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什么不妥?”
老朱问了一句,唐仨仁却是一指地图,说道:
“老朱,你就没有发现?这张地图的两边,其实是连在一起的....这张地图的正确观看方式,是将它折成一个球....”
轻轻折了一下,让地图的两边接在了一起,这一瞬间,老朱有些傻眼了,一开始他是想着,非洲那边再过去,就是西边的尽头!
也就是说,若是蓝玉真的一直走下去,只要没在中途挂了,就会:
“就会重新回到大明?”
其实一开始所有人都觉得朱棣带着的十二万大军一直往西边,最终能够抵达的就是那什么“南非”,然后等朱棣征服了西边所有的地方之后,再回到大明,然后再往东边去。
天之涯,海之角,想来大明的很多上层人士知道“大地是圆的”,却从来没有想过,沿着一个方向一直向前,很久之后可以回到原点。
“不会真有长生不老之类的仙岛吧?只是咱们走的还不够远?”
老朱半开玩笑的来了一句,朱棣安排蓝玉继续带着大军一路向西,该不会真是去寻找那什么长生不老的仙药吧?讲真的,老朱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所谓的“长生不老”,也正因为如此,他是华夏史上较为长寿又文不成武就的“千古一帝”,又长寿又是千古一帝的,又是得位之正者,恐怕还真只有老朱了。
唐仨仁摇了摇头,缓缓说道:“老朱,你我都知道,这世上哪有什么长生不老的仙药。燕王让蓝玉继续往西,或许只是为了探索更宽的疆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们还是不要瞎指挥了。”
没错,朱棣终究没有自己继续去冒险,而是在南非停留了下来,想来是准备弄到足够多的黄金什么的再回大明。
老朱点了点头,若有所思:“你说得对,老四的想法一向让人捉摸不定,只要不损我大明的威严,随他怎么折腾。不过,这地图上的秘密,倒是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们脚下的大地,竟是如此奇妙。”
唐仨仁微微一笑,没有接这个话题,有些事情还是得老朱自己亲眼见到才更加具备说服力,说道:“老朱,我们猜测一下,你说蓝玉和燕王殿下他们两人,谁会先回到大明呢?”
朱棣回大明是往东,蓝玉是往西,蓝玉比朱棣应该先出发,距离上面其实两者离大明已差不了多少,朱棣这边最大的优势就是原路返程,而蓝玉这边,需要照着海图上航行,风险大了不止一星半点。
当然,朱棣将唐和配给蓝玉了,如此倒也大大降低了蓝玉对未知海域探索的风险,因为唐和是唐仨仁教出来的,一些基本的计算完全没有问题,比如船速度,比如距离。
老朱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依咱之见,如果真能够从地图这一头跑直接连接跑到地图的东边,蓝玉虽然先行,但海上风云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可能迷失方向,但凭借唐和的计算,应该不会迷失方向。老四虽然后发,他们却是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航线,减少不必要的迂回。再者,老四这边的队伍经验丰富,对海上的情况也更为熟悉。所以,咱觉得老四会先回到大明。”
唐仨仁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燕王的队伍确实更具优势,如果同等的条件之下,老朱你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了,不过,燕王回来的时候,船只可不会是空着的。”
没错,蓝玉算是要进行“环球航行”了,那一百多条大船或许会损失一些,但有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就是蓝玉做为明初的一位名将,哪怕只是陆地上的,肯定是知道“轻装上阵”的重要性。
这么说吧,蓝玉所率的船队有唐和在,自然是会尽可能的让船少装点东西,因为是去探路的,除了必要的食物什么的之外,其他非必要的物品都不用装。
朱棣所率的船队就是另一回事,回大明的时候一定得是“满载而归”,如此一来,速度上肯定要慢得多。
“比起这些,老朱,燕王带回来的那枚大钻石,你赏给我呗?”
不管是朱棣先回来,还是蓝玉先回来,都是半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说来显得为时有些过早,唐仨仁突然提到这事,老朱愣了一下。
“仁伢子,你不是说这东西不值钱吗?为什么你还要?”
老朱可不会知道所谓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扯淡的广告语,唐仨仁上辈子真没有见过拳头大的钻石,这辈子见到了,自然是不想错过的。
“老朱,你不懂,这玩意儿虽然不值钱,但它的意义非凡。\"唐仨仁微笑着解释道,\"更何况这一次燕王让人带了不少这石头回来吧?送一颗给我也没什么....\"
这么些年唐仨仁似乎是头一次向老朱要奖赏的,而且还是一颗看着漂亮不知道有什么用的石头?老朱皱了皱眉头,一脸疑惑地问道:\"你小子是不是还有什么关于这石头的事情没跟咱说呢?\"
唐仨仁摇了摇头,前面不是跟老朱说了吗?这种钻石最大的好处就是硬得离谱,可以用它划开目前世上绝大多数的东西。
“这么说吧,唐家铺的那些钻头啥的,若是装上一丢丢的钻石,效果将会达到一个老朱你想像不到的地步...”
没错,唐仨仁还真不仅仅是想要收藏一枚拳头大的钻石,而是想着如何将其用到大明的工业上去。
唐家铺这边目前所用的“车床”“洗床”之类的工具,动力差不多都换上了蒸气动力不假,但一些钻头啥的,因为硬度稍弱,平时用上几天就必须得换新的钻头,如果那些钻头上换上合适的钻石,想想都觉得奢侈啊。
“老朱,你想想看,如果咱们的钻头能用上这种石头,那不仅耐用性会大大提升,精度也会提高不少。”唐仨仁神色微动。
老朱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唐仨仁果然不是要赏赐,人家想要这种石头,依然是出于扶持大明工业的发展而考虑,道:“这想法确实不错,但这石头稀罕倒不稀罕,只是它的强度,一般铁器都没办法磨损它,更不要提切开了....”
唐仨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给我两块大一点的吧,我有办法切开它。”
比起后世科技产物“人工钻石”而言,这种自然产出的钻石自然硬度还差上一些,这个时期肯定没有“激光切割”的技术,所以唐仨仁的办法,就是最原始的“水磨”法。
水磨法是一种古老的磨削技术,利用水流的力量带动砂轮旋转,从而对钻石进行精细的打磨和切割。
唐家铺早就有了磨坊,蒸汽机带动的那种,水磨法效率虽然低下,但是唐家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厉害的工匠了。
两枚钻石先来一次对撞击,自然就有最原始的小钻石,余下来的那枚完好的钻石唐仨仁是肯定要打磨之后收着的。
几天之后,第一枚磨好的钻石亮闪闪的出现,唐仨仁让人送到皇宫给了老朱,把老朱的眼都亮瞎了,之前那自然的钻石未经打磨看着除了有一些亮之外就是个硬点有些反光的疙瘩,打磨之后是真的漂亮。
“仁伢子是真厉害,这第一枚钻石就放在皇宫里当装饰品,另外燕王送回来的所有钻石全给仁伢子送过去....”
有了成品,老朱自然再也不会舍不得,让太监全给唐仨仁那边送过去了,多年以后,世间钻石再无炒作,自然也不至于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