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书生把告示念完,周围的百姓都高兴起来了,都在大喊:“县主这怕是菩萨降临啊,感谢县主大人。”
对于商人的税收,那些一个月挣个几两银子的不在乎,只有那些大户人家才在乎,自己所挣的就这么眼睁睁的就交出去2成。
心里是怎么想,就怎么不舒服。
可是胳膊扭不过大腿,更何况自己还不是胳膊,只是一根稻草而已。
在一天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青阳县,所有的人都在说这一举动,对苏七娘发自内心的感谢。
这才是把我们老百姓当成人来看啊。
有些家庭甚至都把苏七娘给供上了。
随后的时间,大家都在商讨这件事情,另外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可以去做生意了。
只要不超过一定的规模,那么就不会判定是商人。
这对于那些有手艺的人也是一个好消息。
在县城,苏七娘规划了一处专门卖菜,卖鸡鸭鹅的地方。
这些是附近百姓来摆摊买卖的,卖东西只需要缴纳一文钱就可以了。
而且位子是谁先来谁占,如果想要一直占这位置,可以包月,每月60文钱。
然后在里面又划分不同的商品买卖。
这一文钱对所有百姓来说都不是什么,就当是交了入城费而已,现在的入城费也取消了。
而在街上巡逻的衙役也很多,时间过得很快。
到了2月份,林成算了一下税收,发现今年1月份的税收比往年同期多了5倍不止。
其中大头都是那些商人出的税收,本来林成还以为苏七娘这样做税收会变少。
没想到居然变多了,光是一月份就收上来3000多两银子。
要知道在以前,这一个月收上来的只有几百两银子。
而每年的税收都是百姓占了大头,商人收上来的不到总税收的二成。
看来苏七娘是对的,虽然才1个月,但是也能够看出苏七娘这样一改这税收可是哗啦啦的往上涨。
当然这是在青阳县,如果换个地方,肯定会被当地的乡绅豪族给反对的。
根本行不通,但是在青阳县可不同,这些乡绅只能憋着,哪怕是豪族来了也得照苏七娘的规矩来。
不过林成还是把这情况给上报了上去。
接下来就是忙着科举考试了,除了苏七娘这个怪胎,其他人都还是遵守规则的。
哪怕身后有宗师也是一样。
对于这些青阳县的大户,他们也不是就这样坐以待毙。
也在找门路,哪怕是遂州的知府也无能无力,发过来的命令根本就不听。
林成反而还威胁道:“陈知府大人,如果这事被苏县主知道了,想必把你杀了,那么皇上也不会把苏县主怎么样的。”
“你还是多想想吧,我不信你会不知道一年前发生的事。”
陈知府听到林成的话,沉默了下来,想到去年皇家可是有不少人在苏家住了好久。
听说还在苏家旁边修了一座行宫,陈知府想到这里,就跟同知和通判一商量,得出的结果就是对青阳县不理不睬。
这个结果让青阳县的大户失望至极,于是一个个都收起了小心思。
都老老实实的按照苏七娘的规矩行事,好在只要按照苏七娘的规矩行事,就没有人来找自己麻烦。
就当花钱消灾,不过还真别说,在苏七娘取消百姓不能经商后,店里的生意好了很多。
而且县城也热闹了很多,不少外地来这里收山货啥的也很多。
同时林成也在忙着科举考试的事情,离科举考试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
而苏云州也在努力复习,同时对于练武也没有放下。
时间过得很快,还有3天的时间就要科举了,苏七娘看着苏云州,好像没有啥可要准备的。
除了自己去陪考,不过还是早早的就去了县城,在县城住上几天。
很快就来到科举考试的这一天,苏七娘早早就起来了,外面的天气还是很寒冷。
在吃过早餐后,天都还没有亮,苏七娘带着苏云州来到考场。
在外面来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来送孩子科举考试的。
对于找秀才担保这事对现在苏家来说简直太简单不过了。
苏七娘看到,大部分都14-15岁的孩子,也有中年人。
随着一阵锣鼓声敲响,前面的人就开始进入考场。
在看到苏云州进去后,苏七娘才留了几个护卫在这里等着,自己就回去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又来到考场,看着苏云州从里面出来。
苏七娘赶紧上前拉着苏云州说道:“云州你辛苦了,走,回去,娘亲给你做了好吃的。“
苏云州看到苏七娘喊道:“娘亲,我都饿了。“
回到家后,苏云州就开始吃了起来,等吃完后,苏七娘就让苏云州好好去休息。
这样一直持续了5天,苏云州才把县试考完。
到3月初的时候就要去府城进行府试,只有府试考过了就会成为童生。
在学子们考完试后,林成和县学中的一些举人秀才在批阅这些试卷,从中挑选出来好的文章。
在经过5天的时间,苏云州他们的考试成绩出来,在考场外面的公告栏上面贴着。
这次考试只收录20名童生,而来参加考试的学子有200多人。
在看到名单的那一刻,有人开心,也有人痛哭失声的喊到:“为什么,为什么我又没有中,我都考了10次了啊。”
对于年轻的学子来说这一次失利没有什么下一次再来。
但是对于那些年龄大的就不同了,有些痛哭流涕,有些只是叹息。
有人决定来年继续,也有人准备放弃了。
在这里可以看到失落的,开心的,痛苦的,由此就可以看出来科举考试的残酷。
同时林成也把前面5名的试卷抄录一份贴在公告栏上面。
可以让大家看看别人写的文章。
而苏云州的试卷也被贴了出来,同时苏云州还是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