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因为李承乾的“新政”,而彻底沸腾了。
无数的佃户和流民,在“总司”的组织下,欢天喜地地,丈量着那些即将属于自己的土地。
整个江南的底层社会,都爆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他们将太子李承乾,视若神明,家家户户,都为其立起了长生牌位,日夜焚香叩拜。
民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东宫,疯狂地汇聚。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整个江南士绅地主阶级的,一片哀嚎与深入骨髓的仇恨。
“官绅一体纳粮”!
“清查所有非法兼并之土地”!
如柄最锋利的刀,狠狠地,插在了他们的心窝子上!
这不仅仅是割肉,这简直是,要将他们,连皮带骨,都给吞下去!
一时间,无数封写满了血泪控诉的“告状信”,通过各种秘密渠道,雪片一般,飞向了长安。
他们,告的不仅仅是太子李承乾。
更是,那些在太子的“纵容”下,敢于挑战他们权威的“刁民”!
以及,那些在狄知逊的屠刀下,因为“阻碍新政”而被抄家灭门的“倒霉蛋”!
长安城,再次被江南的风暴,所席卷。
甘露殿。
李世民,看着面前,那堆积如山的,来自江南士族的“弹劾奏疏”,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的身旁,站着晋王李治。
李治,此刻正一脸“悲愤”与“痛心”地,向他的父皇,哭诉着。
“父皇!您……您要为江南的士绅们,做主啊!”
李治的声音,带着哭腔,“太子大哥他……他疯了!他,在江南,倒行逆施!将那些,本该上缴国库的查抄田产,尽数,分发给了那些泥腿子!他,这是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啊!”
“如今,江南之地,士绅离心,民怨沸腾!长此以往,江南将不再是我大唐的江南!而是,他太子李承乾一人的江南啊!”
“父皇!若不及时制止,恐……恐酿成,动摇国本之大祸!”
他这番话,句句,都打在李世民,最敏感也最忌惮的地方。
而另一边,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官员,和以孔颖达为首的山东士族官员,这一次,竟然诡异地,站在了同一阵线上!
也纷纷上奏,弹劾太子“不尊礼法,妄动国本,以酷烈之手段,欺压士绅,非仁德储君所为”。
李承乾在江南的改革,已经,触及到了,他们这个,整个“士绅地主阶级”,最核心的利益!
他们必须联合起来,将这股,可怕的“歪风邪气”,给按下去!
一时间,整个朝堂,对太子的弹劾之声,甚嚣尘上。
仿佛,李承乾,已经成了,一个即将颠覆大唐社稷的千古罪人。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
他的心中,怒火也在熊熊燃烧。
他确实,没有想到,李承乾的手段,会如此之“绝”!
他让李承乾去江南,是让他去“安抚”,是让他去“平衡”。
可他,倒好!
直接,将整个江南的桌子,都给掀了!
这,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父皇?还有没有,朝廷的法度?!
但是,愤怒归愤怒。
李世民,并没有立刻下令,去制止李承乾。
因为,另一份,由户部尚书戴胄,和新任国子监博士马周,联名呈上的奏疏,正静静地,躺在他的御案之上。
这份奏疏上,没有控诉,没有弹劾。
只有,一连串,让李世民,这个务实的君主,都感到触目惊心的数字。
“……自太子殿下,在江南,推行改革半月以来。江南道,各州县,主动向官府,登记入籍之‘隐匿人口’,已达,三十余万!”
“……更重要的是,百姓们在得到土地之后,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他们自发组织,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据最保守估计,明年,整个江南道的粮食总产量,将……倍增!”
“……民间,再无流民。百姓,夜不闭户。所有青壮,皆有其业。所有孩童,皆盼入学。其景象,堪比……上古三代之盛世!”
这份奏疏的最后,是戴胄和马周,这两位,最务实、最清廉的能臣,共同的八个字的评语。
“经天纬地,利在千秋!”
李世民,手握着这两份,内容截然相反的奏疏。
一份,是王公大臣,士族领袖的“血泪控诉”。
一份,是国之能臣,对一场“盛世”的真实描绘。
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之中。
他,该信谁?
是该,维护那些能为他巩固统治的“士绅阶级”的利益?
还是该,支持那个能为他带来无尽财富和粮食,赢得万千民心的……儿子?
就在此时,内侍再次通报。
“启禀陛下,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卫国公李靖,八百里加急军报!”
李世民精神一振!
“快!呈上来!”
军报,被火速送到御案之上。
李世民展开一看,那张,一直阴沉的脸上,瞬间,爆发出,无比灿烂的,狂喜的光芒!
“好!好!好一个李靖!好一个大唐军神!”
军报上写着:
李靖,率领西征大军,利用太子殿下所献之舆图,及“三三制”等新式战术,长驱直入,五战五捷!
于三日前,在“柏海”(今青海湖),一举击溃吐谷浑主力!并于阵前,生擒吐谷浑可汗慕容顺!
其后,大军更是,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如今,已攻占吐蕃东部门户,兵锋直指其国都逻些城(今拉萨)!
松赞干布,闻风丧胆,已派使者,前来求和!并承诺,永不再犯大唐边境,愿献上牛羊千头,黄金千两,以求,陛下,息雷霆之怒!
大唐,西境之危,已然……尽解!
而军报的最后,李靖,这位老成谋国的军神,还特意,加了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附笔”。
“……另,随军出征之东宫校尉罗通等人,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其所用之‘三三战术’,灵活机变,尤善山地作战,在此次平叛之中,屡建奇功。臣以为,此战术,当可推行全军。此皆赖……太子殿下,教导有方也。”
轰!
李靖的这封捷报,以及那最后一句,看似“无心”的附笔。
如同一道,最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大殿之内,所有正在弹劾太子的官员的脸上!
也如同一颗,最重的砝码,压在了,李世民心中,那杆本已摇摆不定的天平之上!
他李世民,再次看到了,他那个儿子,那神鬼莫测的布局能力!
东宫,赠图李靖,是“阳谋”!
南下,改革江南更是“阳谋”!
一个,为他打下了,安定的西部边陲!
一个,为他创造了,富庶的江南钱粮!
文治,武功!
内政,外交!
一贬再贬,看似已经“毫无威胁”的儿子,竟在不知不觉之间,用两步,看似毫不相关的“闲棋”,为他,为整个大唐,立下了,足以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
李世民,缓缓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他的目光,扫过殿下那些,早已面如死灰,噤若寒蝉的王公大臣。
又看了一眼,那个脸色同样惨白,身体,在微微发抖的晋王李治。
最终,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充满了疲惫,充满了无奈,却又不得不做出,决断的表情。
“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响彻了整个甘露殿。
“江南‘经济与改革总司’,所推行之一应新政,乃是利国利民之善举。朕,心甚慰之。当,全力支持,任何人,不得妄加阻挠!”
“至于,那些,所谓的‘士绅控诉’……”
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厌恶。
“……不过是,一群被新政,触动了利益的,跳梁小丑的,无稽之谈罢了!”
“着大理寺,严查!在此次改制中,敢于妖言惑众,阻碍国策者,一律以重罪论处!”
“另外……”
李世民看着李治,缓缓说道。
“……雉奴,你也累了。便不必再兼理户部之事了。”
“回你的晋王府,好好的,给朕……读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