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青牧农场的鸡棚就传来第一声鸡鸣。陈鑫已经醒了,他站在仓库门口,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手里攥着根磨得光滑的短钢管——这是他特意找王天凯打磨的,重量适中,手感刚好。时敬发和杨振平也陆续走出宿舍,前者背着复合弓,箭囊里插满了练习用的木箭;后者扛着防暴盾和一把橡胶模拟斧头,脸上带着跃跃欲试的兴奋。
“都到齐了?”陈鑫的声音在清晨的薄雾中格外清晰。广场上已经站了不少人:林溪穿着便于活动的工装裤,手里握着根细钢管;李梅牵着小雅,女儿手里攥着把小巧的水果刀,是陈鑫特意找的,刀刃不锋利,刚好适合练习;老周和王天凯站在一侧,前者手里拿着根撬棍,后者依旧是那把用惯了的斧头;马风宇来得稍晚,他站在人群边缘,手里捏着根木棍,眼神有些复杂,却没有退缩。
“开始吧。”陈鑫走到广场中央,示意时敬发和杨振平站到两侧,“今天分三组:时敬发带远程组,教大家用弩和弓箭,重点是瞄准和发力;杨振平带近战组,教基础格斗和盾牌使用,怎么用最少的力气解决丧尸;我负责讲解丧尸的弱点和应对不同类型丧尸的技巧,大家轮流来。”
众人点点头,自觉分成了三组。时敬发带着林溪、小雅和老周走到仓库旁的空地上,那里竖着几个用木板做的靶子,上面画着丧尸的轮廓,头部和胸部用红漆做了标记。“远程讲究稳、准、狠。”时敬发拿起一把弩,演示着上弦的动作,“拉弦时手臂要稳,瞄准头部——丧尸的大脑是弱点,打身体没用。”
林溪学得最快,她手臂纤细却有力,时敬发指导了两次,她就能稳稳地拉弦,第一箭虽然偏了点,却擦过了靶心。“不错,”时敬发点头,“注意呼吸,放箭时别憋气。”小雅则有点害怕,时敬发给她找了把最小的玩具弓,让她先练习瞄准,李梅在一旁鼓励着,女儿每射中一次,她就用力鼓掌。
另一边,杨振平已经和王天凯、马风宇练了起来。他举起防暴盾,演示着格挡的动作:“丧尸扑过来时,先用盾撞它的胸口,让它失去平衡,再用斧头砍头,记住,一定要快、准,犹豫就会吃亏。”王天凯学得最认真,他力量大,盾牌在他手里像玩具,一撞就把模拟丧尸(用麻袋做的假人)撞得后退几步,斧头劈下的力道又快又狠,看得杨振平连连点头。
马风宇起初有些生疏,他动作僵硬,盾牌总挡不住“丧尸”的扑击,杨振平没不耐烦,一次次放慢动作教他:“手腕要灵活,盾面跟着丧尸的动作转,别硬抗。”练了十几分钟,马风宇渐渐找到感觉,虽然还是有些慌乱,却能勉强完成一套格挡劈砍的动作,额头上渗着汗,眼神却亮了许多。
陈鑫则在中间场地,给李梅和围观的人讲解:“普通丧尸行动慢,弱点明显,但遇到变异丧尸要注意——有的速度快,有的皮硬,甚至有的会喷毒液。”他用木棍在地上画着不同丧尸的简图,“遇到速度快的,别跑直线,绕圈消耗它的体力;遇到皮硬的,瞄准眼睛和关节,那里防御弱;遇到喷毒液的,屏住呼吸,用盾牌挡着快速靠近……”
李梅听得很认真,她时不时点头,还在心里默默记着——她知道,这些知识可能就是未来保命的关键。当陈鑫让她试着用短棍攻击假人时,她虽然手抖,却还是按照教的动作,狠狠砸向假人的头部,动作完成的那一刻,她长长舒了口气,眼里闪过一丝坚定。
太阳升高时,训练进入了模拟对抗环节。陈鑫让人把假人藏在仓库、鸡棚附近,模拟实战场景,喊到谁的名字,谁就拿着武器冲过去解决“丧尸”。林溪第一个被喊到,她深吸一口气,举着弩跑到鸡棚后,瞄准藏在草堆后的假人,一箭射中头部,动作干净利落,引得大家一阵鼓掌。
马风宇是最后一个。他被安排解决仓库旁的“丧尸”,那里光线暗,假人藏在木箱后,突然扑出来时,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随即想起杨振平的话,猛地举起盾牌撞过去,接着用木棍狠狠砸向假人头部。虽然动作还有点狼狈,但他做到了,退回来时,他看了陈鑫一眼,后者冲他点了点头,他嘴角悄悄扬了扬。
训练结束时,所有人都累得满头大汗,衣服被汗水浸透,却没人抱怨。林溪的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却还在回味射箭的感觉;小雅拿着玩具弓,兴奋地跟妈妈说自己射中了几次;马风宇坐在地上,揉着发酸的肩膀,眼神里的犹豫少了许多。
“休息十分钟,然后各干各的活。”陈鑫拍了拍手,声音带着点沙哑,“记住今天练的,遇到真丧尸时,别慌,按方法来。”
十分钟后,农场恢复了忙碌的节奏。王天凯扛着木材往哨塔走,他要在今天完成哨塔的最后加固;老周则去了水电站,太阳能板的线路还需要调试;林溪和李梅、方翠兰提着水桶去菜地,早上新栽的菜苗该浇水了;杨振平帮着时敬发收拾训练用的靶子,嘴里还在念叨着谁的动作不标准;马风宇没回宿舍,他主动去了鸡棚,帮着清理鸡粪,动作熟练了许多。
陈鑫站在广场中央,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踏实了许多。训练的效果比他预想的好,尤其是马风宇和李梅母女,进步明显。末世里,光有物资和安全的据点还不够,每个人都得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这样团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他走到仓库,准备看看那些半成品菜的储存情况,刚进门就看到小雅在帮林溪整理物资,小姑娘踮着脚尖,把袋装的白菜丝摆得整整齐齐,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鑫叔叔!”看到陈鑫,她兴奋地举起一袋肉馅,“妈妈说中午包包子!”
“好啊,”陈鑫笑了,“到时候鑫叔叔多吃两个。”
林溪也笑着说:“多亏了你们找到这些菜,不然我们还在啃玉米饼呢。”她看了眼正在认真干活的李梅,补充道,“李梅嫂子很能干,菜种得好,包包子也厉害。”
李梅腼腆地笑了笑:“都是大家帮忙,我一个人可做不来。”
陈鑫看着她们,心里暖暖的。训练带来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团队凝聚力的增强。以前大家虽然一起求生,却总隔着层隔阂,现在经过共同的训练和劳动,那份疏离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默契和信任,像青牧农场的菜苗一样,在阳光下悄悄生长。
中午吃饭时,方翠兰果然蒸了一大锅包子,白菜肉馅的,香气飘满了整个农场。大家围坐在仓库门口,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包子,笑着聊着早上训练的趣事,杨振平模仿马风宇刚开始僵硬的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马风宇也没生气,反而自嘲道:“现在肯定比那时候强多了。”
陈鑫看着这一幕,咬了口包子,温热的馅料在嘴里化开,带着淡淡的幸福感。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训练,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像现在这样,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午后的阳光透过白杨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的哨塔传来王天凯敲击木板的声音,水电站方向隐约传来发电机的嗡鸣,菜地那边飘来方翠兰和李梅的说笑声。青牧农场的日常,在训练后的默契中,变得更加踏实而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