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宫时,是赵顼送的他们。
宫门口,赵顼对林鸿鹄道:“林大人,我能跟墨兰说几句话吗?”
林鸿鹄知道女儿有主见,应该是想跟赵顼聊聊的,便点头同意了,对墨兰说:“墨儿,父亲母亲在车上等你。”
墨兰:“好的,父亲。”
等三人上了马车,赵顼领着墨兰离马车稍远了一些停住,对她说:“今日之事我事先不知,让你受委屈了。”
墨兰是有些生气,但不是对他,也不是对赵祯,而是对这个时代的无奈。
“没事,官家决定的事情就是你也改变不了,我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官家是在给你添助力。”
墨兰想了一下,又说道:“其实,想想这事儿对我们也有好处,起码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来往,对我们筹备后续的事是有利的。”
赵顼没想到墨兰会这样想,而不是……不过也能理解,她现在还小。
赵顼按下心思,笑着附和道:“你啊,这事都能想到,不过你说的对,我们是可以早早准备起来了。墨兰,谢谢你愿意陪我冒险。”
墨兰:“仲针,你知道的,我不是完全为了你,我是……”
赵顼打断了她的话,说道:“我懂,所以我们也算是天作之合,不是吗?”
墨兰笑了,点头道:“算。赵顼,今日后,你与林墨兰要生死与共了。”
赵顼哈哈一笑,眼神认真,看着她说道:“我不怕。你呢?”
墨兰:“我亦是。”
两人眼中坚定,什么都没有,只有对未来的期望。
次日,官家又一道圣旨下到林家,一下子让林家成为全京城最大的巴结讨好对象,连陈家也不可避免。
林大人本就前途不可限量,爱女江宁县主又被官家赐婚给了皇长孙赵顼,林家出了个皇子妃,能不让人眼红吗?
可是再眼红也没办法,谁让家里没有出个县主呢,自然是与林家攀上关系最重要。
一时间,上门拜访的人滔滔不绝,请墨兰和陈氏、林噙霜赏花参宴的帖子也是不知凡几。
最后是陈氏挑了一些不能拒绝的带着墨兰参加了,其他的一些是她和林噙霜去的。墨兰以需要上庄大儒的课推掉了,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时间飞速流逝,转眼间过去了七年,墨兰已经十四岁了。
这七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赵顼已经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甚至赵祯让他掌管了皇城司,虽然当时朝臣反对激烈,但是有林鸿鹄和赵祯的保皇党在,赵祯还是顶住压力把权力给了他。
而墨兰也没有闲着,读书习武的同时,在陈家的帮助下,在郊外的农庄上收养了大批的孤儿和有困难的农户,还有因伤退役的军人。
墨兰把他们分散在各个庄子上,有劳动力的种地,老弱妇孺能做事的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做饭,洗衣。给孩子们请了先生教他们断文识字,当然先生是陈家人;还给请了武先生教他们习武,让他们有自保之力。
墨兰利用空间里从现代带过来的农产品,找各种理由把东西拿了一点出来,比如一次外出跑马在山里看到的一株棉花,又一次外出踏青看到了奇怪的植物就挖回来种着看的红薯啊,反正就是不空手就是了。
林鸿鹄和陈氏也不管这些小事,任由她在庄子上捣鼓,结果就是种出了棉花,红薯,土豆,玉米,都是高产农作物。
等墨兰告诉林鸿鹄时,又带着他们去庄子上看过后,林鸿鹄傻眼了,什么话也没说,快马加鞭跑进了宫里。不日,等证实新型农作物用途和产量后,赵祯龙颜大悦,贴皇榜昭告天下,一时震惊朝野乃至全国。
然后官家加封了墨兰为江宁郡主,封地江宁郡,刚好包括了以前的封地江宁县。
封已经是工部尚书的林鸿鹄为嘉义侯,食邑一千二百户,世袭五代。并命林鸿鹄亲自督导把新的农作物传到全国老百姓手里。
陈氏从没有想过有一天她被封了一品诰命夫人是因为她的女儿,让她出门都是被羡慕的对象,纷纷夸她有个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