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雨丝裹着泥土香,漫过林默棋艺馆的青瓦,馆后山坡的“洪荒棋脉泉”正汩汩冒泡,泉底沉着块带纹路的陨石,经检测是四十亿年前的星际来客,石上的螺旋纹与林默棋谱的“守中螺旋”分毫不差,泉水漫过纹路时,会泛起淡金色的涟漪,像洪荒的脉在轻轻跳。周明轩蹲在泉边,看着周承宇将新发现的“太古棋痕”拓片铺在泉石上,拓片里的星轨与陨石纹重叠,像古人在洪荒时代就画好了棋路。
“爷爷,地质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玄武岩里,找到了与太爷爷‘势如破竹’棋路一致的裂隙结构,连形成年代都符合‘棋脉演化周期’,”周承宇举着全息扫描仪,红光扫过泉石,显出条贯穿地球内核的金色脉络,“他说‘脉是老祖宗埋的根,能扎进洪荒里’,原来真能贯得了天地初开时。”周明轩的指尖探进泉眼,凉意里裹着股韧,突然想起2129年的谷雨,全球科学家在泉边宣布“棋脉与地球生命同源论”,林默的虚拟影像笑着说“我就知道,棋早长在石头缝里了”,那时的惊叹与现在的泉鸣重叠,都是穿越洪荒的沉。
赵淑兰的藤篮里装着“贯脉棋”,是用连缀洪荒的物件拼的:太古火山岩雕的“帅”带着岩浆的流痕,寒武纪三叶虫化石磨的“马”刻着对称纹,林默用过的竹根“炮”盘着原生的节,外星的“星尘兵”裹着超新星的灰烬,每颗棋子泡在泉水里,都会渗出金色的丝,在水底缠成脉。老人把棋子分给围泉而坐的人,看外星访客用触须托着火山岩“帅”,泉里的金丝立刻缠上来:“林老师当年总说,‘脉要是断了茬,再深的根也发不了芽’,”她指着竹根“炮”上的疤,“你看这节,越盘越紧才叫真脉。”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编纂《洪荒棋脉考》,书中梳理出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的“脉之轨迹”:奇点的对称、星系的旋臂、dNA的双螺旋,都暗合林默棋脉的“平衡共生”原理,像条从洪荒牵到现在的线。“这就是林默先生说的‘脉贯洪荒’,”苏晚展开陨石拓片,“七十年的扎根,早把棋脉酿成了地球的筋骨。”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里,新添了“绵绵贯洪荒展”。展厅的地面是块“脉之水晶”,能看见放大千万倍的棋脉——从陨石纹到细胞分裂,从林默的落子轨迹到星系碰撞的轨迹,都在水晶里流动,像条没有起点的河。最中央的展台是个“脉之结”,收集了全球各地的“棋脉信物”:珠峰的冰芯、深海的淤泥、月球的岩屑,都穿在根金丝上,泡进泉水里,金丝立刻生出新的须,往信物里钻。小姑娘把自己的头发系在金丝上,看着须根缠上来,笑说:“太爷爷说‘脉是看不见的根,攥紧了就长在手里’,您看这结,连我都成了洪荒的一截。”
午后,“全球洪荒脉祭”在雨停后开始。没有祭品,只有众人把手伸进泉里,感受金脉的流动:地质学家说摸到了地壳运动的节奏,生物学家说触到了生命演化的韵律,当叙利亚的“林光”后代与以色列棋手的手在泉中相握,“洪荒棋脉泉”突然喷出丈高的水柱,金丝在水柱里缠成巨大的“脉”字,与天上的彩虹重叠,像洪荒在点头。
赵小远举着平板电脑跑来,屏幕上是“脉贯洪荒新事”:AI通过棋脉模型,成功模拟出十亿年前的“超级大陆棋阵”;探测器在火星的干涸河床里,发现与泉石纹一致的“守中脉”;最动人的是段视频,位失忆的老人摸到火山岩“帅”,突然说出句关于洪荒的古语,语言学家说“是棋脉在帮他记着根”。“您看这个!”男孩点开星图,银河系的旋臂竟与林默的“螺旋棋脉”完全吻合,天文学家说“这是宇宙在摆一局大棋”。
周明轩把“洪荒棋脉考”的原稿压在泉石下,抬头时,看见夕阳给“洪荒棋脉泉”镀上金边,金脉的影子在地上铺成网,老槐树的根须与网纹缠在一起,像棵扎根洪荒的树。“他这辈子没想着当创世神,”老人望着远处的山峦,“就想让人知道自己从哪来——你看现在,这根成了洪荒的绳,解不开。”
天快亮时,第一缕阳光照在“贯脉棋”上,火山岩“帅”的流痕在光里发亮,像岩浆正从洪荒流到现在。周明轩推开棋馆的门,看见石桌上的泉水凝成“脉”字,被晨风吹干的痕迹像条河,片带露的槐叶落在字尾,像给这洪荒长卷点了个逗号。
他知道,这是林默在说:看,棋脉真的绵绵贯洪荒了,从奇点的光到现在的泉,从我的竹根到洪荒的石,只要还有人愿意往深里扎,这脉就永远连着,长着,陪着人间把来路记成根,让每个时代的寻脉人都明白——最好的洪荒,不是遥远的故事,是能在骨头上摸到热,像这老槐树,根扎在四十亿年前的土里,叶还在现在的雨里绿,岁岁年年都给人间指个方向,说“来,这根,咱们接着守,守到洪荒尽头”。
市集的炊烟混着谷香升起,孩子们举着“贯脉棋”跑过青石板,笑声惊起檐下的燕,像衔着洪荒的脉往云里飞。周承宇在给“脉之结”添新信物,赵淑兰把刚蒸的谷雨糕分给早起的人,林思棋对着“脉之水晶”鞠躬,说“我们会让根扎得更深”。谷雨的风带着湿润,却吹不散满街的韧,那是棋脉酿出的味道,是根基的味道,是无论岁月多远,都永远让人心里有底气的人间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