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贤庄外的同心莲树刚栽下三日,叶尘与林婉儿的足迹已至江南水乡。掌心与光脉相连的气劲愈发温润,这股气劲在苏州城的 “莲心会馆” 凝成实体光纹,会馆门楣上的 “同心盟” 匾额正泛着金光 —— 这是武林大会后,各派共同决议成立的新组织,旨在协调资源、共抗危难。
“《莲心剑典》的补篇说,盟约的生命力不在纸墨,而在践行。” 林婉儿展开从聚贤庄带回的盟书,书页上各派掌门的签章旁,正自动浮现出具体的行动计划:擎天派负责修缮河堤,落霞派掌管水路治安,莲心堂后裔则开设药坊。她的药箱突然震动,《百草经》与 “侠义录” 相触的地方,生出株小小的光莲,光莲的花瓣上写着 “知行合一” 四字。
两人踏入会馆时,正撞见几个执事在争执盟徽的样式。擎天派执事坚持要用铁棍造型,落霞派代表则主张以长剑为基,双方的争论声震得窗棂作响,桌上的盟书被风吹起,露出背面绣着的同心莲图案 —— 那是林婉儿连夜绣制的底稿。“连个徽记都定不下来,还谈什么共护江湖?” 擎天派执事将铁棍往地上一顿,砖缝中渗出的水汽竟凝成两派先祖争执的虚影。
叶尘的指尖气劲悄然流转,在争执双方之间画出莲形光弧。“踏雪无痕” 的步法踩着青砖上前,他拾起地上的盟书,指尖抚过背面的同心莲:“诸位还记得聚贤庄的盾牌虚影吗?先祖们将兵器组合成盾,而非各执一词。” 他挥手示意林婉儿取来笔墨,气劲蘸着朱砂,在纸上画出融合铁棍与长剑的莲形图案 —— 莲茎是铁棍的样式,花瓣则由剑脊构成,花心嵌着颗药草形状的莲子。
林婉儿的银针突然飞出,针尾的莲纹在光莲上炸开绿色的光晕。“《百草经》记载的‘合莲针’能促成相生之效。” 她将药箱里的莲心粉与朱砂混合,调成金红色的颜料,“大家看,这颜料里有擎天派后山的铁矿粉,落霞派特产的朱砂,还有莲心堂培育的花粉,三者相融才得此色。” 她用这颜料在会馆的梁柱上作画,画出两派弟子并肩修缮河堤的场景,画中的执事们正笑着传递工具。
擎天派执事的铁棍突然指向画中的河堤:“说得轻巧!去年我们修堤时,落霞派迟迟不肯派船运石料,害得工期延误!” 他的话音刚落,梁柱上的画面突然动了起来,浮现出当时的真相:落霞派的船只正被海盗围困,为了保护船上的赈灾粮,才耽误了行程。画面的角落,还有个擎天派弟子偷偷帮落霞派传递求救信的身影。
叶尘的气劲突然凝聚,光弧在梁柱上空织成莲形光幕。光幕中浮现出更久远的往事:两派的先祖本是师兄弟,一人善筑堤,一人善航运,当年为了治理江南水患,才分别创立门派,约定互为臂膀。“执事手中的铁棍,最初是用来给落霞派的船只加固船舷的;而落霞派的长剑,本是为擎天派的工匠打造的开山工具。”
林婉儿的《百草经》与 “侠义录” 同时展开,书页上的药谱与剑谱飞离纸面,在光幕中组成完整的治水图谱:先用铁棍夯实堤基,再以长剑疏通河道,最后播撒莲心草的种子稳固水土。“这才是两派技艺的真正用法。” 她指着图谱旁的小字,那是莲心堂药仙留下的批注:“器无正邪,唯在所用。”
擎天派执事的铁棍 “当啷” 落地,他望着光幕中先祖并肩劳作的身影,突然红了眼眶:“是我被眼前的怨怼蒙了心。” 落霞派代表也收起长剑,从怀中掏出块磨损的船牌 —— 那是当年被困时,擎天派弟子偷偷塞给他的信物,牌上的莲花纹已被摩挲得发亮。“其实我早想和解,只是拉不下脸……”
此时会馆的钟声突然响起,钟声震落的尘埃中,各派执事的兵器自发飞向梁柱,在同心莲图案周围组成环形。兵器相触的刹那,生出道金色的光脉,光脉顺着梁柱蔓延,将整个苏州城的地图映在墙上,地图上需要修缮的河堤、待清理的河道、该开设药坊的地点,都亮起了莲花标记。
“这才是盟徽的真正意义。” 叶尘将融合两派元素的莲形图案拓在盟书上,各派执事纷纷上前签章,签章落下的瞬间,光莲的花瓣突然舒展,化作无数光点飞入众人掌心,“这些光点会指引大家践行盟约,当所有标记都亮起时,光莲自会绽放。”
当暮色笼罩苏州城时,叶尘与林婉儿站在会馆的屋顶,望着城中亮起的莲花标记。擎天派的弟子正扛着工具走向河堤,落霞派的船只满载石料驶过水面,药坊的灯笼下,林婉儿的药童们已开始熬制预防瘟疫的汤药。掌心的光莲与城中的光点遥相呼应,在天际织成片璀璨的莲海。
两人的身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同心莲树的叶影落在他们肩头,仿佛披上了件缀满光纹的披风。他们知道,建立盟约只是开始,真正的 “同源共护”,藏在每一次并肩劳作的汗水里,每一次化解分歧的包容中,藏在江湖儿女用行动书写的新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