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是明德书院新生报到的日子,崔夫人早做了周全安排。
她特意提前半月就遣了得力管事前往扬州,在书院附近租下一处三进宅院。
这宅院临水而建,后窗正对瘦西湖,院中还有一株百年老梅,此时正值花期,暗香浮动。
林家一行人的马车在上元节前一日驶入扬州城。
甫一进城,便听得外面人声鼎沸。林涵耐不住性子,掀开车帘一角偷看,顿时惊呼出声:\"娘亲快看!这街上比苏州府还要热闹呢!\"
只见扬州城内运河如织,画舫往来不绝。
沿街商铺鳞次栉比,幌子招展。正值佳节将至,各家门前早已挂起各式花灯:有绢纱绘就的美人灯,琉璃制成的走马灯,羊角雕刻的宫灯,更有巧手匠人扎制的龙凤呈祥灯。
那灯影摇曳,映得青石板路流光溢彩。
上元节这日清晨,崔夫人特意命人备下两辆朱轮华盖车。
她亲自为张老夫人披上狐裘披风,笑道:\"婆母,扬州的上元灯会可是天下闻名。儿媳打听过了,今晚不但有传统的舞龙舞狮,听说盐商们还凑钱从苏州请来了最好的昆曲班子。\"
张老夫人闻言喜得合不拢嘴,连声说:\"我在京中就常听人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今日可要好好见识见识。\"说着又嘱咐丫鬟多带几个暖炉,\"曦儿还小,可别着了凉。\"
没了外人在场,林泽早按捺不住少年心性。
他一把揽住两个弟弟的肩膀,眉飞色舞道:\"二弟、三弟,我特意打听过,扬州灯市最绝的要数'九龙吐珠'。九条三丈长的金龙能在空中盘旋交错,最后同时从口中喷出焰火,据说能幻化出福禄寿三星的图案!\"
林清闻言抿嘴一笑,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大哥说得这般活灵活现,倒像是亲眼见过似的。莫不是昨夜梦里先游了一回灯市?\"
林淡正捧着本《扬州风物志》细读,闻言抬头打趣:\"大哥对这些奇巧玩意儿向来最是上心。上回为了看京城来的匠人扎风筝,差点误了先生的考校。\"话音刚落,就被林泽弹了个脑瓜崩。
待到华灯初上时分,扬州城果然换了人间。
十里长街明如白昼,宝马雕车川流不息。张老夫人的轿子才转过文昌阁,就听得外面一阵喝彩。掀帘望去,只见:
\"千门悬彩彻夜明,九陌笙歌不绝声。画阁朱楼相对起,红妆笑倚阑干里。\"
街边小贩的吆喝此起彼伏。
卖糖人的老者手法娴熟,眨眼间就捏出个活灵活现的孙猴子;卖花灯的少女提着盏会转动的走马灯,灯影里映着西厢记的故事;更有卖各色小吃的摊子飘来阵阵香气,蟹黄汤包的鲜香混着桂花糖藕的甜腻,勾得人食指大动。
林涵被这香气诱得直拽崔夫人衣袖。
崔夫人笑着让婆子去买来各色点心,特意嘱咐:\"蟹黄包要刚出笼的,三丁包子多要笋丁的。\"
转头见林清只拈了块莲蓉酥小口品尝,不由心疼道:\"清哥儿多用些,你近日温书辛苦,都瘦了。\"
林淡却是左右开弓,一手芝麻糖一手三丁包,吃得两腮鼓鼓。
林泽见状哈哈大笑:\"二弟平日最是老成,今日这般吃相,倒像是被书院饿了三年的穷秀才!\"话音刚落,忽然前方人群爆发出一阵惊呼。
只见一座三层彩楼拔地而起,楼顶悬着盏丈余高的走马灯。
那灯分八面,每面绘着《西游记》故事。最奇的是灯上人物竟会活动:孙悟空的金箍棒呼呼生风,猪八戒的钉耙上下翻飞,连唐僧的袈裟都在随风飘动。
灯架转动时,隐约还有丝竹之声传出。
\"这...\"林栋难得露出惊诧之色,\"莫非是传说中的'机巧灯'?我在工部典籍里见过记载,说是用铜壶滴漏的原理驱动机关,没想到扬州匠人真能做出来!\"
正说话间,忽闻一阵清越笛声破空而来。
街角转出一队舞龙人马,那金龙足有十二丈长,每片鳞甲都是能工巧匠用金箔一片片贴就。
龙首高昂处,两颗夜明珠做的龙眼竟会随鼓点转动。更妙的是龙口开合间,忽地喷出三尺高的火焰,在空中化作\"国泰民安\"四个篆字。
林清看得忘情,一把抓住林淡手腕:\"二哥快看!那龙须是用什么做的?竟能随风飘动!\"林淡手里半块芝麻糖差点掉落,却也被这巧夺天工的技艺震住:\"难怪父亲常说扬州匠人手艺通神...\"
舞龙队伍行至近前,忽然龙身一摆,从龙口吐出一副红绸对联。
林泽眼尖,朗声念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好对子!\"围观百姓纷纷叫好,几个盐商模样的人更是往龙嘴里塞了不少赏钱。
转过文峰塔,眼前忽现一片灯谜海洋。数百盏形态各异的花灯下悬着彩笺,文人雅士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猜谜。崔夫人指着盏莲花灯道:\"这谜面'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不是砚台又是何物?\"
摊主是个白须老者,闻言抚掌笑道:\"夫人慧眼。这盏莲花灯是老朽亲手所制,灯芯用的是南海鲛油,可燃三日不灭。\"说着又指向最高处一盏宫灯,\"若能猜中那盏灯上的谜,可得老夫珍藏的《灯谜百解》手稿。\"
林淡闻言抬头细看,只见那灯上写着:\"三山倒悬,两月相连。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他略一思索,突然眼睛一亮:\"可是个用字?\"老者大惊,连忙取下宫灯相赠,连声赞叹公子才思敏捷。
众人猜谜累了,便到临河的得月楼歇脚。这茶楼建在瘦西湖畔,推窗可见河面漂着万千河灯,宛如星河倒映。远处画舫上传来悠扬的琵琶声,有歌女唱着新编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张老夫人听着小曲,望着窗外美景,不禁感叹:\"这扬州城果然比京城多了几分风流韵味。难怪隋炀帝要看琼花,先祖爷要几下江南。\"
正说着,忽见对岸升起千百盏孔明灯,点点火光扶摇直上,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林涵拍手雀跃:\"祖母,我们也去放灯祈福吧!\"崔夫人忙让丫鬟去买来几盏素灯,又备下笔墨。
林泽对放灯兴致缺缺,倒是看中了盏兔子灯。他提着灯在小黛玉眼前晃悠:\"玉儿猜猜,这兔子眼睛为何是红的?\"小黛玉歪着头想了想,话好不能说全,一字一字的说:\"偷吃、辣椒、红的。\"逗得众人捧腹。
另一边,林涵正咬着笔杆苦思冥想,忽然眼睛一亮,在灯上画了个栩栩如生的鸡腿。
林泽见状调侃:\"四弟这是要祈求天上掉鸡腿?\"
林涵却一脸认真:\"我这是求灶王爷保佑咱家厨房日日有好吃的!\"
林淡凝视灯面良久,提笔写下\"得偿所愿\"四字。
林清凑过来看,轻声道:\"哥哥这般用功,定能如愿以偿。\"说着在自己灯上写下\"金榜题名\"。
两盏灯同时升起,在夜空中相依相伴,渐渐融入星河。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运河之上,一艘官船正破浪而来。船头站着个锦衣少年,正是偷溜出宫的六皇子萧承煜。他趴在栏杆上大呼小叫:\"表哥快看!那边岸上的灯火比星星还亮!\"
身后传来爽朗的笑声。萧承煊摇着折扇走来:\"小六别急,再有半月就到扬州了。听说今年的灯会特别热闹,连苏州的昆曲名角都请来了。可惜今年无缘得见了\"说着朝舱内喊道,\"景明,别看书了,出来赏夜景!\"
沈景明捧着书卷踱出船舱,十五岁的少年虽故作老成,眼中却闪着期待的光。
他望着远处隐约的灯火,忽然想起什么:\"二哥,你上次说扬州有个能做出会写字机器人的匠人...\"
\"可不是!那老匠人姓公输,据说是鲁班后人。\"萧承煊眉飞色舞地比划,\"他做的木鸟能飞三里不落地,木人不仅能端茶倒水,还会写蝇头小楷!\"
角落里,萧承炯揉着太阳穴叹气。
他本是喜静的性子,偏生弟弟和六皇子凑在一处,整日叽叽喳喳像个雀儿似的。
贴身侍卫憋着笑递上杯菊花茶:\"世子爷,属下刚听二公子说扬州瘦西湖的船娘唱曲堪称一绝...\"
\"呵,他倒是打听的仔细。\"萧承炯瞥了眼正说得口沫横飞的弟弟,忽然发现这个向来以纨绔着称的弟弟,此刻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他若有所思地抿了口茶,或许这趟扬州之行,会有意外收获。
夜色渐深,两岸灯火依旧璀璨。谁也不知道,运河上渐行渐近的官船,又将给林家兄弟带来怎样的命运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