教不出什么好人才。
没过几天,朝中就发生了一系列的事。太子先是让七十出头的英王荣休,退出军方,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年龄超过七十是应该退的。英王想让儿子接手,可是太子不许,执意让五十四岁的定国公尉迟明将军接手英王的军务。
太子随后奏请父皇,英王不是东陈皇族,他们家的爵位不能世袭。改为袭五代,五代之后,有军功可延续,无军功就降级处理。皇帝狐疑,太子也不给太子妃留面子了,直接把太子妃派死士暗杀广平郡主,没成功反被王雷抓住把柄的事情说了。
皇帝本来就对英王家不满了,现在听说敢刺杀自家亲孙女,也是怒不可遏,都想赐英王和太子妃自裁了。最后被太子和慈孝皇贵妃劝住,同意了太子的奏请。
太子给东宫拜请了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平常指点自己,也顺便教育孩子。让这两位牵头,召了几位文武师傅,在东宫的弘文馆开学堂,给自家几个儿女开蒙。还特别恩旨,韩五娘的女儿韩志逸进宫当伴读。
太子妃心里明白,儿子还好,郡主们这点年龄,能学会个啥呀?这是不让自己教养孩子了,给太子太师们教养倒没什么不好的,就是下自己的面子而已。
英王从慈孝皇贵妃那里知道事情的原委,当时就蔫了,谋害皇室子女,是灭三族的重罪。太子没有把事情挑明,只因为自己刚刚上位,不想东宫有丑闻。现在要逐步削弱杨家的势力,将来新帝登基,会不会封杨氏为皇后,都不好说呢。
本来以为孙女当了太子妃,自己家会凭借好风,直上青云呢。没想到这个没脑子的东西,把杨家的军权作没了,连爵位都动摇了。好好的日子不过,好好的太子妃不当,折腾吧,哪天把娘家折腾完蛋就消停了。
英王想见太子妃,却见不着面了,因为太子有令,太子妃没太子的许可,什么人也不能私自约见了。省得她有事没事的,调动人手害自家人。
皇贵妃看着皇帝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也是没法没法的。她也该为自己打算了,嘴上说得好,要给皇帝殉葬,要陪葬皇陵。能活着,谁愿意死?皇帝对她不过是年少时那点想望,就是俗话说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要是当年顺利嫁给皇帝,皇帝早厌弃了吧。跟他的女人,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皇贵妃这两年趁着粮价高,让江南李家帮忙倒腾了几批粮食,发了横财。如今儿女的仇报了,参与当家李二灭门惨案的人全都抓住,凌迟处死了。互相牵挂的母亲也因病过世,三周年都过完了。
如今自己孑然一身,无惧无畏,也没了牵挂,就一心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远走高飞呢。天天盘算着,往哪去呢?有什么人可以利用,那人需要什么是自己能提供的?
王元娘看王霆来信说,凤凰峪的秋茶制好挺久了,品质不错,当然不能与江南春茶比,在秋茶中是顶好的了。就有心给大哥送过去,让大哥用胶东产的秋茶和海盐跟回纥人换些马匹、牛羊、毛皮和羊毛毯之类的。
看太子妃消停,杨家也缩起头来,都城暂时无事,元娘就放心了。先去了青州珍珠山庄,看了一下王善惜和小外甥女、小外甥,给了一些礼物,多留了几箱奶粉。
再参观了何氏造船厂,见到造好的两艘中型新船,外观是挺满意的,性能如何,准备明年春天下海试航。最后把加工好的一大批宝石给王善惜留下,供应她的惜雪金玉二店,估计一年都够用了。
再去了潜秀山庄,看望良玉和她的女儿们,良玉又有身孕了。良玉从根上就是传统的女子,虽然在空间里学了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到底还有男子传家的思想。没给白建平生儿子,她心里也有点歉意,准备再努力努力。
王元娘叹气,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良玉自己想生儿子,别人说什么也没用呀,这样频繁生育,身体会不会有损伤?王元娘把空间里的人参、灵芝、铁皮石斛拿出来,还把王善惜给的干海参、瑶柱、虾干之类的转赠,让良玉时常吃一点,养养身体。虽不知有多大作用,就是一份心意吧。空间里的奶粉也拿了两箱出来,良玉和孩子都能喝。
跟王霆和良玉说好,把没卖掉的果子和地瓜、洋芋要了一部分,让人杀了几千只白条鸡,收拾了三百头猪,都放入空间的冷库,用金银做了结算。
去凤凰山庄把秋茶捎上,还有自产的各种果干、冬瓜蜜饯,西凤醉也带了一百坛。另外还有王霆收购的大量的海盐、干海带、咸鱼虾酱、鱼干、虾干、海参干。王元娘有个毛病,凡事求全求多,反正她有神奇的空间,带多少也不怕。
从青州到丰州路途还挺远的,幸亏有杰哥夫妇得力。不过,冬天多风,往西北方向飞,容易顶风,还是挺艰难的。
都城的袁掌柜,自从得了王善先的答复,心情就好极了。想着明年七夕就能嫁给他,心中充满了希望。女人都是奇怪的东西,原先没有指望的时候,想着嫁人麻烦,有许多人管着,还可能占你的便宜。
可是,要是真心喜欢一个男人,想嫁给他,原来想的那些都不重要了,觉得能找个好男人,总比自己单身一辈子强。
袁惜时写信告诉母亲了,刘夫人看了心中欢喜。她并不喜欢曲氏这个外甥女,不过也不希望她出事。现在她出事了吧,女儿却有机会嫁给王善先,有了不错的归宿。对王善先,袁总督和刘夫人还是很满意的,除了年龄比女儿大十岁,其他真没什么可挑的。
刘夫人忧心一点,曲氏的孩子们会不会对自家姑娘排斥?平常以亲戚关系往来,他们当然无所谓,现在要当他们继母,心里肯定别扭。
袁大人却满不在乎:“没事,如眉又不是惜时害死的,彼此之间没有恩怨。惜时平常对王家几个孩子都不错,就是他们心里别扭,也得尊重事实。王善先还没到五十,总不能当一辈子鳏夫吧?要是他们不通情理,就让王善先瞧着办吧。”
腊月十三那日,王元娘到了丰州城,没想到城门戒严,严查身份凭证。她有点傻眼,她有王元娘的身份凭证,却没有办路凭。你不是本地人身份,又没有路凭,肯定不让进城啊。只能趁夜,让杰哥把芥子珠带进城里了。
第二日,王元娘出了芥子珠,到街上一打听,原来突厥的一个部落叛乱,与突厥王庭对峙,落败后流窜到丰州一带。不管是回纥的部落,还是南陈的村庄,都是他们烧杀抢掠的目标。王善先哪里受得了这个,就领着州郡兵去追杀,又怕其他部族趁虚而入,所以城门戒严。只留一门,严查进出之人。
等了四天,王善先领兵回来了,重创了突厥多罗部落,自己这边也伤亡了三十多人。见到妹妹,王刺史分外高兴,问了家里的事,知道一切顺利,也放心了。
接下来,就是王刺史出面,跟回纥一些部落交易,用胶东海盐、凤凰峪秋茶、还有空间里的黄冰糖,换了大量的羊毛毯、羊毛毡、羊皮、牛皮,还有一些风干牛肉、一批羊。
兄妹俩就丰州明年的发展,商谈了很久。王元娘建议,应该疏通咸应渠和永清渠,再修一条更大的水渠,加大春小麦耕种。顺便在荒边角地种些洋芋和地瓜,补充粮食。
丰州的腊月,一场雪接一场雪,傍晚下雪,天亮就能封门。今年有王刺史的安排,丰州百姓的日子比往年略好一点。牛粪火渐渐被当地汉人接受,取暖的压力小一些。洋芋与地瓜又能顶一部分粮食,肚子里有东西就比较抗造。
当王元娘告诉他哥,丰州五原县有铜矿的时候,王刺史先是不信,眯起着看他妹妹。等王元娘把一张图纸拿给他的时候,并给他讲解铜矿的分布,还说这边的蓝铜矿多为大块型,含铜量达三成以上,他才开始有真实感。准备明年冰雪融化时,亲自去年看看。
王元娘又把英英准备的精铜提炼生产的小册子拿给他哥,叫他试着弄,不成功也不用着急,慢慢来。这个时代没有提纯的铜,提纯技术不难,就是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不但需要大量的煤炭,生产过程中还会有毒烟,要是实在困难就算了。
王善先瞪他妹一眼:“总要试试,你一说,哥就想到以后的发展了,这可是底气。”
王元娘道:“哥,这个五原县矿区分布图,是以前在梁王府里得的,是那个曾侧妃的手笔,她可能有什么奇遇,或者是后世的能人。虽然这个矿铜的蕴藏量大,含量也高,可是不好提炼,弄不好成本不比银矿低,收益却没银矿高。反正妹也不懂,你看着办吧。”
有句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王元娘只知道心疼她哥,给丰州带来那么大量的水果和粮食、海产品,却没想到过,这些东西会引起外族的觊觎。
回纥汗国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形制是农奴制社会,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因为与东陈交好,互相通商,也使用东陈文,很多人会说东陈官话。本来跟东陈的关系还好,东陈内乱时还帮过手。可是不管多友好的邻居,你日子过得太好,他们就忍不住羡慕嫉妒恨。
回纥汗国的丁零部落离丰州很近,时常有人来丰州城和下属县城贸易,很多人有东陈边境通关文牒。丁零部落的统帅有四个成年的儿子,这四个儿子,内部知情人评价:老大憨,老二奸,又蠢又坏是老三,老四标准小混蛋。
统帅丁零那人也是个势利的,他心里看不上老大,一来老大的娘是个女奴,二来胡人也没有嫡长子继承权的说法,而是采用养蛊的方法,胜者为王。
老二吃着属下从丰州城买回来的大樱桃、水梨、香蕉、木瓜,心里一个劲地泛酸。这东陈人也太会享受了,这么漂亮又好吃的水果,怎么回纥人就得花大价钱购买呢。又听说丰州的王刺史用海盐、黄冰糖、茶叶,换去了他们部落的两千匹骏马,心里更是来气。
老三进来时,看他二哥正吃喝呢,也不客气,上来就撕了一条烤羊腿,拿了一壶酒,连吃带喝。最后再吃两颗水梨清清口,喝一杯甜茶润润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