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户齐民,是压在你头顶的第一座山。
你想组织民兵,第一步是不是“找人”?很遗憾,古代中国并不是“谁愿意跟你走谁就走”,你拉一个壮丁就等于把他的户籍、田地、赋税、徭役全打乱了。
自秦汉以来,国家就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每个人的身份都绑定了籍贯、里甲、徭役、赋税和土地。百姓不是“闲散人口”,而是“编制内单位职工”。每户每丁都有安排,要服徭役、纳租赋、接受调配。
你一个外来人,擅自拉走一个壮丁,那就是“扰乱编户”,轻则乡里报官,重则当造反处置。别说拉一村人练兵,就算请一户人外出帮你种田,都要层层通报,盖章批准。
编户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防止“人口自由流动”,从而维稳基层控制。你穿越者想靠自由组织人群?先想办法突破朝廷的“编户锁”。
古代户籍不是“身份证”,是“资源册子”。尤其是丁壮人口,是国家极为看重的劳动力与兵源。一户人出了壮丁,朝廷会精确登记:这个人要服几年兵役,什么时候轮到服徭役,要交多少税,属哪个里甲、哪一甲长管。
你随便把人招来搞民兵,等于“截流国家资源”。
比如在唐朝,府兵制度下,每个府兵按期轮战轮休,有军籍登记,军器统一配发。你擅自挖走这些人,就等于从朝廷手里偷兵;到了宋朝,民户丁男虽然不直接服兵役,但一样要服杂役,你把人调走,乡村劳力就断了——朝廷第一个找你麻烦。
你如果动的是编户里的青壮男丁,那你就是“扰政”;动的是逃亡户,那你就是“窝藏逃户”;动的是邻地人口,那你就是“越境勾结”。哪个都够地方官抓你一次。
民兵不是谁想组织就能组织的。
古代确实有民兵制度,但那是官府主导的“保甲”“团练”,都有严格组织程序。
比如明代的“保甲制”,规定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由甲长、保正负责日常治安与战时动员。但这些民兵属于临时动员,不许自行训练,也不许带兵器,更不能聚众外出。平时干农活,战时才临时顶上。
你要私自组织“村防队”?那得:
乡老同意;
县衙备案;
地方兵备道许可;
不得跨村串联;
所有武器登记造册;
严禁异地调动。
要是你没背景,没官职,忽然在村里拉一百人整天练操走阵,隔壁村一个密报,地方官立刻带人围你。你再嘴硬说是“练民兵”,对不起,朝廷可没让你练。
穿越小说里主角常常“忽悠一村人”,靠的是嘴皮子与善政。但现实里,一个人想说动一村人是极难的。
为什么?因为古代乡村社会是高度“宗族化”的社会。人们认族长、认祠堂、认世代佃主,不认陌生人。你想在村里动员青年组成队伍,不只是行政问题,更是“伦理”与“宗族”问题。
村里壮丁归谁使唤?当然是族长和里长;
地方上有事听谁安排?当然是官府,不是你一个外姓人;
你说组织训练?谁给你面子?你凭啥号令他们?
宗族体系远比你想象中顽强。你动员不了他们,不是你没魅力,而是你压根不是这个体系的一份子。
想拉一群人跟你练兵?你先得嫁女、拜族、献田、供祠三年,再等本地认可你“算自己人”,才有可能开口说话。一步没走对,统统白搭。
朝廷授予的“招兵权”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军事命令,必须由朝廷下文、地方官府协办,才能动员兵员。即便战乱年间,也必须“有官凭”。
像明朝中后期各地“募兵”,都有编制、名额、武器、军饷标准。没有朝廷敕令,谁也不许招兵。你拉一群人打着“练兵”旗号,县衙上来就先问你:“谁准你动兵的?”
更不用说,你还没有“军衔”、“兵籍”、“饷粮批文”这些基本资质,拉出来的民兵就是乌合之众,一旦被认定为“非法武装”,立马当“山贼土匪”处置。
别以为你是“好人”,只要有兵器、有组织、跨地区,就能定你一个“私聚兵众罪”。
你辛辛苦苦拉来几十个壮丁,天天喊口号、摆姿势、跑阵图,真到了打仗时,你会发现这帮人没一个敢真刀真枪拼命。
为什么?
第一,他们不是军户,不受军法约束;
第二,他们家里有田有妻,不想送命;
第三,他们没有战斗训练,胆子很小;
第四,他们知道你没朝廷背景,一打输了就完蛋。
一个普通百姓,愿意冒死跟你干仗?你当他们不想活了?他们最多陪你演戏,真见血就全散了。
真实历史里,“义军”要成事,都得:
利用仇恨或极端生存压力;
有封号、饷银、背后靠山;
或者就是“鱼死网破”的造反。
你没有这些,只靠一腔热血,没人真肯陪你上战场。
地方政府没有那么傻。
你想慢慢组织,悄悄发展,地方政府能看不出来?
别天真了。古代官府在“控制人口动向”这方面是极其敏锐的。特别是县、乡、保、甲这四级联控体系,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地方耳目。
你拉壮丁,邻村就会打报告;
你买兵器,铁匠就得上报;
你屯粮草,粮商就要问话;
你训练时打锣打鼓,夜巡丁役就能听见。
你要真动起来,三天不到地方县丞、捕头、弓兵全上门,不是“调解”,是“围剿”。因为他们知道:容你一时,就麻烦一世。
哪怕你说你是“保甲练武”,只要不是有官令,立马给你戴帽子“图谋不轨”,轻则流放,重则死刑。
练兵不是喊口号,是要吃饭的。一个壮丁一天三斤粮,再加点盐、肉、水和器械,每月成本上千文。你如果组织几十人,就是几千斤粮、几十套衣甲、武器、器械、伙食、草药——钱从哪来?
你说靠募捐、靠支持者?你刚穿越过去谁支持你?你又不是本地绅士、豪强、庄主、军官。
你不发钱,这些人天天练个寂寞;你发不出饷,这些人三天跑光;你没兵器,就用木棍练?一打仗全被屠。
民兵不是“说练就练”,它背后是一个小型“后勤系统”:钱、粮、药、器、营地、主将、旗帜、激励、奖惩制度……你一样没有,练个什么劲?
即便真成了规模,朝廷也会“强行收编”或“就地剿灭”。
历史上有些地方义军或民兵确实成型,但你知道结果吗?不是被剿,就是被“就地编入军制”。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发展成几十万大军,朝廷派出节度使围剿;宋代方腊、李顺、钟相义军也是刚成气候就被灭;明清时的“乡勇”“团练”若不受控,就会被强制收编为“绿营”或“营兵”。
为什么?因为国家不允许存在“脱轨武装”。你不是正规军、不是军籍兵员,你的存在就是对政权合法性的挑战。
你说你只保家卫乡?朝廷不信;你说你不谋反?地方官怕你谋反。你越大,越得死。
古代社会是一个户籍紧绑、兵权严控的体系,你组织民兵,必须跨越:
编户系统;
军籍限制;
宗族网络;
地方统治;
官府许可;
法律红线;
后勤支持;
舆论正当性。
你没有身份、没有土地、没有权力、没有名分、没有钱粮,凭什么号召别人扛刀上阵?现实不是你感动他们,他们就会跟你干,而是他们要问一句:“你是哪个朝廷官?”
没有这个“头衔”,你的民兵不是兵,是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