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刊道藏辑要
太上老君说常淸静眞经
八洞仙祖合注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君子法天行之健亦用是自强而不
息中庸引诗旣曰於穆不已又引文德之纯曰纯亦不已若
此者皆发明
太上淸静经一个常字人患无常倘少杂不克常自淸净终
不得爲淸静也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
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两仪奠定而後天地之位立矣天地有形者也而生是天地
者郤自无形无形者何道也自乌兔代嬗而出日月之运见
矣日月有情者也而生是日月者郤自无情无情者何道也
自是而品物流形有知无知长养於天地日月中者物之数
号万矣万物皆有名者也而生是万物者亦自无名无名者
何道也是道也其名何昉乎曰无所昉也亦第摹拟髣髴强
爲名之曰道而已矣
夫道者有淸有浊有动有静天淸地浊天动地静男淸女浊男
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自有天地万物以来淸浊动静之分昭然若揭矣而不知其
淸浊动静固自大道中来惟道有淸浊动静斯敦化而川流
於以各具道之一体而分形着见如天则得道之淸而淸也
地则得道之浊而浊也而男象天则禀天之淸者实本道之
淸女象地则禀地之浊者实本道之浊而或动以直或静以
翕天地男女亦罔不适肖乎道道非天地男女之大范围也
乎故旣有天地则生男女旣有男女则生万物是一本而散
爲万殊者也
淸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淸静天地悉皆归
夫以天地之大男女之繁而皆不出乎淸浊动静之外则是
淸浊动静乌容不穷其旨哉淸与浊相反迨由淸而浊不见
爲淸矣要其所以淸者固自在也浊激则仍淸淸固浊之源
也动与静相反迨动极而静不见其动矣要其所以动者本
根於静也动而无动犹是静而无静也此动所以爲静之基
也人特患不能淸静耳卽能淸而不能常守能静而不能常
贞终不得谓之淸静卽不得谓之常淸静也果其能之则配
天地而无疆矣两大有不归之也哉
夫人神好淸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
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淸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是淸静也领於谷神而持於无心者也神未尝不好淸而妄
心扰之则神不胜妄矣心好静而私欲牵之则心不胜私矣
邪正不两立固自彰彰若是果能遣其私欲之滋澄其本心
之明而心罔有不静神罔有不淸维彼六欲三毒各自消灭
而无或萌蘖之窃发矣
所以不能者爲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
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此亦人人共能之事而众生所以不能者心未之澄欲未之
遣也惟心不澄则从心生形从心生物而妄心竞起不可究
诘是皆有心之见者存而心遂相牵於胡底於此而有能遣
之者不惟外观远观无形无物卽内观其心而亦心无其心
心且无矣亦何有形与物哉
三者旣悟惟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旣无无无亦无
无无旣无湛然常寂
夫无心因以无形而无物一朝顿悟万象皆空谓之三者见
空可也不仅三者见空其亦可也夫於实处见空而遂执以
爲空则犹有空之所也有空之所尙非眞空惟空无所空则
虽在空中并不知其爲空则是所谓无也而要之无无亦无
犹是空无所空则第湛然常寂也云尔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旣不生卽是眞静眞常应物眞常得性
常应常静常淸静矣
迨至寂亦无所寂则吾心卽天之心地之心亦卽道之心矣
道本浑浑噩噩不可名有亦不可名无者也心印乎道欲亦
何自生乎欲旣不生卽是眞淸而眞静矣惟眞则可以应酬
乎万物亦惟眞则可以自得其本性而再矢之以常岂不常
淸而常静也哉
如此淸静渐入眞道旣入眞道名爲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爲化众生名爲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夫道本淸静者也我旣如此淸静则可以渐入乎眞道矣入
道卽可以名得道矣然便谓之得则尙非空无所空寂无所
寂无无亦无之道也故虽名得道而实无得之之所本不可
以言得乃以化众生而不以实有所得诱之彼众生安肯向
淸静路上来则不得不以得道名之也世人能悟到此岂不
可以传圣道乎哉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
名道德
道在淸静如是知之者欲得乎道而耻不得乎道於是乎争
心起焉偶或得之则拳拳执持而弗敢失争之执之似也然
此下士之所爲而上士不出此也上士则无争而德不德矣
总之道无定方於此而寓於彼而寓淸者道也浊者亦道静
者道也动者亦道人能看得大道圆通方可头头见道而无
取乎执着爲也若执着之则不名道德矣此无起执着天经
所以致儆於断障也夫
众生所以不得眞道者爲有妄心旣有妄心卽惊其神旣惊其
神卽着万物旣着万物卽生贪求旣生贪求卽是烦恼烦恼妄
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眞道
执着之见固不可有而虚妄之心尤不可萌一有妄心则神
出乎舍惊而弗得甯矣神惊而弗甯则物交物而纷华靡丽
比比相着而贪求之念自不能已迨求之弗得烦恼丛生而
身心皆爲之忧苦於是乎淸者全沦於浊中而不惊其宠辄
遭其辱以致流浪生死常沉滞夫苦海永失乎眞道是可哀
矣
眞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淸静矣
第是眞道也淸爲眞淸静爲眞静而得之者断未有不自能
悟来果能悟得这个道空而无空寂而无寂则亦淸而无淸
静而无静矣夫何有不常淸常静而爲荷道之伟人也哉甚
矣太上此篇淸静之言固与道德经相表里者也至矣蔑以
加矣
於是八洞仙祖相与共订眞经秘髓复敬爲总注曰道本无
何有形何有情又何有名形无则眞空见情无则妄念捐名
无则万缘息无诸系滞自无贪求无或贪求自无烦恼不生
动隙夫安有动不着浊根夫安有浊卽浊是淸卽动是静静
而无静斯爲眞静淸而无淸斯爲眞淸盖空以无所空爲空
寂以无所寂爲寂方能化去执着悟入元关一滞声色迷惑
有无是心是身焉得淸静八祖旣指陈秘要又复共赓以咏
叹之曰心心心果有心究何心身身身果有身究何身是心
道之心道之心曰无心是身道之身道之身曰无身无身而
身静无心而心淸身心淸静而无形以还大道之无形身心
淸静而无情以还大道之无情身心淸静而无名以还大道
之无名是爲淸静之传灯
仙翁葛祖曰吾得眞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
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
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以上皆系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
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昇爲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
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昇入金门
左元眞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卽得十天善神拥护其
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眞
正一眞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
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常淸常静天尊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