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瑶走进大殿,目光平静地扫过殿内,最终定格在御座上的赵翊身上。
她深吸一口气,敛衽行礼,动作优雅而标准,声音清脆悦耳,如同黄莺出谷:“臣女沈青瑶,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她的声音不高不低,语速适中,既带着女子的柔美,又不失应有的恭敬,让人听着十分舒服。赵翊看着她从容不迫的样子,心中愈发好奇,笑着说道:“平身吧,沈探花。”
“谢陛下!”沈青瑶缓缓起身,依旧微微躬身,目光低垂,显得十分谦逊。
赵翊仔细打量着她,越看越觉得有趣。这沈青瑶与状元沈砚之都姓沈,而且都才华出众,尤其在格物致知方面,想必都有过人之处。
若不是看到沈砚之衣着朴素,与沈青瑶的华贵截然不同,他几乎要以为两人是一家人,甚至可能是沈括的后人。
想到这里,赵翊便忍不住开口问道:“沈探花,朕且问你,你认识本次殿试的状元沈砚之吗?”
沈青瑶闻言,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语气从容地回道:“回陛下,臣女知道沈状元,但并不认识。”
“哦?”赵翊心中的好奇心更重了,挑眉问道,“是因为他在初试中夺得第一名,名气太大,所以你才知道他的吗?可既然知道,为何又不认识呢?”
沈青瑶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回陛下,并非如此。
臣女从小便知道他的存在,只是一直不认识而已。”
“从小就知道?”赵翊这下是真的惊讶了,身体微微前倾,眼中满是探究,“难道他小时候就已经很有名了?”
沈青瑶闻言,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回陛下,沈状元小时候是否有名,臣女并不清楚。
臣女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他是臣女的堂哥。
只是臣女从未见过他,也不认识他。”
“堂哥?”赵翊猛地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意识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声音都提高了几分,“什么?你的堂哥是沈砚之?这么说来,你的爷爷也是沈括?”
他的动作太过突然,声音也有些急促,让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李公公在一旁吓得大气不敢出,沈青瑶也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心中暗自嘀咕:“我父亲沈清直本就是沈括的儿子,我自然是沈括的孙女,陛下为何如此惊讶?”
尽管心中疑惑,沈青瑶还是保持着镇定,恭恭敬敬地回道:“回陛下,正是。
臣女的祖父便是沈括,与沈状元同出一源。
只是臣女的祖母与沈状元的祖母并非同一人,而且臣女的祖母素来不喜欢臣女的大伯父,也就是沈状元的父亲,所以不允许家中之人打听大伯父一家的任何消息。”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臣女也是从父亲口中偶然得知,自己还有一位大伯父,还有一位堂哥。
至于他们的具体情况,臣女并不清楚,也从未见过面,所以一直不认识沈状元。”
赵翊听完,心中的震惊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他缓缓走下御座,在殿中踱了几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怪不得你们二人都如此出色,都在格物致知方面有过人之处,原来是沈存中的后人!真是虎爷无犬孙,强将无弱兵啊!”
沈括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但他的治学精神却在子孙后代身上得到了传承,这对赵翊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沈青瑶,语气郑重而恳切:“沈探花,你祖父沈括乃是我大宋少有的奇才,其《梦溪笔谈》藏着格物致知的精髓。
朕希望你能继承祖父遗志,坚持格物致知、注重实践,切勿埋没先辈心血,更要将这份治学精神发扬光大,为我大宋效力!”
沈青瑶闻言,眼中闪过激动的光芒,双膝跪地,声音带着哽咽:“臣女遵旨!臣女定不负陛下厚望,不负祖父期望,以格物之学报效大宋!”她重重叩首,额头触碰到冰冷的金砖,心中满是振奋——祖父的学识终于能被陛下重视,她的坚持没有白费。
“起来吧,退下吧。”
赵翊温和地说。
“谢陛下!臣女告退!”沈青瑶缓缓起身,倒退着走出大殿,脚步轻快了许多,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李公公见探花退下,再次高声唱名:“传——殿试第四名曾博文,觐见——!”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微胖、身着蓝色儒衫的青年快步走入,约莫二十岁年纪,圆脸,眯着一双笑眼,看起来十分憨厚。
他走进大殿,先是好奇地扫了一眼殿内陈设,随即反应过来,慌忙跪地磕头,动作略显笨拙:“臣、臣曾博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带着一丝紧张的颤抖,额头因慌乱渗出细密的汗珠。
赵翊看着他憨厚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语气温和:“平身吧,无需紧张。”
曾博文闻言,如蒙大赦,缓缓起身,双手紧张地攥着儒衫下摆,眼神躲闪,不敢与赵翊对视:“谢、谢陛下。”
他心中暗自庆幸,刚才差点因紧张失礼,虽在殿试中答对六道题夺得第四名,可面对帝王威严,还是忍不住心慌。
赵翊看着他局促的样子,温声道:“曾卿家在殿试中表现不俗,可知朕为何开设恩科?”
曾博文愣了一下,随即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回道:“回陛下,臣以为,陛下开设恩科,是为广纳贤才,振兴大宋。”
“说得好。”
赵翊点头赞许,“朕要的不仅是能熟读经书的儒生,更是能脚踏实地、注重实践的能臣。
你在格物类试题中表现尚可,日后为官,需多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将所学付诸实践,切勿空谈理论。”
曾博文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用力点头:“臣遵旨!臣定当脚踏实地,多做实事,不负陛下栽培!”他虽紧张,语气却十分诚恳。
“退下吧。”赵翊挥了挥手。
“谢陛下!臣告退!”曾博文再次躬身行礼,倒退着走出大殿,直到殿门关上,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手心早已被汗水浸湿。
“传第五名李存优觐见!”
……
“传第六明冯绍兴觐见”
……
“传第五百八十名孙山觐见
”李公公声音依序响起。
殿外的唱名声此起彼伏,考生们一个个走入大殿,或紧张局促,或从容自信,或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