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不是这一卷的主要内容,只是昨天和朋友聊了一下,想把自己的思考给写下来,也希望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个话题可能会延伸很多。
最近在想一件事,当一个社会的科技发展能够取代百分之90甚至百分之99的人力时,社会会走向何种地步?人类会进行怎样的生活?社会结构会衍生出哪些形态?接下来,我可能想到哪就到哪,大家凑合对付下。
其实,大家也明白,整个社会的科技生产力变革突破都是天才在做的事情,这些人每一次的理论突破都可能引发一次科技革命,变革人类的生活方式,比如从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大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或许终有一天,科技的发展能够取代几乎所有的人力劳动和社会分工,在如今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逐步上演,如无人驾驶、无人工厂、无人超市等等,这种情况下,未来90%底层人的生活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有消费才有生产、才有发展。可如果消费停止或者大幅度减少呢?
这不是不可能。随着机器人研发的更新迭代,当机器人的用工成本比人力低,效率比人力高,企业也不需要承担劳工的法律风险,那代替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会带来大面积的失业。我们假设整个社会,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十八线县城,都能实现这种无人化、工业化(其实和支付系统一样,解决成本因素后就只是时间问题),那接近百分之90的中低端劳动力被取代,瞬间就会丧失收入来源,进而就会缩减消费甚至不消费。之所以保留百分10到百分之一的人,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依赖于这些人,如顶尖的科学家、资本家等等,当然社会的财富也会集中于这些人。
换句话说,这个时期的社会财富和社会等级已经非常固化,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普通人的生活,就需要外力的介入,按需分配,合理的分配生活资源。而且这个资源会维持一个平均水准,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出现不一致,百分之90的群体会因为不公而乱起来。这个时期,人人有房住,人人有饭吃,生活或许没什么“不好”。
同一时期,企业也会出现改变,因为随着消费的萎靡,普通人的生意很难做或者做不成,小企业会倒闭、会被吞并,社会上保留巨大的集团公司,这些公司会有外力的控股介入,避免出现资本绑架社会的情况。但是生意还会继续,他们会转向做富人的生意,如延续生命、永生等等,总之是普通人无法介入的领域。社会生产的必要投入也会维持在百分之90的人生存的条件。(这种巨无霸公司与外力并无实质性区别,一体的)
我在上面说过,普通人的生活会维持一个平均水准。为什么会是平均水准?
因为资源。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不是自由的市场交易,因为消费停止的原因,市场已经不存在了,而是原始生产资料的再分配。普通人不再从事生产活动,由机器人代替人力,活下去就需要生存资料,如粮食、衣服等等。这就会出现定期分发,但是资源不是无限的,本国总会有用完的一天,所以,会进行对外贸易进行资源互换,可当别国的资源撑不住时,就会收缩,但生存是第一要素。这就会衍生出对外扩张,甚至会出现殖民掠夺。
我们再把视角转向普通人的生活。收入尽管中断了,可生存的必须还在维持。这一时期,不用劳动,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生活就行,貌似人人都可以无忧无虑。甚至,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大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文化创作、艺术创作。但在我看来,没有经济效益的文化艺术创作不具备可持续性,自娱自乐还可以,想要把自己塑造成大师,我觉得不可能。至少,哪怕在市场自由经济时期,我也没见到平民艺术迈入殿堂的,大多也都是资本的炒作,装作附庸风雅或者洗钱罢了。
可人都是有攀比心或者利益追求的。当制造业被机器取代,劳动不再必须,那唯一兴起的可能就是服务业——人的服务。可是普通人之间,因为收入萎缩,服务业很难在底层兴起或者流通。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人取悦于更高阶级换取超出原始阶层的经济效益和物质享受,甚至会乞求跨越阶级,这种时候底层人会被进一步的物化。而且服务业,甚至会出现以性等非道德服务为主(也有可能是极其变态的服务)。阶级的固化,生活的麻木,会导致人思维和行动能力的退化。道德的滑坡,也会促使非法服务的正当化。
这只是我一部分的思考,可能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社会结构都会产生一系列巨变。也许,科技的发展会带来远超人类想象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固化。人往往低估劳动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劳动可能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