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手里端着一杯刚泡好的菊花茶。阳光透过玻璃斜斜地洒进来,在桌面铺开一小片暖黄的光斑。他低头看了看表,九点差五分。
今天要开会。
这次不是分析问题,而是拿出办法来解决问题——怎么把一帮人拧成一股绳。
小赵已经把会议室收拾得整整齐齐,投影仪也调试好了。他坐在桌边,翻看着手里的汇总报告,眉头皱得像揉皱的纸团。
“昨晚又熬夜了?”刘好仃走进来,顺手把茶杯放下。
“有点紧张。”小赵苦笑,“这回可是真要开始动脑筋了。”
刘好仃笑了笑:“别想那么多,咱们就是把大家的想法理清楚,再挑几个能落地的。”
话音刚落,王师傅叼着烟进来了,身后还跟着几个线长和班组长。大家陆续坐下,气氛有些沉。
“老刘,你说吧。”王师傅把烟掐灭,“我们听着呢。”
刘好仃点点头,打开了投影仪。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表,是团队现状分析的核心数据。沟通主动性、协作意愿、技能特长、情绪稳定性……每一项都标出了高低差异。
“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们每个人的不一样。”他说,“有人擅长干活但不爱说话,有人喜欢提建议但没人听,还有人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找到合适的连接方式。”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有人低头看材料,有人轻轻点头。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制定一个属于我们的团队建设方案。”刘好仃的声音不急不缓,“不是搞什么花架子,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部分。”
小赵在旁边记录,笔尖沙沙作响。
—
讨论一开始,就热闹了起来。
“我觉得先搞个聚餐吧,轻松一点。”有人提议。
“不行不行,太老套了,年轻人不爱这种。”另一个反对。
“那户外拓展呢?锻炼一下团队精神。”
“咱厂里哪有那个预算?”
“那……车间内部分享会?”
“之前不是搞过一次吗?效果一般。”
声音此起彼伏,意见不一。
刘好仃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记下几句重点。
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我们先回头看看,我们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他指着屏幕上的“沟通主动性”那一栏:“很多人希望有更多交流机会,但不知道怎么说。那就说明,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大家愿意开口。”
他又点了“协作意愿”:“有人愿意带新人,有人喜欢提建议,但没人组织,没人引导。那我们就得有个机制,把这些力量调动起来。”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所以,活动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他说,“关键是能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王师傅点了点头:“那你打算怎么做?”
刘好仃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笔记和草图。
“第一步,设立‘技术示范员’岗位。”他说道,“一些技能强但不爱说话的人,可以让他们带徒弟,用行动代替语言。”
“第二步,建立‘经验分享角’。”他指着三号生产线附近的一块空地,“每周安排一次短分享,十分钟就行,谁都可以讲。”
“第三步,启动‘团队成长计划’。”他继续说,“每个月评一次‘协作之星’,不光看工作表现,还要看有没有主动帮助别人。”
“最后,我们还得有一个反馈机制。”他补充,“比如刚才提到的‘心声角’,我们要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沟通渠道,而不是贴完便利贴就没下文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语,有人点头,有人若有所思。
—
正说着,小赵忽然插了一句:“那激励机制呢?总不能光靠表扬吧?”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有人马上接话:“奖励也不能太物质化,不然容易变味。”
“也不能太虚,得让人感受到价值。”
“那要不要设个‘特殊贡献奖’?”一个年轻的线长提出,“比如谁提出了特别实用的改进建议,或者在关键时刻帮了大忙,就可以评。”
刘好仃眼前一亮:“这个不错。我们可以把这个奖项纳入方案里,作为鼓励创新和协作的一种方式。”
小赵赶紧记下来。
“不过啊。”王师傅摸了摸下巴,“你们这些想法挺好,可问题是,实施起来会不会太麻烦?时间、场地、资源,哪一样都不省事。”
这话一出,会议室的气氛又紧了些。
“确实要考虑可行性。”刘好仃点头,“所以我们得提前规划,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列出来,一个个解决。”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预算限制、时间冲突、人员调配、执行难度。
“比如预算。”他说,“我们现在没有专项经费,那就得从现有资源里想办法。比如利用午休时间搞活动,或者结合日常培训来做。”
“再比如时间冲突。”他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占用太多生产时间,那就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段,比如午餐、交接班前后。”
“至于人员调配。”他看向几个线长,“就得靠你们带头参与,带动其他人。”
“执行难度嘛……”他笑了笑,“这就是个习惯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一段时间,慢慢就成了常态。”
会议室里终于有人笑了。
“你这话说得轻巧。”王师傅摇头,“不过……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
会议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半。
大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方案初稿也有了雏形。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行,今天的讨论很有成效。”他说,“接下来几天,我们会把方案细化,然后发给大家确认。”
小赵一边整理资料一边笑:“感觉像是打了一场仗。”
“确实是场仗。”刘好仃拍拍他的肩,“不过我们赢了一半。”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笑声。
—
下午回到办公室,刘好仃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厂区。
阳光正好,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他拿出手机,给财务部发了条信息:“请帮忙预估下一季度可用于团队建设的预算范围。”
然后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团队建设方案_v1”。
鼠标点击“保存”的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什么,又打开文档,加了一句:
“方案中提及的‘特殊贡献奖’需进一步明确评选标准及奖励方式。”
—
下班前,小赵抱着一堆资料进来。
“我刚跟三号线那边确认了一下。”他说,“他们那块空地可以用,而且可以装个小棚子遮阳。”
刘好仃点头:“挺好的,咱们先把‘经验分享角’搭起来。”
小赵顿了顿,又说:“还有件事,关于后续可能的合作机构……”
刘好仃抬眼看他。
“我查了下,有一家本地的企业培训公司,专门做一线员工沟通训练,价格也合理。”
刘好仃沉默几秒,点了点头:“先留个联系方式,后面评估一下。”
—
天色渐暗,办公室的灯还没关。
刘好仃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份草案,眉头微皱。
小赵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老刘,你不回家吃饭?”
刘好仃抬头看了眼钟:“快了,你先走吧。”
小赵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办公室里只剩他一个人。
他低头继续修改方案,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窗外,一只麻雀落在窗台上,歪头看了他一眼,扑棱一声飞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