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骤然停下,酒客们纷纷转头看去,低声议论。
谷易见到自己人被欺负,霍然站起身来。
萧业向他投去了一个克制的眼神,制止了他的冲动。
随后,萧业又看向了酒楼护卫胡远,胡远已冲至楼梯口,扶起了摔下楼的伙计。
“廖公子,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好狗不挡道!”
微醉的男声在楼梯上响起,接着便是一阵下楼的声音。
“公子慢点儿,小心摔着。”
“滚,公子我瞎吗?瞎吗?啊!”
萧业抬眼看去,一群奴仆阿谀奉承的簇拥着一个身着华服的年轻男子走下楼来。
那年轻人醉醺醺的,神态却是嚣张。看其面相,竟觉有些面善。
又听胡远怒道:“廖公子,你父亲虽是兵部尚书,但九曲阁也不是随便闹事的地方!”
萧业知道这是胡远在向自己介绍此人身份。原来是兵部尚书廖明章的儿子,怪不得看起来面善。
听说廖明章数个姬妾,只有正妻为他生下了儿子,因此对这个独子甚是宠爱,是京中有名的纨绔子弟。
那被扶起的伙计缓过劲来,捂着被踹的肚子对胡远说道:“他要姑娘们陪酒,我说九曲阁没这规矩…”
廖宗佑一把推开身边搀扶的奴仆,豪横接口道:“以前没有,从今日起便有了!”
话音刚落,就听一个粗犷的声音带着怒气吼道:“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萧业听出了这声音是樊兴,仍是不动声色的饮着酒。
“狗奴才!一个臭掌柜也敢跟小爷叫板!”
廖宗佑骂着,拎起一个食案就砸了过去!
樊兴闪身躲开,霎时两方便动起手来,打作一团!
“公子,打起来了!”谷易看的心焦,向萧业低声请示。
萧业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也给谷易斟了一杯,声音毫无波澜,“坐着。”
谷易捏紧了拳头,端起酒杯一口干了。
萧业则自在的品着酒,像寻常酒客一般看着戏。
两方人马拳拳到肉,空中酒菜桌椅乱飞。大堂里的酒客比看歌舞还激动,全都在一旁围观,连二楼雅间的客人也都闻声走了出来,居高临下的看着热闹。
萧业一直稳坐如山,但也没耽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他见樊兴在争斗没多久时,便溜出门去,知道他是去歧国公府搬救兵了。
这座酒楼以慎文忠的名义修建,之所以在京中安稳了五年生意兴隆,不仅仅因为每年都给沂州水灾捐银子,还因为每年都给歧国公府送银子。
所以萧业并不担心,毕竟齐王和歧国公府还需要慎文忠这个财神爷。
他抬眼扫了下状况,双方各有负伤。很显然胡远等人手下留情了,而且无人去动廖宗佑。
只是在围观的人群中,萧业瞥见了两个意外的身影——信国公何良牧和京中才子姚焕之。
这两人神情略微严肃,特别是何良牧一脸寒霜,不像一般酒客看得兴起。
在一片混乱中,廖宗佑拎了一壶酒,冲到了酒楼中的歌舞台上。
台上歌姬和乐师们见状,纷纷逃散。但一个歌姬逃跑不及,被其抓在手里,猛灌了一通酒!
“喝!给小爷喝!喝了重重有赏!”
那歌姬拼命挣扎,连声求饶,“廖公子,饶了奴家!”
廖宗佑正耍着酒疯,哪里肯松手,拉扯之间便将那歌姬的衣衫扯落,露出胸前的一片雪白。
廖宗佑本就狂性大发,顿时又起了色心,众目睽睽之下,扔掉了手中酒壶,便去轻薄那歌姬。
“公子!”谷易见此情景,双手紧握成拳,只等萧业点头同意。
萧业端着酒杯的手有一瞬的僵硬,但他面上仍是波澜不兴,不动声色的瞥了眼二楼上围观人群一眼。
见人群中的何良牧正怒目而视,便又悠哉的品起酒来。
心中则默数着:一,二,三…
突然,一把折扇从二楼飞了下来,正砸在施暴的廖宗佑头上!
接着一个人影从二楼跳下,一脚踹飞了廖宗佑,随即脱下外袍罩在了那受辱的歌姬身上。
来人正是何良牧,萧业暗暗松了一口气,心中默道:还有些血性。
这时,二楼的楼梯上也急急下来了一俊秀公子,是姚焕之。
他一边叹惋连声埋怨着何良牧,一边快步越过廖宗佑,去捡那把折扇。
“你看你,我说给你找把趁手的东西,你非不听,我这把扇子可是今日才画的。你看这沾上了酒水,好好的骏马变得猪狗不如了!”
围观的人群听了这暗骂廖宗佑的话,哄堂大笑起来。
萧业也不禁莞尔,姚焕之是大周有名的才子,虽屡试不第,但才名在外,听说一张嘴更是能言善辩。
三年前,南楚使团来访。姚焕之与来使中一名博学少年在金殿之上辩论三天三夜,难分胜负。
与当时以武取胜使团的镇南将军之子陆元咎并称“文武风流”,
被皇帝盛赞道:“大周少年文当如姚焕之能兴国,武当如陆元咎能安邦!”
“武风流”萧业还未得见,但“文风流”这已是第二次打照面了。
廖宗佑自然也听出了姚焕之在骂自己,爬起来一脚踩住了那把折扇,揪住姚焕之的衣领怒道:“姚焕之,你算什么东西!竟敢暗算我!”
姚焕之连连摆手,一副冤枉状,“廖公子,你被打了,我丢了一把扇子,我也是受害人。你看,打你的人是那位。”
姚焕之说着,指了指凛然而立的何良牧。
萧业倒没想到姚焕之这么轻易就把何良牧卖了,正要看其后续如何时,却见那指过何良牧的指头又对准了自己。
“廖公子若不信,可以问问这位——大理寺卿萧大人!”
姚焕之说的声音极大,萧业不禁莞尔,将火引到自己身上,看来姚焕之对自己的置身事外相当不满。
楼上楼下的酒客听说现场还有一位大理寺卿,不禁惊叹连声,议论纷纷。
萧业办了“户部盗银案”,公正严明、不畏权势、不讲情面的名声可是在京中响当当的了!
这下有好戏看了,一个兵部尚书之子,一个信国公,一个大理寺卿,一个大周才子,还有现场众多的旁观者,这个大闹酒楼的案子要如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