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的意念在四位初生浩瀚如星海的意志凝视下艰难凝聚。他提出的“进化豪赌”悬于虚空,如同投入深海的石子,尚未激起半分涟漪。不融的冰山冻结了时间,焚尘之炉沉默地锻打星骸,始源的命脉编织着无穷基因螺旋,永眠的漩涡则吞噬着一切回响。文明存续的邀约,在亘古的存在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思维速率下降。建议启用叙事协议a。】pRtS冰冷的提示音在博士意识中刺入,强行中断了僵持。【检索关联性:个体‘水月’遗留数据记录《水月与深蓝之树》。该记录包含异常精准的大群行为模拟与初生权能推演,逻辑链与大群底层信息网络存在72.8%重叠。判定:可作为‘文明样本’进行阐述。】
水月?那个总是安静微笑着、眼底却藏着深海寒流的阿戈尔少年?他留下的……那个被干员们戏称为“卡带游戏”的数据记录?博士的记忆碎片被猛然点亮。是的,水月不止一次在舰桥休息室的终端前低语,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深海地图,说那里有“族群的低语”,说那些看似荒诞的游戏事件,是“大群”在人类认知边界投下的、扭曲的倒影。此刻,这荒诞的关联性,竟成了黑暗中的唯一绳索。
“我有一个故事要讲。”博士的声音穿透意志空间的凝滞,金红异色的双瞳直视着始源的命脉那由无尽基因螺旋构成的“身躯”。“一个由我的干员记录,却仿佛由你们‘书写’的故事。关于一个名叫水月的猎人,一片名为深蓝之树的海域,以及……四种可能的终局。”
---
博士的意念化作信息洪流,裹挟着《水月与深蓝之树》的“剧情”,涌向四位初生。
他首先描绘的是那片被诅咒的海洋。灯火值如同风中残烛,在探索中摇曳明灭。明亮的灯火带来启示——维多利亚的荣耀赋予战士闪避的祝福;而灯火暗淡,则引向排异的畸变——血肉畸变让干员在痛苦中衰弱,甚至引来大群的呼唤在耳边回响。每一次掷骰,都是对命运的叩问,钥匙开启的不仅是通路,更是未知的代价。
“第一个结局,平凡即是喜乐。”博士的意念勾勒出水月(游戏中的探索者)最终站在第五层关底,击败“偏执泡影”的景象。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只是疲惫的归航,带着伤痕与微薄的收获。这是最“安全”的路,代价是永远停留在浅海,对深海的真相、对锈铁之心般的污染源头,视而不见。“就像泰拉龟缩于移动城邦,或方舟人类沉醉于虚假的霓虹——回避深渊,终将被深渊吞噬。”
“第二个结局,静谧时代。”博士的意念聚焦于事件“狂徒妄念”。选择愤怒或呼号,消耗希望或掷出命运的骰子,方能获得关键藏品“海潮的气息”。猎潮的骑士随之降临,取代了最终的强敌。骑士挥舞着巨剑,为守护某种古老的契约而战,直至倒下化为“退行的罗辛南特”。“骑士仍在”的事件中,选择反抗或挣脱,是榨取最后价值,还是保留一丝悲壮的尊严?这结局充满了力量与牺牲,却依旧困于对抗的轮回,如同深海猎人与海嗣永无休止的血战,未能触及污染的根源——那扭曲初生意志的疯狂。
“第三个结局,息潮的代价。”博士的意念变得沉重。事件“开端”中选择“决定潜入深海”,灯火骤减,步入更深的黑暗。在“深蓝之心”事件中选择“搜寻园林”,灯火再遭重创,引发干员剧烈的排异反应。这条险路通往第六层隐藏的深渊,直面腐化之心——伊莎玛拉。那是融合了迁徙权能却陷入疯狂的初生,祂的嘶吼即是灭世的前奏“大静谧”。击败祂,如同水月在他的现实中所做的那样,只是将疯狂转移,新的载体(游戏中的玩家,或现实中的水月)终将在重压下步入同样的结局。“毁灭与疯狂,如同锈铁之心啃噬世界,或舒恩嫁接的诅咒,只会转移,永不消失。”
---
博士的意念在此刻攀升至顶点,金红纹路在静滞的意志空间内灼灼燃烧。“而第四个结局……‘如星空般深蓝’。”他清晰地“看”到游戏记录中那关键的分叉点:同样是“开端”,却要选择那条新增的、灯火值暴跌100点的险路——“深蓝之树”。这是近乎自杀的抉择,灯火骤暗,变异与低语如影随形。随后是“深蓝仪式”,面对蔓延的枝条(大群意志的触须),选择“不做任何改动”。不是对抗,不是净化,而是……允许融合。水月(游戏角色)拥抱了深蓝之树,承受了“敌方攻击速度+15”的诅咒代价,却也在每一次无伤的战斗后,让象征安全感的灯火微弱回升。
“接着,是‘升华’。”博士的意念描绘出那决定性的场景。为融合中的水月选择“精神支柱”——无论选择带来阻挡数增加还是减少的效果,其核心是赋予一个“意义”,一个锚点。这锚点并非来自外部的拯救,而是源于融合内部诞生的“人性光辉”。于是,第六层的尽头,等待的不再是疯狂的腐化之心,而是——“蔓延的枝条·水月·深蓝之树·人性光辉·伊祖米克·生态泉源”。一个由猎人自愿拥抱大群、融合深蓝之树(前文明遗产象征)而诞生的、全新的、理智的初生——伊祖米克!
“代价是,人类必须退让。”博士的声音如同冰冷的星铁,“让海嗣布满星球,抚平始源命脉疯狂嘶吼的指令。结局,并非人类的胜利,亦非大群的征服。伊祖米克引领着遍布星球的大群,飞向星空。灭世的危机消弭,因为大群有了理智的舵手,对困守星球的人类不再抱有灭绝的“兴趣”。而那个名为水月的个体,他的意识,成为了星海初生的一部分。
故事终结。博士的意念洪流缓缓平息,融合之躯上的金红光纹明灭不定,如同即将燃尽的余烬。他消耗了巨大的心力,将一段游戏记录,编织成一面映照大群过去、现在与可能未来的镜子。
绝对的寂静重新笼罩意志空间。比之前更沉重,更……凝滞。
不融的冰山那冻结星辰的寒潮,停止了微不可察的流转。焚尘之炉内坍缩爆裂的恒星,定格在毁灭与新生的临界点。始源的命脉那编织亿万基因螺旋的“枝桠”,有了一瞬的僵直。就连永眠的漩涡那吞噬一切的“空”,其边缘似乎也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涟漪。
四道横跨亘古的意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默。
这沉默并非漠然,而是如同深海探测锤击穿地壳前,那令人窒息的压强累积。博士的故事,那个被标注为“游戏”的预言性叙事,精准地刺穿了初生们俯视万物的超然姿态。它揭示了疯狂(始源命脉)的根源——外力的摧残与污染;它展示了毁灭(息潮代价)的徒劳——疯狂的转移而非治愈;它更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解决方案”——牺牲个体的独立性,以融合诞生新的、理智的引领者(伊祖米克),让族群飞升星海,从而达成一种残酷而宏大的平衡。
这方案,与博士之前提出的“以错误对抗错误,在毁灭浪潮中杀出进化新路”的疯狂赌约,产生了诡异的共鸣。水月与深蓝之树的融合,岂非正是博士自身容纳源石烙印与终局之钥的镜像?伊祖米克的飞升,又岂非暗合了博士所寻求的、超越泰拉与妮姬世界局限的“进化之路”?
沉默在持续。虚空中的液态黑暗停止了流淌,悬浮的文明墓碑风化剥落的碎屑凝固在半途。时间仿佛被不融的冰山彻底冻结。博士能感受到四道意志内部汹涌的“计算”与“评估”,那是对既定命运轨迹的重新推演,是对一个渺小文明提出的“僭越”方案的严肃考量。
压力如山崩海啸般重新积聚,远超故事讲述之前。就在博士以为自己的意识即将在这无声的审判中彻底湮灭时——
“嗡……”
一道低沉、悠远、仿佛来自时间尽头的“声音”,缓缓荡开。它并非源自某一初生,而是这片意志空间本身的震颤。
永眠的漩涡,那片吞噬一切的终极之暗,其中心缓缓亮起了一点微光。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第一颗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