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朝堂之上革故鼎新的政令接连颁布,市井之间也渐渐恢复了生机。然而,国库的充盈与钱粮流转的效率,始终是新帝澹台烬心头的一桩大事。新政推行需耗费巨资,整顿吏治、修缮河道、训练新军,桩桩件件都离不开银钱支撑;而各地库银转运途中损耗巨大,加之户部积习难改,运作迟缓,贪腐之风虽经严查却仍有残余,这些都像一块块巨石,压在新朝的财政命脉上,令新帝颇为头疼。
朝中老臣们虽也忧心财政,但大多墨守成规,只知按前朝旧制加减赋税、清点库银,始终难以找到破局之法。谁也没想到,最终打破这僵局的,竟是年仅总角、模样圆乎乎、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的老五澹台铢。
这孩子自小便对数字和金银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三岁时便能数清御花园池塘里的锦鲤,五岁时拨算盘的速度比账房先生还快,往日里几个皇子“胡闹”——无论是组建星辉营、创办新风尚文学奖,还是开设舌剑堂,所需的经费,多半都是他精打细算、甚至“生财有道”地筹措而来。他要么倒卖宫里闲置的旧物,要么给京中权贵子弟设计新奇玩具,总能在不经意间赚得盆满钵满,是兄弟们公认的“小财神”。
新帝澹台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深知老五虽年幼,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商业头脑和变通能力,思忖再三,决定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下旨给了澹台铢一个“国库监理”的名头,名义上是让他去户部“观摩学习,熟悉政务”,实则是存了借他那不受束缚的奇思妙想,打破户部沉疴的心思。
旨意一下,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不少老臣纷纷上书劝阻,认为让一个黄口小儿掌管国库相关事务,简直是儿戏,有失体统。但新帝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只淡淡说道:“用人之道,贵在识人善任。澹台铢虽幼,却精于计算,心思活络,或许能给死气沉沉的户部带来新气象。”
澹台铢走马上任,穿着一身特制的小官服,胸前绣着小小的铜钱纹样,倒也有模有样。他并未像众人预想的那样,先在户部小心翼翼地熟悉业务,反而一上来就雷厉风行。上任第三日,便在户部掀起了轩然大波。
他径直带着一队亲信,来到守卫森严的国库总库——那座悬挂着“宣德库”匾额、象征着传统财政权威的厚重建筑前。这座库房始建于前朝,墙体厚重,门窗皆有精铁加固,匾额是历经百年风霜的紫檀木所制,刻着“宣德库”三个古朴的大字,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
澹台铢仰头看了看那块旧匾,小手一挥,干脆利落地下令:“撤了!”身后的侍卫们面面相觑,却不敢违抗,只得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将那块饱经风霜的旧匾取下。在户部一众老官员们惊愕的目光中,一块簇新的、鎏金闪闪的巨大招牌被工匠们高高挂起,上书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皇银号”!笔力遒劲,气势磅礴,竟是老大澹台玄亲笔所书,为这新成立的“皇银号”增添了几分庄重与气势。
“这……这成何体统!”户部尚书是个年过七旬的老臣,看着那块金灿灿的“皇银号”招牌,气得胡须发抖,“宣德库乃是前朝传承下来的名号,岂能说撤就撤?皇银号?这名字听着就像市井间的钱庄,有失国库的威严!”
澹台铢却毫不在意,他踩着特制的高脚凳,拍了拍新招牌,脆生生地说道:“尚书大人,时代变了!旧名号守不住旧银钱,咱们要的是新气象、新效率!皇银号,意为皇家掌管的银钱总汇,既显尊贵,又接地气,有何不妥?”一番话怼得老尚书哑口无言,只能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却也无可奈何。
不等众人从这“改名易帜”的冲击中回过神来,皇银号内部已然天翻地覆。往日里高高在上、带着冰冷栅栏的旧式柜台,被全部拆除,换成了低矮宽敞的开放式桌案,桌案上铺着厚实的青色绒布,既方便清点银钱,又显得规整大气;墙上挂起了好几块水牌,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存款利率表”“异地汇兑章程”“借贷须知”,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经人讲解也能明白;甚至连点算银两的秤砣、天平,都换成了老四澹台鹊特制的精密器具,秤杆上刻着细微的防伪印记,天平两侧的托盘底部还有专属的花纹,防止有人偷梁换柱。
更让人新奇的是,库房的角落还设置了专门的“咨询处”,安排了口齿伶俐、熟悉业务的官员值守,解答往来人员的疑问。整个皇银号一改往日国库的肃穆压抑,变得明亮、通透,充满了活力。
这一日,正是京官们领取俸禄的日子。往日里,户部的官员们会提前将银锭、铜钱按品级分好,京官们需亲自前来领取,抱着沉甸甸的钱袋回家,既不方便,又容易遭遇抢劫,途中的磨损也让人心疼。而今日,当京官们来到昔日的宣德库、如今的皇银号前,看到里面的变化,都不由得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澹台铢站在一张特制的高脚凳上,身前摆着厚厚一叠新印制的章程,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闻讯赶来的户部官员和京官们宣布:“诸位大人!安静一下!从本月起,朝廷俸禄发放革新!不再直接发放沉甸甸、易损耗、携带不便的银锭铜钱,改为登记入册,发放此物!”
他说着,举起一本制作精美的硬皮小折子。这折子封面用深红色的绒布包裹,上面绣着祥云朱雀纹样,边角用鎏金包裹,显得华贵而精致,封面上还烫印着“皇银号俸禄折”六个小字。“此乃‘俸禄折’,里面详列了各位大人每月的俸银数目、发放日期,还有支取记录。用时凭折,再辅以……嗯,辅以郡主殿下专用的花押印记,即可在本号及各地分号支取现银,或直接划账支付各类开销,比如房租、货款,都无需携带现银!方便、安全、省心!”
众人听得啧啧称奇,纷纷围上前来,想要看看这“俸禄折”究竟是何物。有人好奇地问道:“五殿下,这花押印记是何物?为何要用郡主殿下的?”
澹台铢得意地笑了笑,解释道:“这郡主专用花押,乃是祥瑞印记,防伪至尊!”他口中的“花押”,实则是他前几日哄着妹妹澹台星,用沾了朱砂的小脚丫在特制的软泥上踩出的脚印图案,随后让人将这脚印烧制成印章,盖在俸禄折的扉页上,作为防伪标识。
这举动虽略显儿戏,却因其独一无二——澹台星的小脚丫小巧玲珑,纹路清晰,世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双一模一样的脚印——反倒成了最难仿造的防伪标识。众人听了,虽觉得有些荒诞,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方法确实巧妙,想要伪造,难如登天。
变革之势,如滚雪球般迅速扩大。老五澹台铢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头脑和组织能力。他深知,仅凭京城一处皇银号,无法满足全国的需求,于是奏请新帝,将各地的官仓进行改造,部分功能保留,用于存储粮草,另一部分则改为“皇银号分号”,兼营银钱汇兑、存储、借贷等业务。
新帝对此表示支持,下旨允许各地官仓配合改造。很快,皇银号的分号便在各州府陆续开设起来,统一的招牌、统一的制度、统一的器具,让百姓们也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金融模式。
对于军饷发放,澹台铢也进行了革新。往日里,军饷发放需由大队人马押运沉重的银车,路途遥远,不仅损耗巨大,还容易遭遇盗匪劫掠,风险极高。澹台铢将军饷改为轻便的“军功存单”,将士们凭借军功记录和专属的身份牌,可在指定的皇银号分号兑换现银,或寄回家中。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军饷转运的损耗和风险,深受将士们的欢迎。
甚至连突厥战败后的赔款支付方式,都被他重新设计。此前,突厥战败后,需一次性支付巨额赔款,这让本就因战争受损的突厥经济雪上加霜,可汗对此颇有怨言,甚至有了再次起兵的念头。澹台铢得知后,主动向新帝献策,将一次性赔款改为可分期付款,并附带一定的“利息”,美其名曰“战后重建贷”。
这一举措看似让利,实则一举两得:既缓解了突厥一次性支付赔款的压力,减少了其狗急跳墙、再次发动战争的风险;又为朝廷带来了长期的利息收益,充实了国库。新帝闻言,连连称赞老五心思缜密,当即准奏。突厥可汗得知后,虽对需支付利息略有不满,但权衡利弊后,也只能接受,边境局势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
老三澹台墨也被老五拉来助阵。他素来喜爱研究律法,做事严谨细致。为了让皇银号的运作有章可循,避免出现混乱和贪腐,他翻阅了大量古今律法典籍,结合新朝的实际情况,熬夜编纂出了《皇银号管理律例及交易通则》。
这部律例内容详尽,小到银钱的清点、票据的保管,大到分号的管理、违规的处罚,都有明确的规定。其中还包括一些颇具特色的条款,比如“凡在银号内大声喧哗、无理纠缠柜员者,视情节罚没交易金额一成至三成作为‘静心费’”“凡伪造俸禄折、存单者,除没收非法所得外,杖责三十,流放三千里”等。这些条款既保证了皇银号的正常运作秩序,也对不法分子起到了震慑作用。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老五推出的“祥瑞增值库”业务。他深知百姓和官员们大多迷信祥瑞,于是便想出了一个将金融产品与“祥瑞”信仰捆绑的营销策略。他宣称,凡在皇银号定期存储超过一千两白银,且存储期限在一年以上者,即可获赠一尊特制的鎏金模型。
这模型据说是按照澹台星殿下啃咬过的金锭原型等比例缩小打造而成,上面还保留着小郡主浅浅的牙印痕迹。澹台铢对外宣传称:“此物经郡主殿下祥瑞加持,置于家中可招财进宝,守护家宅平安;伴随存储可保本金万全,抵御通胀之险!”
消息一出,在民间引起了巨大反响。富商巨贾们为了求得这份“祥瑞”,纷纷将家中的闲钱存入皇银号;一些求财心切的官员也不甘落后,拿出积蓄办理定期存储;甚至连一些偏远地区的乡绅,也专程赶到州府的皇银号分号,办理存储业务,只为获得那尊鎏金模型。一时间,皇银号的国库储蓄额直线上升,为新朝的各项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不到半年时间,皇银号的汇票、银票便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开来。这种轻便的票据,无需称量,无需担心磨损,更无需担心遭遇抢劫,深受百姓们的喜爱。连京城菜市口买菜的小贩,都开始接受银票支付,免去了称量碎银的麻烦和收到假银的风险。
皇银号总号设在朱雀大街最繁华的地段,门庭若市,往来不绝。门楣上悬挂着一方巨大的防伪标识,竟是用特殊药水拓印的、清晰可见的虎符牙印图案——自然是澹台星玩耍时,在虎符上留下的牙印杰作。这独特的防伪标识,既彰显了皇银号的皇家背景,又再次利用了小郡主的“祥瑞”,让百姓们更加信任。
这全新的金融体系,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甚至影响到了境外。一队来自西域的胡商,带着通过贸易和劫掠得来的大量金银珠宝,原本打算将这些财富埋藏在隐秘之处,或是带回遥远的故土。但他们在途经京城时,听闻了皇银号的名声,又亲眼见到了皇银号规范的运作和便捷的服务,经过一番商议后,竟径直找到了皇银号总号,要求将所有金银珠宝存入皇银号。
通译官结结巴巴地转达着商队首领的意思:“他们说……这里安全、方便,还有祥瑞加持。把钱存在这里,比埋在变幻莫测的沙漠里,踏实得多。以后无论是在中原贸易,还是想要汇回故土,都能随时支取、汇兑,省去了许多麻烦。”这番话,无疑是对新朝金融信誉的最佳背书。澹台铢见状,当即热情接待,为胡商们办理了存储业务,并为他们开具了可在西域指定商栈汇兑的特殊银票,胡商们满意而归。
老二澹台战率领的“星辉营”女兵,也被老五赋予了新的职责——押运重要的银钱票据。这些女兵纪律严明,身手不凡,警惕性极高,且对老五的“生意”抱有极高的忠诚度。她们押运银车或票据时,不再是悄无声息地赶路,而是高唱着自己改编的、节奏铿锵的“押镖调”,歌词大意是“皇银通宝,流通天下;星辉护卫,安全到家;财富流转,国富民强”,其气势如虹,足以让沿途的宵小之辈闻风丧胆,不敢轻易觊觎。
年末核算,户部呈上的年度账册让新帝澹台烬大吃一惊。国库的岁入和结余,较前朝鼎盛时期竟翻了三番不止!新政的推行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河道修缮、新军训练、民生改善等各项事务都得以顺利推进,新朝的国力蒸蒸日上。
然而,当新帝细细翻阅账目时,却被一项名为“御驾亲征险”的收支项目吸引住了目光,面露疑惑。他指着那项账目,问道:“老五,这‘御驾亲征险’是何物?为何会有这笔收支?”
侍立一旁的澹台铢,正舔着一串老大澹台玄给他买的、足有他脸那么大的糖葫芦,闻言含糊不清地解释道:“哦,那个啊……是儿臣新设的险种。”他咽下口中的糖葫芦,抹了抹嘴,继续说道:“儿臣想着,朝中大将们领兵出征,九死一生,家人们都担心不已。于是便设了这个险种,专保朝中大将,尤其是……尤其是父皇您这样可能御驾亲征的,若不幸负伤,即可根据伤情轻重,获得高额赔偿;若是战死,家属也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抚恤金,算是给将士们一颗定心丸吧。”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上月您在校场练习骑射,不慎崴了脚……这个,按条款规定,属于轻伤范畴,已触发理赔。儿臣已从‘风险准备金’中拨付了双倍赔偿金,计入您的私库了,父皇您没发现吗?”他说得一本正经,仿佛在讨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朝堂之上,众臣闻言,表情各异。有的年轻官员忍俊不禁,觉得五殿下的想法实在新奇;有的老臣则摇头叹息,认为此举太过儿戏,将御驾亲征这般严肃的事情与“保险”挂钩,有失皇家体面;也有一些心思活络的官员若有所思,觉得这险种确实能安抚将士之心,是个好主意。新帝看着老五一脸无辜的模样,又想到那笔双倍赔偿金,哭笑不得,最终也只是摇了摇头,没再多说什么。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突厥可汗竟派来密使,秘密与皇银号接洽,询问能否为突厥的将领购买类似的“兵败险”或“被俘险”。其意图不言自明——突厥内部对战争的担忧日益加剧,可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安抚麾下将领,稳定军心。这一请求让澹台铢既意外又兴奋,他立刻奏请新帝,经新帝同意后,为突厥量身定制了相关险种,既再次为朝廷赚取了收益,也进一步摸清了突厥的虚实,边境的战云似乎因此又浓密了几分。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京城被皑皑白雪覆盖,一片静谧。老五澹台铢亲自巡查银库,确保各库房的安全,防止因大雪压塌屋顶或发生火灾。在最深处的特级库房,这里存放着最为珍贵的金银珠宝和重要票据,守卫森严。他借着灯笼的光芒,仔细检查着库房的门窗和货架,却忽然看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本该早已睡下的澹台星,不知怎么溜了进来,正坐在地上,周围散落着几块成色极佳的银锭。她穿着一身厚厚的锦缎小袄,像个圆滚滚的小团子,正把那些码放整齐的银锭当成积木,堆砌成各种歪歪扭扭的形状,一会儿堆成小房子,一会儿堆成小假山,玩得不亦乐乎,小脸上满是专注和开心,鼻尖上还沾了些许银粉。
原来,乳母夜里醒来,发现小郡主不见了,急得团团转,四处寻找,却没想到她竟顺着墙角的缝隙,溜进了守卫相对松懈的特级库房。澹台铢没有立刻打扰她,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妹妹开心玩耍的模样,灵机一动,一个新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萌生。
次日,新一批印制的皇银号汇票上,防伪水印的图案悄然更新。不再是以往复杂的云纹、龙纹,而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线条画——一个胖乎乎的娃娃正在开心地堆砌银锭,娃娃的脸蛋圆圆的,眼睛弯弯的,显得格外可爱,图案的一角,还有一个清晰可爱的牙印痕迹,正是澹台星昨夜啃咬银锭时留下的。老五将其命名为“祥瑞垒银图”,并对外宣称:“此图由郡主殿下亲身体悟,蕴含‘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财富真谛,经祥瑞之气加持,可保票据平安流转,持有者财源广进!”
消息传开,新汇票更受追捧。百姓们争相兑换,不仅因为其防伪性更强,更因为那童趣盎然的图案讨喜,不少人家甚至将崭新的汇票裱起来,当作祈福的信物。皇银号的信誉和影响力,在这不经意的童趣设计中,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新帝澹台烬得知此事后,特意抱着女儿,来到皇银号总号。站在那扇巨大的、映着街市灯火辉煌的琉璃窗前,看着窗外车水马龙、往来行人手持汇票穿梭于商铺之间的景象——布庄老板收下汇票后笑意盈盈地为顾客打包布料,粮店掌柜核对票据后麻利地安排伙计送粮,连走街串巷的货郎都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收到的银票数额,整个京城的商业流转都因皇银号变得高效而顺畅。
新帝轻轻点了点澹台星的小鼻子,语气中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欣慰,有惊叹,还有一丝哭笑不得:“星星啊,你五哥他……真是把朕的江山,运作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钱庄了。”澹台星似懂非懂,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指着窗纸上倒映的“祥瑞垒银图”水印,咿咿呀呀地叫着,小手指还模仿着堆砌银锭的动作,惹得新帝朗声大笑。
宫灯柔和的光线透过精美的窗棂,洒在桌案上一张刚印制完成的银票上。这张银票纸质精良,图案清晰,“祥瑞垒银图”的水印栩栩如生。而在特定的光线角度下,老四澹台鹊特制的、平时无色无味的荧光药水,会隐隐显现出一个模糊的古老印章轮廓。
那印记的样式古朴苍劲,仔细辨认便会发现,竟与太医院藏书阁中某些前朝南宫氏遗留器物上,刻着的“汇通天下”铭文有着惊人的相似。没人知道,老五在设计皇银号的体系时,是否曾翻阅过南宫氏留下的隐秘文献,或是单纯的巧合。但历史的脉络,似乎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这崭新的金融图景中悄然延续。
南宫氏当年或许未能实现的金融理想,在一个孩童的奇思妙想与一个奶娃娃的无心参与下,在新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皇银号的汇票如同流动的血脉,滋养着新朝的每一寸土地,让新政的光芒照亮了市井乡间,也让“皇银通宝”的名号,随着商旅的足迹,传遍了中原大地,甚至远及西域、突厥,成为新朝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这一切的开端,不过是新帝不拘一格的信任,一个孩子对数字的敏感,以及一个奶娃娃的小脚丫、小牙印带来的“祥瑞”。新朝的传奇,仍在这些充满童趣与智慧的创造中,不断书写着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