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村长和几位长辈的商量,地址最终选定在距离姜清曼家不远的一片空地上,这里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十分适宜建造学堂。
村长站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满脸笑容地向村里人公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乡亲们呐,咱们姜家村要有自己的学堂啦!这可多亏了清曼,她要出资给咱村盖学堂,以后咱的娃娃们都能读书识字咯!”
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手舞足蹈。在这个时常吃不饱饭的艰难年代,读书识字向来被认为是有钱人家才能享受的特权,普通百姓连想都不敢想。可如今,他们姜家村竟然真的要盖一座学堂,这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满是感慨地说:“咱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一直盼着能有个机会让娃娃们出息,没想到今天真的盼到了。就算砸锅卖铁,咱也得凑出束修,让孩子去识得几个字啊!”
“是啊,这种事我以前想都不敢想,这几个月日子在清曼的带领下刚刚好了一些,这下咱们得孩子们又有学堂了,我,我真是太高兴了。”一个村民颤抖着声音说道。
甚至有几个大娘激动地哭了出来,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进入学堂,哪怕到了地府也对得起自己的祖祖辈辈了。
“多亏了清曼啊,不仅让咱们吃上饱饭,还给咱们免费的小麦种子,现在又给咱们修建学堂,咱们姜家村有了清曼,真是几世修来的福分啊!”有人激动的说着。
周围的村民们纷纷点头称是,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姜清曼的感激之情。
华夏文明传承了几千年,对于读书识字,大家从心底里充满了深深的渴望。村民们对姜清曼的慷慨之举感动不已,纷纷来到姜清曼家里表示感谢。
姜清曼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村民们带来自家种的新鲜蔬菜、鸡蛋,还有一些自家做的手工物件,虽然都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每一份都饱含着他们真挚的感激之情。
姜清曼看着热情淳朴的乡亲们,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她深知,这是大家对读书的尊重,对改变命运的渴望。送走一批又一批前来道谢的村民后,姜清曼立刻开始了学堂建设的下一步行动。
她拿出500两银子给村长,认真地说道:“村长伯伯,您拿着这些银子,找几个看得懂图纸的能工巧匠带头,先把测量的工作做好,然后去采购材料。一定要买好的材料,这学堂可是要一直办下去的,关系着咱们村子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未来,可不能马虎。银子不够了再跟我说。”
村长郑重地接过银子,连连点头:“清曼,你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办得妥妥当当的。”
有了村长的牵头,姜家村瞬间忙碌起来。此时天气渐凉,地里也没什么农活,村民们纷纷主动过来帮忙。大家都明白,这是在为自己的村子,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出力,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村里的男人们跟着能工巧匠们一起测量土地,搬运建筑材料,一砖一瓦都搬得小心翼翼,仿佛在搬运着村子未来的希望。
妇女们也没闲着,她们自发组织起来,打扫周围的卫生,为干活的人们烧水做饭。一时间,场地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齐心协力,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在几个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的指挥下,村里的工人们正式开启了学堂的建设工作。大家都深知这学堂对于村子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首先是打地基,这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只有地基打得稳稳当当,这座承载着孩子们未来希望的房子才能屹立不倒。
村民们怀着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道工序。他们用最原始却又最坚实的方式,一锹一铲地挖掘着土地,将那些沉重的石块和泥土一点点清理出来。每一块基石都经过精心挑选,确保质地坚硬、形状规整。
天气干燥,这对于打地基来说是极为合适的条件。工人们趁着这大好时机,日夜赶工。整整五天,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妇女们自发地组成后勤队伍,为工地上的人们送来水和食物,大家相互鼓励,齐心协力。
终于,地基稳稳地打好了,看着那坚实的基础,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接下来,便是按照姜清曼精心绘制的图纸,一砖一瓦地搭建起学堂的主体结构。每一块砖都被仔细地摆放到位,每一片瓦都被稳稳地铺设整齐。工人们的双手因为长时间的劳作而磨出了茧子,但他们没有丝毫抱怨,反而越干越起劲。
在建设的过程中,只要村民们手头得了空,就会自发地来到工地帮忙。他们或是帮忙传递砖块,或是协助搅拌泥浆,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学堂的建设贡献着力量。
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一座精致美丽的学堂终于拔地而起。这座学堂融合了姜清曼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与传统建筑的韵味,看上去十分气派。
村民们围在学堂周围,眼中满是惊叹与喜悦。他们轻轻地抚摸着那些砖墙,仿佛能感受到未来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的热闹场景。
一位年轻的母亲眼中闪烁着泪光,笑着说:“我家娃以后就能在这么好的学堂里读书啦,说不定以后还能考上状元呢!”
旁边的一位大叔也跟着笑了起来,“那是肯定的,咱姜家村以后肯定能出不少有出息的娃!”
主体建成,姜清曼又请来朱师傅,带着几个工人过来打造桌椅和书架。朱师傅不愧是经验丰富的木匠,他选用了最结实耐用的木材,精心地切割、打磨。
每一张桌椅都被他雕琢得光滑平整,既美观又实用。那些书架更是设计巧妙,不仅结构稳固,而且造型简约大方。
姜清曼打算买一些书放在书架上,打造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她想象着孩子们坐在崭新的桌椅前,翻阅着书籍,心中充满了期待。
最后,整个学堂彻底完工了。姜清曼站在学堂前,看着自己和村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