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繁花似锦。
李承乾站在鸿胪寺新建的\"四夷馆\"前,看着一队皮肤黝黑的异域使者缓缓入内。这些人头缠彩巾,耳戴金环,身披色彩艳丽的纱丽,正是来自南海诸国的使团。
\"殿下,这是室利佛逝国王子蒲罗中。\"鸿胪寺少卿引荐道,\"他们漂洋过海三个月,特来朝见天可汗。\"
那王子约莫二十出头,面容俊朗,见到李承乾立即行了一个古怪的礼节,然后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太子殿下千秋!小国仰慕大唐风华,特来朝贡!\"
李承乾微笑颔首。自从去年那三个漂流到流求的室利佛逝水手回国后,关于大唐的传说就在南海不胫而走。如今亲眼见到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不禁心潮澎湃——海上丝绸之路,终于要迎来真正的开拓者了。
\"王子远来辛苦,请先歇息。明日大朝会,孤引你觐见父皇。\"
回到东宫,李承乾立即召见去年那三个水手中的一人——如今已在大唐担任通译的苏莱曼。
\"室利佛逝国情况如何?可曾探听清楚?\"
苏莱曼恭敬行礼:\"回殿下,室利佛逝位于南海最大岛屿上,控制着东西海路要冲。其国富庶,盛产香料、珍珠、象牙。国王听说大唐威名,特意派王子来探虚实。\"
\"可有其他使团同行?\"
\"有!\"苏莱曼兴奋地说,\"还有来自占城、真腊的使者,不过他们走陆路,要晚些时候到。\"
李承乾眼前一亮。占城、真腊位于中南半岛,是陆上通往天竺的要道。若能与这些国家建立联系,大唐的影响力将直抵印度洋!
\"备厚礼,好生款待。另外,传令将作监,加紧印制《大唐图志》,准备赠予各国使者。\"
次日大朝会,太极殿前旌旗招展,仪仗森严。当那些身着奇装异服的南海使者步入大殿时,文武百官无不侧目。
\"室利佛逝国王子蒲罗中,拜见天可汗!\"年轻的王子跪伏在地,双手奉上礼单,\"谨献象牙十对、珍珠百斛、龙涎香五十斤...\"
李世民端坐龙椅,威严而不失亲切:\"王子远来辛苦。朕闻南海风光殊异,不知与中原有何不同?\"
蒲罗中恭敬答道:\"回陛下,小国地处热带,四季如夏。百姓以舟楫为家,以商贸为业。若论繁华,不及天朝万一;但香料珍珠,或可入陛下法眼。\"
朝臣们对这番不卑不亢的回答颇感意外。李承乾却暗自点头,这王子谈吐不凡,显是受过良好教育。
\"陛下!\"礼部尚书王珪出列奏道,\"南海蛮夷,向来不习王化。今主动来朝,足见陛下威德远播。臣请设宴款待,以示天朝恩泽。\"
\"准。\"李世民颔首,\"另赐室利佛逝国王丝绸百匹、瓷器千件,以表朕心。\"
退朝后,李承乾特意邀请蒲罗中到东宫做客。酒过三巡,王子渐渐放下拘谨,畅谈起南海风情。
\"太子殿下可知,从我国向西航行月余,可到一个叫'天竺'的国度?\"蒲罗中眼中闪烁着向往,\"那里佛法昌盛,城池宏伟,与大唐不相上下。\"
李承乾心头一震。天竺!那是玄奘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的佛国,若能通过海路直达...
\"王子可曾去过?\"
\"惭愧,未曾。\"蒲罗中摇头,\"但我国商船常往来其间。若殿下有意,小臣愿为向导。\"
李承乾强自按捺激动:\"此事容后再议。不知王子此次来唐,除朝贡外,还有何打算?\"
蒲罗中略一犹豫,低声道:\"实不相瞒,我国西边有个叫'诃陵'的强国,常来侵扰。父王派小臣来,一是朝贡,二是...想求天朝庇护。\"
李承乾若有所思。南海诸国林立,互相攻伐实属常态。若能借此机会...
\"王子放心,大唐向来以德服人。待朕禀明父皇,或可派使者调解。\"
蒲罗中大喜过望,再三拜谢。谈话间,他无意中提及南海许多岛屿都盛产香料,价比黄金,听得在座的大唐官员两眼放光。
送走蒲罗中,李承乾立即召来心腹议事。
\"殿下,此乃天赐良机!\"马周兴奋地说,\"若能打通南海商路,不仅香料可得,更能扬我国威于异域!\"
\"不错。\"李承乾点头,\"但贸然南下,风险太大。不如先派使者随蒲罗中回国,探明虚实。\"
\"臣举荐一人。\"马周献策,\"司农寺丞贾耽精通地理,曾编纂《海内华夷图》,是最佳人选。\"
李承乾眼前一亮。贾耽!这可是历史上着名的地理学家,由他出使再合适不过。
\"好!即刻传贾耽来见。\"
就在李承乾筹划南海之行时,又一个惊喜传来——岭南节度使奏报,占城、真腊使团已到广州,不日将抵长安!
贞观十五年夏,长安城迎来前所未有的热闹。南海诸国使者齐聚鸿胪寺,各种奇装异服、古怪语言让人目不暇接。李世民特意下诏,在朱雀大街举办\"万国博览会\",让各国展示特产,互通有无。
展会当日,人山人海。室利佛逝的香料、占城的象牙、真腊的犀角...琳琅满目的异域珍宝让长安百姓大开眼界。而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同样引得外邦使者啧啧称奇。
李承乾陪着李世民巡视展会,不时为皇帝解说。当看到一株通体赤红的珊瑚树时,李世民不禁赞叹:\"南海物产之丰,实超朕想象。\"
\"父皇,这才只是冰山一角。\"李承乾低声道,\"据儿臣所知,更远的西方还有大食、波斯等国,其富庶不亚于中原。\"
\"哦?\"李世民来了兴趣,\"你从何处得知?\"
\"那些南海商人常往来东西,见多识广。\"李承乾指向不远处一群卷发深目的胡商,\"那些是大食商人,他们从更远的西方来。\"
正说着,一个身着白袍的大食商人突然上前,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尊贵的皇帝陛下,小人赛义德,来自巴格达,谨献上家乡特产。\"
他捧上一个精致的银盒,里面装着一种黑色液体,散发着奇特香气。
\"这是...?\"
\"石油,陛下。\"赛义德解释道,\"可燃烧照明,亦可入药。我国称之为'魔鬼的汗水'。\"
李承乾心头一震。石油!这可是工业的血液啊!虽然现在只能简单利用,但...
\"父皇,此物大有用处。\"他低声说,\"可命将作监研究其用途。\"
李世民虽不明就里,但见儿子如此重视,便欣然收下,并厚赏使者。
展会持续了整整十日。期间,李承乾几乎每日都邀请各国使者到东宫饮宴,暗中搜集南海情报。通过拼凑各方信息,一幅清晰的南海图景在他脑海中成形——从广州出发,经占城、室利佛逝,可直达天竺;再往西,则是大食、波斯,乃至更遥远的拂菻(东罗马帝国)。
\"殿下,贾大人求见。\"展会结束后的一个清晨,杜荷前来禀报。
贾耽风尘仆仆,显然刚从外地回来:\"殿下,臣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使南海。\"
李承乾满意地看着这位年过四旬的学者:\"贾卿可有具体计划?\"
\"臣拟先随蒲罗中赴室利佛逝,再转道占城、真腊,最后尝试前往天竺。\"贾耽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此行除修好各国外,臣将详细记录航道、风土,为日后海贸铺路。\"
\"善!\"李承乾拍案,\"孤已奏请父皇,授你'南海宣慰使'之职,持节出使。另外...\"他压低声音,\"特别注意各国兵力、港口情况,但不要显露意图。\"
贾耽心领神会,郑重应下。
就在使团准备启程之际,一个意外插曲发生了——蒲罗中王子突然病倒,高烧不退!
\"怎么回事?\"李承乾闻讯立即赶往四夷馆。
馆内,随行的室利佛逝御医正用土法治疗,但效果不彰。王子面色潮红,神志不清,情况危急。
\"殿下,此症似疟非疟,太医署众医束手无策...\"鸿胪寺少卿擦着汗说。
李承乾仔细观察王子症状,突然想起岭南有一种\"瘴疟\",与眼前情形极为相似。
\"取青蒿来!\"
\"青蒿?\"众人愕然。
\"对,鲜青蒿捣汁,速速取来!\"
这是李承乾从后世知识中记起的偏方。青蒿素治疗疟疾,在现代已是常识。虽然唐代无法提纯有效成分,但鲜草汁液应该也有一定效果。
奇迹发生了。服下青蒿汁后,王子症状逐渐缓解,三日后竟能下床行走!
\"太子殿下救命之恩,小臣没齿难忘!\"蒲罗中跪地泣谢,\"室利佛逝愿永世为大唐藩属,绝无二心!\"
这场意外反而拉近了两国关系。当贾耽使团随康复的蒲罗中启程南下时,不仅带着丰厚的礼物,还有一份特殊的厚礼——《青蒿治疟方》。这是李承乾特意命太医署整理的,作为大唐送给南海诸国的礼物。
送别使团那日,李承乾站在广州码头,望着渐行渐远的船队,心潮澎湃。这支由五艘大船组成的使团,不仅承载着和平使命,更肩负着开拓海疆的重任。他们的见闻,将决定大唐未来的海洋战略。
\"殿下,海上风浪险恶,贾大人他们...\"刘仁轨忧心忡忡。
\"无妨。\"李承乾目光坚定,\"贾耽非等闲之辈,必能不负所托。况且...\"他指向正在建造的更大战舰,\"待这些新船完工,我大唐水师将纵横南海,再无阻碍!\"
贞观十五年秋,李承乾回到长安。两仪殿内,李世民听完儿子的汇报,龙颜大悦:\"承乾此行,不仅结好南海诸国,更获青蒿奇方,造福苍生。朕心甚慰!\"
\"父皇,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在广州、交州设立市舶司,规范海贸。\"李承乾建议道,\"另外,可招募南海商人定居,教授水手远航之术。\"
\"准了。\"李世民点头,\"另外,朕决定在流求设立造船厂,就地取材,打造更多海船。\"
离开两仪殿,李承乾走在长长的宫道上,秋日的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帝国的疆域正在向南方无边的大海延伸。那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终将在他的推动下,成为现实。
\"殿下。\"马周匆匆走来,\"这是刚译完的《南海风物志》,记录了各国物产风俗。\"
李承乾翻开这本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着作,从香料到珍珠,从海图到星象,一个前所未有的海洋世界正徐徐展开。
\"传令国子监,增设南海语言课程。\"李承乾合上书卷,\"另外,命将作监设计更大的海船,准备来年探索更远的南方!\"
远处,钟声悠扬,仿佛在为一个海洋帝国的崛起而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