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六年的春分,长安城下了一场百年罕见的桃花雪。太极殿前的白玉阶上,李世民驻足凝视着掌心融化的雪瓣,忽然对身侧的李承乾道:\"朕记得你十岁那年,也曾下过这样的雪。\"
李承乾心头微震。那正是他穿越而来的第一个冬天,当时为掩饰对唐制不熟,他故意在雪地里背诵《左传》佯装勤学。如今六年过去,那些刻意为之的表演,早已化作真实的学识沉淀在骨血里。
\"儿臣当时不懂事,还缠着父皇要堆雪貔貅。\"太子笑着替皇帝拢紧狐裘。这个动作让李世民目光一软——长子今年不过十七,监国时的杀伐决断与此刻的少年稚气,竟奇妙地融于一身。
\"陛下!\"急促的脚步声打破温情,房玄龄捧着岭南急报踉跄奔来,\"冯盎病危!俚僚各部正推举其侄冯智戣为帅!\"
殿前春风骤然凝滞。李承乾看见父亲指节泛白——高州都督冯盎坐镇岭南三十载,是朝廷羁縻百越的关键。若冯氏生乱,刚遭大食侵袭的广州港恐再生变数。
\"拟旨。\"李世民沉吟片刻,\"晋冯智戴为高州刺史,即刻赴任。\"
这招精妙至极。冯智戴乃冯盎嫡子,自幼在长安为质,与太子交好。用他制衡堂兄,既全了冯氏颜面,又保朝廷权威。但李承乾注意到,父皇拟完旨意后,目光久久停留在岭南地图的某个角落——那是钦州湾,冯氏与林邑国的秘密贸易通道。
东宫崇文馆内,冯智戴捧着诏书的手微微发抖。这个二十出头的岭南青年,长安官话说得比俚语还流利,腰间玉佩已换成唐制的蹀躞带。
\"殿下,我离乡十二载...\"他喉结滚动,\"此番回去,族人怕只当我是朝廷鹰犬。\"
李承乾将一枚特制铜钱塞进他手中:\"所以你要带着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回去。\"铜钱正面是\"开元通宝\"字样,背面却刻着微型海图——标注着自钦州至占城的隐秘航线。
三日后启程时,冯智戴的行囊里除了朝廷赏赐,还有三件特殊物品:都护学堂编撰的《岭南药用植物图鉴》、刘神威调配的疟疾药方,以及一台改良过的筒车模型。太子亲自送他到灞桥,临别轻声道:\"记住,你要做的不是朝廷说客,而是能带族人发财的冯家郎君。\"
这番布置很快收到奇效。两个月后,冯智戴传回密报:他借防治瘴疠之名推广药方,又借筒车灌溉赢得酋长支持,如今已控制钦州七成盐场。更妙的是,他用海图与林邑国达成协议——以唐军保护商路为条件,换取对方停止支持冯智戣。
\"太子这一手,倒是深得陛下真传。\"杜如晦在政事堂赞叹。
李世民摩挲着密报上那个铜钱印记,却问了个古怪问题:\"你们觉得,承乾对岭南...是否过于熟悉了?\"
五月端午,广州港的龙舟赛上出现了奇景:三艘漆成朱红色的唐军战船,竟与波斯商船并驾齐驱。船头指挥的粟特少年阿罗憾,半年前还是都护学堂的算学弟子,如今已是市舶司最年轻的录事参军。
\"按殿下教的'三三制',每条番船配三名译者。\"阿罗憾向巡察使展示登记册,\"波斯人记账,唐人监工,林邑人验货。\"这种相互制约的法子,让走私硝石者无所遁形。
但真正的杀招藏在黄昏后的码头上。当大食商人偷偷卸货时,突然冲出数十名俚人水手——他们拿着冯智戴颁发的\"缉私赏格\",将走私船扣了个正着。搜查时,有人在底舱发现十套古怪的皮甲,遇水反而膨胀变硬。
\"这不是大食的工艺。\"随船太医署学员惊呼,\"皮质处理手法像极了吐蕃的牦牛甲!\"
消息传回长安时,李承乾正在检阅神机营新装备。听到\"吐蕃\"二字,他手中火铳差点走火——历史上松赞干布正是在贞观十六年发动侵唐战争!
\"查!最近半年所有与吐蕃有关的商队!\"
三司联查的结果令人毛骨悚然。在河西走廊截获的商队中,搜出大量伪装成茶叶的铅块;鸿胪寺记录的吐蕃使团人数,比实际入京者多出十二人;更可怕的是,有突厥战俘指认,在吐蕃大营见过河东裴氏的匠人指导铸造攻城槌。
\"好一出声东击西。\"李世民在军事会议上冷笑,\"大食攻海路,吐蕃扰陆路,突厥再趁火打劫。\"
李承乾凝视着沙盘上犬牙交错的势力标记,忽然想起现代地缘政治学的\"陆权论\"。他鬼使神差地提议:\"可否联姻吐谷浑?其国横亘吐蕃北进要道...\"
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果然见侯君集等人面露讥诮——吐谷浑王诺曷钵今年才十岁,谈何联姻?
\"太子殿下倒是深谋远虑。\"李世民似笑非笑,\"不过朕听说,吐谷浑可汗有个年方十四的妹妹...\"
七月初七乞巧节,大明宫里张灯结彩。弘化公主入京的消息,让五姓七望的贵女们绞碎了帕子——这个吐谷浑公主不仅获赐国姓,更被皇后认作义女。
\"大哥你看!\"晋阳公主拉着李承乾偷看宴席,\"弘化姐姐的步摇和我的是一对呢!\"
李承乾顺着妹妹手指望去,只见那异族公主正用流利汉语与命妇们交谈,发间金步摇随着动作轻晃,竟与晋阳头上那支形制相同——这正是他向将作监提议的\"姊妹簪\",用首饰暗喻唐与吐谷浑的盟约。
宴席进行到一半,变故突生。当弘化公主起身献舞时,权万纪突然高声道:\"听闻公主擅骑射,何不展示番邦绝技?\"这明摆着要胡女出丑。
弘化还未应答,晋阳公主却蹦下席位:\"我和姐姐一起射!\"小丫头拽着弘化就往殿外跑,惊得女官们追都追不上。
箭场上,弘化三箭皆中红心。轮到晋阳时,小公主突然扭头:\"权大夫,你站到靶子旁边好不好?\"在众人哄笑中,权万纪脸色铁青地退到廊柱后。
李世民抚掌大笑:\"好!朕今日就效仿汉朝故事,封弘化为金城郡主,赐婚...\"他故意停顿,目光扫过群臣,\"吐谷浑可汗诺曷钵!\"
殿中哗然。这等于宣布弘化将以姑母身份嫁回故国,既全了礼制,又巩固联盟。李承乾注意到,父皇说这话时,眼睛看的却是吐蕃使臣所在的方位。
中秋前夕,凉州都督急报:吐蕃二十万大军陈兵松州,其先锋已至白水涧。更诡异的是,吐蕃军中竟有会操作投石机的汉人匠师。
军事会议上,老将们为出兵数量争得面红耳赤。李承乾安静地听着,突然在沙盘上插下一面蓝色小旗——那是吐谷浑境内的库山隘口,历史上侯君集曾在此大破吐蕃。
\"殿下怎知此地险要?\"李靖敏锐地发问。
\"《汉书·地理志》有载:'库山者,湟水之源,一夫当关...'\"李承乾急中生智引经据典。他当然不能说,这是后世军事学家分析的吐蕃补给线咽喉。
李世民突然打断:\"太子随军观战。\"
九月初,当唐军主力抵达洮州时,前线传来骇人战报——吐蕃人使用了一种会爆炸的箭矢,竟将松州城墙炸开缺口。李承乾在营帐中验看箭簇残片,发现里面填装的不是普通火药,而是混入了金沙的硝石炸药。
\"是河西走私的铅块提纯的!\"刘神威检测后惊呼,\"这种配比...与陛下所中之毒同源!\"
决战前夜,李承乾被传召至中军大帐。李世民正在擦拭一把陌刀,刀光映得他眉间皱纹愈发深刻:\"知道朕为何带你出征吗?\"
\"儿臣...\"
\"六日前你修改粮道时,引用了《卫公兵法》的'险途速运法'。\"皇帝突然抬眼,\"但李靖这部兵书,尚未完稿。\"
帐外秋风呜咽,李承乾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