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的鎏金暖炉散着融融暖意,林晚棠斜倚在镶嵌着东珠的紫檀榻上,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宫女们轻声细语地伺候着,将刚泡好的碧螺春搁在雕花案几上,茶香袅袅升起,恍惚间竟与多年前刚入宫时,那碗带着涩意的粗茶重叠。
她缓缓抬手,看着腕间晶莹剔透的翡翠镯子,那是胤暄登基后特意命人寻来的极品翡翠打造。还记得初入宫时,自己不过是个无依无靠的小答应,连像样的首饰都没有,只能戴着母亲留下的银簪子,在偌大的后宫中小心翼翼地讨生活。那时的她,哪里敢想有朝一日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太后?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记得第一次见到康熙,是在御花园的转角处。她捧着不慎打翻的梅花糕,狼狈地跪在地上,心想着这下怕是要被重罚。可康熙却蹲下身,捡起一块糕点放入口中,笑着说:“这梅花的清香倒是别致。” 就是这一句夸赞,让她的命运从此改变。从那之后,她开始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里,学着察言观色,学着步步为营。
“娘娘,惠妃娘娘请您去翊坤宫一叙。” 巧云的声音怯生生的,将她拉回现实。那时的惠妃,仗着家族势力和皇上的宠爱,处处刁难。在翊坤宫,惠妃故意将滚烫的茶水泼在她的裙摆上,看着她狼狈的模样,笑得格外刺耳:“瞧瞧这小模样,还想争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 她咬着牙,强忍着泪水,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后来,她有了身孕。本以为是天大的喜事,却不想成了众矢之的。荣贵妃送来的点心,德妃递来的桂花酿,表面上是姐妹情深,实则暗藏杀机。她记得那个雨夜,自己腹痛难忍,太医说是误食了红花。若不是平日里小心谨慎,提前培养了眼线,怕是连自己和腹中的孩子都保不住。
诞下胤暄后,她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让儿子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她将现代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教他用三棱镜分解阳光,用沙盘推演兵法,在旁人异样的眼光中,坚持着自己的教育方式。当胤暄第一次在康熙面前,将 “天人合一” 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时,她躲在角落里,泪水止不住地流。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九子夺嫡的腥风血雨,更是让她如履薄冰。四阿哥的算计,八阿哥的拉拢,每一步都暗藏杀机。记得有一次,胤暄的膳食中被人下了慢性毒药,若不是她每日让儿子饮绿豆汤解毒,后果不堪设想。还有那次 “巫蛊事件”,有人在太子寝殿放置诅咒康熙的人偶,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凭借着多年来积攒的人脉和智慧,力挽狂澜,才让胤暄化险为夷。
她也曾无数次在深夜里独自落泪。承乾宫的月光洒在冰冷的地砖上,她抱着年幼的柔嘉,听着远处传来的更鼓声,心中满是恐惧和迷茫。她不知道这条路还能走多久,不知道自己还能保护孩子们多久。但每当看到胤暄和柔嘉天真的笑容,她又会咬咬牙,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如今,胤暄已经是执掌天下的帝王,柔嘉也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坐在这至高无上的位置上,看着满朝文武的俯首称臣,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心中感慨万千。从卑微的答应到母仪天下的皇太后,这一路,她失去了太多,也得到了太多。
想起康熙,那个改变她命运的男人。他的宠爱、他的猜忌、他的信任,都曾让她在这后宫中起起落落。记得有一次,康熙因为前朝事务心烦,在她宫中大发雷霆。她没有像其他妃嫔那样跪地求饶,而是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康熙看着她,眼中先是惊讶,而后是欣赏:“你这丫头,倒是与众不同。” 从那之后,康熙开始与她谈论国事,她也渐渐明白,在这后宫中,光有美貌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
她又想起那些曾经与她并肩作战的姐妹们。互助会的安常在、在太医院为她传递消息的李吏目,还有忠心耿耿的巧云。她们有的在宫斗中丢了性命,有的为了保护她远走他乡。若没有她们的帮助,她又如何能走到今天?
“母后,外面雪停了,儿臣陪您去御花园走走?” 胤暄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看着儿子俊朗的面容,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她怀中牙牙学语的孩童。
漫步在御花园中,昔日的梅花树依然在,只是树下早已换了人。胤暄指着远处新建的西洋楼,兴致勃勃地介绍着:“母后,这是儿臣命人仿照您所说的西洋建筑建造的,等开春了,儿臣再陪您去瞧瞧。” 她笑着点头,心中满是欣慰。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宫墙上,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回首这一路走来的岁月,有痛苦、有欢笑、有背叛、有忠诚。从那个初入宫时战战兢兢的小答应,到如今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传奇。而这段传奇,也将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属于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