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春的被看重,只是个个例。我之所以看重这个年轻人,不是他有多聪慧、多努力,而是因为他身上有不屈不挠、坚韧、向上的力量,还有他能坚定目标自我鞭策,这才是我看重地方,也愿意给他机会,看看他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魏院长能如此高瞻远瞩?”
“顾院长,就我所知,魏院长在地震前就担任人民医院的副院长,主抓医疗方面,地震的时候,他带领医疗团队,是救助一线伤员最多的团队,那时候还是在窝棚时代的。”
顾长春还是不太能理解,即使再高喊‘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一个才专科一年级的年轻人得到如此的看重,多少有些个人情感掺杂其中了。
谢长天看到了顾长春眼里的敷衍,于是不再提这个事情,转而讨论跟凤凰城人民医院的定向委培项目。
“你说魏院长说,所有的费用他们七咱们三?”
“是的,他们七,咱们三,他们也愿意作为咱们的教学实验基地、实习合作医院,但是我考虑距离问题,还要做可行性调查。另外,顾院长,除了临床扩大专业招生之外,考虑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精神医学、预防医学类甚至药学相关的专业吗?”
顾长春看着谢长天,要不是自己知道对方的事业心和忠心,不然都以为他要做院长了。
“可以考虑,但是需要做调查,咱们今年已新开四个专业,师资本就紧张,再新开专业,师资从何而来?”
说到这里,顾长春也才意识到,很多项目,有机会可以做,但是未必有能承担项目的人!
归根结底,人才是关键!
“老谢啊,我是不是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了?”
顾长春的灵魂自问,谢长天沉吟了许久,又给对方续了一杯茶,坐下来才斟酌着用词。
“顾院长,不是您脚步跟不上改革了,而是您是掌管大方向,肩上承担的责任更重大,您所处的位置跟我还有老赵他们不同,您不但要为院里负责,您也要为上级负责,理应您比我们更严谨,况且,只有您把控着方向和发展的速度,我和老赵我们才可以恣意的发挥。”
谢长天一席话,似乎说动了顾长春的心,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是谨慎还是真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周末的班子会上,顾长春宣布了由谢长天带队,统领相应的人员,负责调研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精神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相关专业的设置所需的院内院外的资源,一个月内做好调研报告,并跟进项目进行所需的资金配套等相关的工作。
谢长天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春日尽,初夏的山城更加的生机盎然。
田建春自那日跟魏忠仁见面到后来和魏文秀讲明说透后,依旧按部就班的上课、图书馆,只不过身边除了他们宿舍的几人之外,多了魏文秀和唐秀玲。
“文秀,你跟他好了?”
唐秀玲偶尔会好奇。
“没,只是跟着他,让我自己好好努力学习。”
如今魏文秀知道自己的不足,也不奢求能跟田建春走到一起。
“哦,我还以为他接受你了。你爸来都没震撼到他?”唐秀玲如今才知道,魏文秀所谓的家人在医院工作原来竟然是院长!
“哈,他要是那样的人的话,你还会如此觉得这个人可交吗?”
唐秀玲摇摇头,自己也矛盾,一方面觉得这个人真不错,要是能一起走过一生一定很幸福!
另外也想,连魏文秀都不在田建春的眼里,自己更别提了,但是也更好奇了,田建春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
“还有啊,你可千万不要去问他,喜欢什么样的人!”
魏文秀不想被牵连,她如今知道田建春确实只是想很努力很努力的学习了。
“嗯,不问就不问呗,你说咱们班是不是好几个女生都喜欢他?”
“跟咱们没关系。”
魏文秀如今也很喜欢念书了,而不是像以前喜欢看一些乱七八糟的无病呻吟的小说或散文。
“好吧,没关系。”唐秀玲只能认命。
日升日落,斗转轮回,时光不负任何人。
田建春先去春市参加了中医学院的本学期所报课程为期两天的考试,等他考完最后一科交了考卷出了考场,在走廊里见到了燕教授和常教授。
“燕教授好!常教授好!”
田建春赶紧上前打招呼,他还想解释,晚点儿就去拜访两位教授了。
“考的如何?”
没等他继续说,常教授笑眯眯的问。
这个学期俩人接触多了,常教授发现田建春扎实的中医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还勤奋好学,因此越来越喜欢这个年轻人。
“还行,还行。”
“小常啊,你听听,还行还行!”
燕教授在每场考试完毕后,都会先找到田建春的试卷,第一时间检视这个孩子学习半年的成果。
果然不负众望。
“走吧,去办公室坐会儿。”
监考老师看着师徒徒三人朝外面走去,眼里羡慕不已。
到了办公室,常教授先给燕教授沏上茶,随后给田建春倒了一杯。
“哎呀,常教授,您这是折煞我啊,倒茶也是我来给您二位啊。”
“这个你还真得学,小常跟我多少年,就给我泡了多少年茶。”燕教授笑呵呵的喝着茶,惬意的靠着椅子,看着眼前的俩学生。
“说说,你给自己这半年的学习打多少分?”
田建春眼睛转一转,陷入窘境。
常教授一看,哈哈大笑起来。
“说说你平时都是咋学的?或者说,你对中医函授这个模式,有啥想法?”
“是针对我自己还是所有人?”田建春灵机一动。
“真滑头。当然是针对大家的。”
“我觉得通过信件教学的方式很不错。但是,”
田建春内心超级超级怀念以前的发达的网络啊。
“但是,针对不同的科目,应该每个学期至少做一次面对面的答疑解惑,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同,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就相当于学了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而且以后有的课程,一学期一次的面对面教学不够用,能每月一次更好!”
田建春看到了俩人的不赞同,接着说,“当然了,或许有些不够现实,但是能来的人,是可以参加的啊;不能参加的,可以通过学习问题汇总也能提高自己掌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