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美联邦的星际之门地基刚挖到地下百米时,薛逸辰的个人终端突然弹出一道蓝色光幕,科技系统的晋级任务列表在极乐星环的主控屏幕上缓缓展开。屏幕周围,东域与华夏的科学家们围拢过来,目光落在那五项标注着“2级文明前置技术”的条目上,呼吸都不由得放轻了些。
“反物质能源技术。”薛逸辰指尖轻点第一条,光幕瞬间展开三维模型——一团幽蓝色的反氢粒子在磁场中悬浮,与旁边的正氢粒子接触的刹那,爆发出比恒星核心更炽烈的光芒。模型下方的数据显示:【1克反物质与物质湮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0吨标准煤,可驱动飞船以0.8倍光速飞行1200光年】。
叶千雪调出太阳系的星图,在边缘画了一道红线:“这是我们当前飞船的极限航程——50光年,用可控核聚变驱动。要走出太阳系,反物质能源是绕不开的坎。”她指着模型中湮灭产生的能量流,“关键是储存技术,反物质接触任何正物质都会湮灭,需要绝对真空的磁约束容器,这得用到微观粒子操纵技术来制造。”
第二条“量子传输技术”被点开时,屏幕上出现了两组纠缠态的量子云。当薛逸辰改变其中一组的自旋方向,另一组在3光年外的模拟位置同步发生了变化。“不是实物传送,是信息的量子态重构。”永恒推了推面具,“比如将宇航员的身体数据转化为量子信息,在火星基地重新组合,理论上零延迟,但需要破解量子纠缠的稳定性——目前我们的技术只能传输单个粒子,要传送复杂生命体,误差率必须控制在10的负36次方以下。”
华夏的科学家们在天空之城同步接收着数据,一位年轻研究员突然举手:“这和我们正在研发的量子通信有什么区别?”屏幕上立刻弹出对比图:【现有量子通信:传递二进制信息,速率1.2tb\/s;量子传输技术:传递物质量子态,理论速率无限,是文明星际扩张的核心基建】。
“反引力技术。”薛逸辰点开第三条,光幕中浮现出地球的引力场模型,一道紫色力场垂直穿过地核,所过之处,苹果不再下落,而是悬浮在空中。东方光芒调出月球基地的报告:“我们现在离开地球需要火箭推进,克服11.2km\/s的第二宇宙速度,反引力技术能直接抵消引力场,到时候……”她比划了一个手势,“像坐电梯一样去月球,能耗降低99%。”
主控屏幕突然分屏,左侧显示着北美联邦的星际之门设计图,他们仍在为克服地球引力的发射轨道争论;右侧则是反引力技术的模拟——一艘小型飞船在力场托举下,平稳地从地面升入电离层,全程没有任何推进器喷射。
“脑机接口技术。”第四条展开时,屏幕上出现了一颗正在与机械臂连接的大脑模型,神经元与芯片的接口处泛着银色的光。“不仅是意识控制设备。”薛逸辰的声音带着一丝郑重,“系统提示,这项技术的终极形态是‘意识数字化’——将大脑的860亿个神经元数据上传,摆脱肉体限制,理论上实现永生。”
极乐星环的医疗舱里,正躺着一位志愿者,他的太阳穴贴着两枚芯片,正用意识操控着远处的机械臂组装零件。“目前能实现简单指令传输,”监控医生汇报,“但记忆移植、情感模拟这些高阶功能,还需要破解意识的量子编码。”
最后一项“微观粒子操纵技术”被点开时,所有屏幕突然暗了下去,只剩下一个不断放大的碳原子模型。当放大到10的负15次方米时,原本无序的电子云开始按照指令排列,形成一个稳定的正十二面体。“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叶千雪的声音带着惊叹,“反物质容器的内壁、量子传输的编码器、反引力场的发生器……都需要在亚原子层面定制粒子结构。”
薛逸辰看着屏幕上那组完美的正十二面体,突然想起科技系统发布任务时的提示:【2级文明的核心,是从“利用自然”到“定义自然”】。他抬头看向窗外,电离层外的紫色保护罩泛着淡淡的光,而更远处的星海,正等待着一个掌握了这些技术的文明去探索。
主控屏幕上,五项技术的进度条同时从0%开始跳动,旁边标注着系统评估:【预计研发周期:7地球年。完成后,文明等级将提升至1.8级,解锁2级文明申请资格】。
此时,北美联邦的星际之门地基刚浇筑完第一桶混凝土,特朗普正对着镜头宣布:“我们的百年计划,第一步已经完成!”而在他看不见的电离层深处,通往2级文明的技术齿轮,已经悄然开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