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十二月的寒风便凛冽地刮了起来,气温骤降,冷得人直打哆嗦,整个姜家村都被一层冰冷的寒气所笼罩。距离过年,也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姜家村的村民们,在这寒冷的时节里,各自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着准备。自从姜清曼出资兴办的学堂顺利建成后,村子里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村民们做事都觉得有盼头了!
夏季采挖草药,使得村民们的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手中或多或少都积攒了一些碎银子。
这些平日里精打细算惯了的村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收拾家中那历经风雨的门窗和屋顶。男人们爬上屋顶,仔细检查着每一张草毡,将那些破碎或漏雨的草毡一一更换,再用厚厚的茅草或者黄泥将每处缝隙填满,确保寒风无法侵入屋内。
对于门窗,他们则是用新的木条加固,再糊上一层厚厚的窗户纸,让屋里能多一些温暖。
时不时地,还能看到一些村民扛着斧头,朝着村后的山林走去。冬天的山林,树木凋零,一片寂静,但对于村民们来说,这里却是获取柴火的重要来源。
他们深知,一旦大雪封山,道路被阻断,到时候柴火不够,那这个冬天可就难熬了。所以趁着天气还没有冷到极致,他们要尽可能多地储备柴火。
在山林里,斧头砍在树干上的声音此起彼伏,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每砍下一根木头,村民们就仿佛看到了冬天里温暖的炉火,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而妇女们也没闲着,她们顶着寒风,穿梭在自家的菜地里。此时的菜地,只剩下白菜和萝卜还顽强地生长着,这些可是冬天里最主要的蔬菜。
妇女们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将白菜和萝卜从地里扒出来,轻轻抖落上面的泥土,再整齐地码放在篮子里。随后,她们将这些蔬菜运到地窖里储存起来。地窖里温暖,能很好地保存蔬菜,让一家人在漫长的冬天里不至于断了菜。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年的气息越来越浓,姜家村到处洋溢着欢快的氛围。孩子们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兴奋地讨论着过年时能穿上的新衣和能吃到的美食。
姜清曼呢,她本就喜欢在冬天猫冬,享受着室内的温暖。更何况,她还有神奇的空间,里面储存着许多从各地搜罗来的新鲜蔬菜水果和零嘴。
那些甘甜多汁的南方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各式各样的零嘴,更是让她垂涎欲滴,每一口都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眼瞅着年关将至,姜家村处处洋溢着别样的热闹与期盼。村子里养的猪,在村民们精心照料下,头头膘肥体壮,小猪崽也活泼乱跳,给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不少生机。
村长瞧着这些猪,心里琢磨着过年杀几只,给家家户户都分上些,也让大伙热热闹闹过个好年。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喜气洋洋的氛围里,突然出了岔子。负责喂猪的村民像往常一样去猪圈,却惊觉少了三头半大的小猪崽。
这可不是小事,小猪崽那可是村子来年的希望啊,他立刻地跑到村长家,气喘吁吁地把这消息说了出来。
村长一听,顿时急了眼,这还得了!一下子没了三头小猪崽,那损失可不小。他不敢耽搁,立刻敲响了村子里召集大伙的铜锣。
“铛铛铛”的锣声在村子上空回荡,不一会儿,村民们就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村长把情况跟大伙一说,村民们也都义愤填膺,纷纷表示一定要把小猪崽找回来。于是,一场紧张的搜寻行动在村子里展开了。
就在村民们四处寻找小猪崽的时候,一股诱人的肉香在寒风中飘散开来。这肉香在这冰天雪地的冬日里显得格外勾人。
顺着香味,村民们来到了姜老太家。还没进院子,那咕嘟咕嘟炖煮的声音就传了出来,伴随着肉香,让人馋得直咽口水。
众人走进院子,只见一口大锅里,大块的猪肉已经和白菜萝卜一起在锅里翻滚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王氏正站在锅边,手里拿着个勺子,一边炖肉一边忍不住舀起一勺汤品尝,脸上满是享受的神情。
大伙又往屋后一看,另外两头小猪正拴在那里,姜显和姜明手里正拿着刀,准备动手杀掉。
“住手!”村长大喝一声,这突如其来的吼声,把姜显和姜明吓了一跳,手中的刀差点掉落。
“这半大猪是你们从村子里的猪圈里偷出来的吧?”有村民气愤问道。
几人回过神来,却并不承认猪是偷的,姜显梗着脖子说道:“这几头小猪是我们去镇上买的,咋就成偷的了?”
村长和村民们哪能被他们轻易糊弄过去,有人沉着脸说:“好啊,那你们说出去哪里买的,花了多少银子,现在就带我们去对质。”
这一下,姜显和姜明顿时没了声音,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满是心虚。
村民们见状,顿时明白了几分。平日里姜老太一家就爱占些小便宜,没想到这次居然做出偷猪这种事。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起来。
“姜老太,你们家咋能干这种事呢,这小猪崽可是村子里明年的希望啊!”
“就是,这大过年的,做出这种缺德事,让大伙咋看你们!”
姜老太一家被说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却依旧不肯松口承认。强词夺理道:“你们放屁,这猪就是我们去镇上买的,卖猪的贩子在路边,我们哪里能记住是谁,人家早就回家了。”
此时,姜清曼也闻讯赶来。她看着眼前这混乱的场景,厉声说道:“老太婆,你说这猪是你们何时去买的?”
姜老太一看到姜清曼就有点害怕,但她依然装作镇定的说道:“前天我们就买了。”
“不对啊,大娘,前天我我也在家,你们一家都在家啊,没去镇上啊。”姜老太邻居说道。
“我…我记错了,是昨天。”姜老太立马改口。
“昨天也不对啊,昨日傍晚我来你家拿你们借的我家的锄头,家里并没有小猪崽啊。”又一位邻居说道。
“我…我忘了,年纪大了,忘事很正常啊。”姜老太依旧在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