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二年的春风吹过长安城头,李承乾站在将作监的试验场上,望着眼前这条特殊的道路——宽度是普通官道的三倍,路基深达五尺,分层夯筑,最上层铺着细碎的青石板,缝隙间灌以糯米灰浆。
\"殿下,这段驰道已经养护月余,可以试车了。\"白发苍苍的宇文恺拄着拐杖走来,指着远处一字排开的各式车辆。
李承乾微微颔首:\"开始吧。\"
首先上场的是传统的四轮马车。当满载货物的车厢在平整的驰道上飞驰而过时,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速度比在普通官道上快了近一倍,而且几乎没有颠簸。
\"好!\"李承乾抚掌赞叹,\"宇文先生设计的这种'三合土'路基果然不凡。\"
接着是改良过的\"快递马车\"。这种轻便的双轮车采用新式轴承和减震装置,由四匹快马牵引,专门用于传递紧急军报。当它如离弦之箭般冲过驰道时,计时官高声报出数字:\"一个时辰跑了八十五里!\"
场边顿时一片哗然。这个速度,意味着从长安到洛阳的八百里加急,现在只需一日便可抵达。
最后登场的是李承乾亲自设计的\"公交马车\"。这种可载二十人的大型车厢,由六匹马轮流牵引,沿途设固定站点上下客。
\"诸位请看。\"李承乾向围观的官员解释,\"这种马车每日定时发车,票价仅为普通马车的六成。若在全国推广,百姓出行将便利许多。\"
朝臣们议论纷纷。户部尚书首先发难:\"殿下,修筑这等驰道耗费巨大,仅长安至洛阳段就需百万工日...\"
\"澳洲金矿上月产出黄金两千两。\"李承乾早有准备,\"加上海贸税收,足够先修通京洛驰道。\"他转向工部尚书,\"宇文先生的勘测队不是已经规划好路线了吗?\"
工部尚书出列奏道:\"回殿下,勘测已完成。若采用分段修筑之法,征调沿途州县民夫,两年内可完工。\"
\"两年太久。\"李承乾目光坚定,\"一年半!必须在永徽六年中秋前贯通!\"
就在争议不休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场外传来:\"朕看一年半足矣!\"
众人回头,只见李世民精神矍铄地走来,身后跟着怀抱图纸的晋阳公主。
\"父皇!\"李承乾惊喜交加,\"您怎么...\"
\"如此盛事,朕岂能错过?\"老皇帝爽朗大笑,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兕子可是给朕看了详细计划,连每个月的进度都算好了。\"
小公主红着脸将图纸呈上:\"大哥,这是我根据宇文先生的勘测数据做的施工计划。若采用'分段承包、按量计价'之法,确实能在一年半内完成。\"
李承乾仔细翻阅图纸,只见上面不仅标注了详细路线,还设计了桥梁、涵洞的施工方案,甚至计算了所需石料、灰浆的数量。最令人惊讶的是,晋阳公主还设计了一套\"驿站系统\",每三十里设一换马站,确保车马不疲。
\"兕子...你...\"李承乾一时语塞,只能紧紧拥抱妹妹。
朝议最终决定:立即启动\"京洛驰道\"工程,由将作监统一标准,各州县分段承包。为激励民夫,实行\"按量计价\",多劳多得。
消息传出,沿途百姓踊跃报名。谁都没想到,这条特殊的\"驰道\",将悄然改变他们的生活。
三月三上巳节,工程正式开工。李承乾亲自到长安东郊主持奠基仪式。当第一块奠基石被嵌入路基时,围观的百姓发出震天的欢呼。
\"殿下,有波斯商人求见。\"仪式结束后,杜荷匆匆来报,\"说是有要事相商。\"
帐篷内,一位留着卷曲胡须的中年波斯人恭敬行礼:\"尊贵的太子殿下,小人从大食带回一个惊人的消息。\"他压低声音,\"大食人正在秘密改良投石机,据说射程远超以往!\"
李承乾与身旁的晋阳公主交换了一个眼神:\"多谢相告。作为回报,波斯商队可以优先使用即将建成的驰道。\"
五月里,李承乾在将作监设立\"驰道学堂\",专门培养工程人才。首批招收的百名学员中,有三成是工匠子弟,七成是通过新设\"算学科\"选拔的寒门学子。
\"殿下,世家大族又在抱怨取士不公。\"马周忧心忡忡地汇报。
\"让他们抱怨去吧。\"李承乾不以为意,\"等驰道通车,他们就会明白基建的重要。\"
果然,当第一段驰道在长安东郊建成,四轮马车飞驰而过时,连最顽固的世家家主都瞪大了眼睛。这种运输效率,是普通官道根本无法比拟的。
盛夏时节,晋阳公主主持的\"大唐第一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病人——拜占庭使者希拉克略。这位年迈的外交官患有严重的心疾,连孙思邈都束手无策。
\"用这个试试。\"小公主从药柜中取出一个瓷瓶,\"这是根据波斯医书改良的'救心丹',加入了天竺的蛇根草。\"
令人惊讶的是,服药不过半个时辰,希拉克略的病情就明显缓解。老使者激动地握住晋阳公主的手:\"公主殿下,您救了我的命!请允许我将拜占庭皇室珍藏的医书赠予大唐!\"
这场跨国医疗合作,催生了《中西合璧医典》的编撰工作。由晋阳公主牵头,孙思邈监督,数十位中外医师共同参与,堪称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八月十五中秋夜,李承乾在未完工的驰道旁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赏月宴\"。受邀的不仅有文武百官,还有参与筑路的民夫代表。当装饰一新的公交马车缓缓驶来时,百姓们发出阵阵惊叹。
\"诸位爱卿。\"李承乾举杯宣布,\"从今日起,每月十五,这辆'赏月车'都会免费搭载百姓游览。待全线贯通后,更将开通'平民班车',票价仅为普通马车的六成!\"
这一前所未有的惠民举措,赢得满堂喝彩。宴席散后,李世民将儿子叫到身边:\"承乾啊,知道朕最欣慰的是什么吗?\"不等回答,老皇帝自顾自地说,\"不是你修筑了驰道,不是你开拓了海疆,而是你始终记得让百姓共享成果。\"
李承乾眼眶微热:\"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民为邦本。\"
秋收过后,驰道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为加快进度,李承乾采纳了晋阳公主的建议,使用火药爆破开山。这一大胆的创新,使得最艰难的崤山段提前两个月贯通。
\"殿下,洛阳段驰道已铺设完毕!\"十一月初,信使飞马来报,\"随时可以通车!\"
李承乾立即组织\"首行仪式\"。永徽六年正月初一,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长安城头时,装饰华丽的\"长安号\"公交马车缓缓驶出东门。车厢里,李世民亲自带队,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济济一堂。
鞭声清脆,马车加速。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树木、田野、村庄连成一片模糊的色带。当计时官报出\"一个时辰八十五里\"的速度时,车厢内爆发出一阵惊呼。
\"天啊!这比六百里加急还快!\"
\"早上在长安吃胡饼,中午就能到洛阳赏牡丹!\"
\"以后运送军需,再也不用担心路途耽搁了...\"
李世民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喃喃自语:\"朕年轻时征战四方,最怕的就是粮草不济。若有这等驰道...\"
\"父皇,这才刚刚开始。\"李承乾轻声说,\"儿臣已经在规划长安至扬州的线路了。将来,从最北的边关到最南的岭南,都将由这样的驰道连接。\"
老皇帝欣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没有说话。但眼中的骄傲,胜过千言万语。
车队抵达洛阳时,比预计时间还早了半个时辰。城门处,数万洛阳百姓翘首以盼。当看到这队装饰华美的马车飞驰而来时,人群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神速!这是真正的神速!\"
\"听说以后运货只要原先一半的时间!\"
\"票价还便宜,我以后能常去长安看儿子了!\"
洛阳知府激动地汇报:驰道开通的消息传出后,沿线地价已经涨了两倍。许多商人提前在驿站附近买地建仓,准备大干一场。
\"这只是开始。\"李承乾对随行的官员说,\"驰道带来的变化,将远超你们的想象。\"
首行成功后,\"驰道热\"席卷全国。各州县纷纷上书,请求将驰道延伸到本地。李承乾审时度势,制定了\"三纵三横\"的全国驰道网规划:
\"第一纵:长安-洛阳-扬州-广州;
第二纵:幽州-太原-荆州-交州;
第三纵:凉州-成都-桂林;
第一横:登州-长安-兰州;
第二横:海州-洛阳-长安-秦州;
第三横:杭州-荆州-益州...\"
这一宏大的规划,将在未来十五年内逐步实现。为此,将作监设立分坊,加快标准构件生产;工部出台了《驰道护路令》,严惩破坏驰道者。
正月十五元宵节,李承乾在长安东门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驰道博览会\"。除了展示各种改良马车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晋阳公主设计的\"驿站管理系统\"模型。
\"用不同颜色的旗帜和号角,可以指挥车马运行。\"小公主向参观者耐心解释,\"这样就能避免拥堵。\"
各国使者看得目瞪口呆。大食使者悄悄对同伴说:\"大唐的基建,至少领先我们五十年...\"
博览会期间,李承乾宣布成立\"大唐驰道司\",统一管理全国驰道建设和运营。更令人意外的是,首任司丞竟是一位女子——晋阳公主被破格任命为此职。
\"兕子对驰道的了解,远超常人。\"李承乾在朝会上力排众议,\"况且,镇国大长公主的身份,足以震慑各方势力。\"
事实证明这一任命极其英明。晋阳公主上任后,不仅完善了驰道管理制度,还亲自设计了\"班车时刻表\"和\"分级票价系统\",使驰道运营井井有条。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李泰的远洋舰队凯旋而归。这支历时一年半的探险队,不仅探索了南洋诸岛,还带回了占城的优质稻种、真腊的珍稀木材,以及十几箱香料和宝石。
\"大哥!\"李泰风尘仆仆却神采飞扬,\"我们发现了一片群岛,盛产香料!我将其命名为'承平群岛',取'承乾太平'之意!\"
李承乾紧紧拥抱弟弟:\"四弟,你立下大功!\"他仔细查看航海图,突然指着一处问,\"这里标注的红点是什么?\"
\"啊!差点忘了!\"李泰从怀中掏出一块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石头,\"这是我们在岛上发现的,当地人用它做装饰。我怀疑是...\"
\"铜矿!\"李承乾脱口而出,接过矿石仔细端详,\"而且纯度极高!\"
\"不仅如此。\"李泰压低声音,\"土着酋长告诉我,附近还有更大的岛屿,能挖出'太阳的眼泪'——我猜是黄金!\"
这一发现让李承乾夜不能寐。次日朝会上,他宣布组建\"南洋开拓团\",准备在承平群岛建立永久据点。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次移民将采取\"授田制\":每个自愿前往的家庭,可获得五十亩土地的十年免税权。
政策一出,报名者云集。短短半月,就有千户百姓登记,其中不少是沿海渔民。李承乾特意下令,每艘移民船必须配备医官和农师,确保移民顺利扎根。
春分这天,李承乾站在新建的\"望楼\"顶层,俯瞰着繁忙的长安东门。一队队马车进进出出,运送着货物和旅客;远处的工地上,工匠们正在铺设通往扬州的驰道;更远的地方,隐约可见新建的货栈和作坊...
\"殿下,在想什么?\"马周轻声问道。
\"想未来。\"李承乾目光深远,\"十年后,驰道将贯通南北;二十年后,大唐的商船将遍布四海;三十年后...\"他顿了顿,\"我要让每个大唐子民,都能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马周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一队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扬鞭启程,马蹄声在青石驰道上奏出清脆的节奏,仿佛预示着这个伟大帝国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