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改革初见成效的中医院里,宛如被春风拂过的湖面,泛起层层向好的涟漪。
清晨七点半,挂号处窗口还未开,候诊区已 有患者来候诊,工作人员微笑着边安抚患者耐心等待,边小跑步快速进入工作岗位;遇到腿脚不便的病患,还会指导家属去门诊部那边借轮椅或板床。
患者和家属看到中医院的服务态度真跟别人宣扬的一样笑脸相迎,心里别提多慰贴了。
尤其到诊室里,大夫不会像之前一样三五分钟的简单问问就开方开药了,而是细心的询问病情、甚至家属问为何要做某种检查的时候,大夫也会耐心解答。
检查结束后,大夫也会给家属和病人详细解答检查结果以及用药等。
病人和家属愁眉苦脸的进来检查、满怀安慰带着微笑离去,中医院的口碑一下子超过了县医院,几乎到人满为患的地步。
张佑安和周逸群看着走路脚下都带风、满脸笑容的工作人员、再回想每月的财务报表攀升的利润,一时间感慨万千。
“小田他们走了多久了?”
张佑安现在也每天忙,最近有好几个科室的负责人,找到他请示再次启动关于参加研讨会和中医函授学习的鼓励政策;甚至有人想报考春市中医学院的本科函授、更有人想报名在职研究生的考试和学习。
“小田他们走了有半个月了吧,六月初就应该可以回来了。”周逸群摸摸脑袋算了算时间。
他也恍惚,怎么忽然觉得那三个人走了好久了呢。
再一想,原来田建春跟那俩同学一样,都是实习生的身份啊!
“小田没回来之前,你跟胜田、玉坤把自有制剂的申请、审批工作肩起来吧,现在时间越长,越能看到建春的‘高瞻远瞩’!还有啊,古城中医学校那边的毕业生不是来了几个?你把考察结果告诉景程回复对方吧,只要凤北的学生,其他的各县的都不要了。”
张佑安也是想了许久,虽然中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错,但是如果真的因此田建春不来这边工作了,就得不偿失了。
他还想安排田建春跟着他,做些相关的工作呢。
“好的,我晚点就跟景程说。”
“另外啊,你也跟景程安排下,让办公室或医务科统计一下,有多少人想报名各种学习和考试,咱们再统一开个会,讨论一下后续的工作安排。”
“是呢,也有人问我之前的学习奖励政策还执行不?”
俩人站在院长室的窗前,看着院内修剪整齐的郁郁葱葱的草坪、路边风中摇曳的绒花树、墙根旁已经成活的银杏树,面带微笑、脚步匆匆的员工,自行车、驴车、三马子的病人和家属.......
“虽然说医院一派欣欣向荣这个成语不太好,但是让病人满意、让员工满足、让医院得到发展,结局还是不错的,对吧?”
张佑安此刻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心态,午夜梦回时分,他偶尔会感到自豪,但也会感到惋惜和痛心,医务工作人员是白衣天使、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咋就变成了盈利的企业呢?
“是的,结局是病人、从业人员、上级都满意,算是好的结果了。”
周逸群明白老上级的心里的矛盾,自己有时候也会偷偷的想,医院这么发展,对吗?
可是当拿回家的钱变多了,他看到媳妇高兴的给家里人多改善了几次生活,孩子买了喜欢的书本、父母抿着没牙的嘴巴吃着喷香的炖肉,脸上的笑容特别甜美。
在看到每个工作人员都充满干劲、病人被治愈后送来锦旗,周逸群心里又安稳了一些。
或许现在提倡的各行各业的改革是对的吧,每个人生活条件都变好了,据说现在个人都可以买汽车了,而他作为一个副院长,还没配上汽车,他们院里只有张佑安才有资格配。
“好的,顺应潮流发展、顺势而为!”
张佑安点点头,如果中医院发展的好了,职工都有钱花、还能给更多的人治好病、调整好身体,也算造福一方?
压下心里的更多的思绪,张佑安和周逸群俩人又聊起工作:增开科室;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和职称评定的政策制定;迎接今年的毕业生......
周逸群:“增开科室行是行,但是人员短缺是致命啊。”
虽然这一年来,医院从其他单位引进了部分人员,可是真正能带头一个科室管理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那就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到其中来,不拘一格提拔、录用人才,让下面的人毛遂自荐,给那些想做部门带头人的、有意愿想提高自己管理能力、医疗水平的人,医院给大家机会公平竞争、择优上岗;能力可以培养,但是主管意愿第一位。”
张佑安严肃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这也是他之前跟田建春俩人沟通过的结果。
“能行?万一出了问题咋办?”周逸群有点担心,大家都赶鸭子上架带部门了,万一出了问题,这可是人命关天的!
“加强医务科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加强院内的岗位责任培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咱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的为大家保驾护航。”
张佑安看一眼周逸群,“在这之前,你能接受、愿意接受一个实习生在你身边指手画脚吗?”
指手画脚这个词,就是医院很多人给田建春的标签。
周逸群看一眼老领导,郑重的点点头。
“要不是您力排众议,我觉得我不会接受。”
周逸群偶尔也会想,这个田建春的鬼门道都是哪里来的呢?
“如果当初不是老魏在会上刺激我、老方还在旁边敲边鼓,我心里对实习生这个身份也是嗤之以鼻的。”
张佑安摸摸下巴颏,咳嗽一声,继续:“你想啊,一个毛都没长齐的、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的毛头小子,就是在学校成绩再好,能有多大的能力?”
周逸群点点头,继续听张佑安念叨,“可是随着他入院、跟着王瑞霖学习、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发现这人很有条理,貌似也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一点点的开始从他的角度去看、思考、然后去尝试着做,你看看,哪怕是进行的有些许挫折,但是最后,大部分也都成功了,尤其迁移家属院扩大院区和成立中西医结合门诊的事情,如果换成咱们,估计得评估好久、因为没人支撑也会耽搁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