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浪潮。
一浪接着一浪。
大量的达利特涌入了大唐。
戒日帝国上下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达利特贱民。
这些人在戒日帝国,在整个天竺的地位比起牲口都不如,不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婆罗门贵族们的面前,也不能够碰触任何金属物质的东西,尤其是刀剑武器。
而且就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整个天竺之地都没有这些人的立足之地。
地位堪比杂草。
只能够干一些肮脏的,繁重的体力活,而且就这样的活也是争着、抢着去做才行,不然就没有足够裹腹的食物,只能够去野地里面,从野兽的口中偷食物。
可即便如此,达特利们数量仍旧是一年比一年多,多的就像是野地里面的草,一个季节过后,又会冒出来一大群。
因此。
包括戒日王在内的所有人根本就不在乎将这些达特利们卖给大唐。
反而因此还颇有点沾沾自喜。
毕竟,虫豸一样的达特利们离开了天竺,就等于减轻了天竺的负担,同时加重了大唐的负担。
所以,双方都感觉各自得到了巨大的好处,贸易的规模也是一次比一次大。
甚至最大的一次,直接就有五万多达利特被贩卖进了大唐。
前前后后不断被招来大唐的达特利数量越来越多,大唐的劳动力前所未有的充沛了起来。
这些人口红利的到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将大唐百姓们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了出来。
广州城内,帝驾在此短暂停留。
尚书令王扬带着最快的消息,急匆匆的走进城镇中心内,对李元吉禀报道:
“陛下,民部最新的统计结果,进入大唐的天竺人奴仆已经有十万户。”
“哦?”李元吉挑了挑眉,颇有点意外。
他知道天竺普通人能生,而且酷爱拖家带口的抱团生存,但也没有料到竟然涌入了二十万户,将近五十万人口。
这才一个月的时间。
要是再多几个月的时间,会不会将这些天竺达利特们全部都聚拢过来。
王扬赶紧补充道:“现如今不止是世家、门阀、豪强们都在争相购买天竺奴婢,就连普通的殷实人家也都开始跟风采买。”
“但是大头都还是世家、门阀。其中世家约莫吃下了六万户天竺人,诸多门阀吃下了两万户,各地豪强们吃下了一万户,剩余一万户则分散在各道殷实人家手中,多数集中在关中百姓家中。”
“另外,现如今购买风潮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有愈来愈烈之势。同时,诸多海商们也不局限在天竺,已经有诸多海商报备前往波斯等地购买奴仆。”
呵。
李元吉嘴角一勾,他这算是打开了奴隶贸易的大门了吗?
不过。
他也不在意。
帝国的崛起和强盛,注定要踩着无数异邦之人的尸骨。
这一点他在颁布诏令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
大唐在强盛,唐人的胆子也一样要大起来,注定要走出去。
现在这些只是刚开始罢了。
“不必在意。”李元吉直言道:“我们手中有的是粮食,仅仅只是些奴仆罢了。”
“这事情背后还有戒日帝国等暗中推波助澜,他们多半是打着驱狼吞虎的策略,打算用这些他们不在乎的贱民来消耗我们的国力。”
王扬也知道现如今购买回来的天竺贱民,在天竺都属于是杂草一般的贱民,没有人在乎,反而像是天竺各方势力的累赘。
现如今有机会将这些累赘一股脑的丢掉不说,还能够从大唐换回无数的商品和粮食,都是铆足劲的开干。
“呵。”李元吉笑了笑,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别说是十万户天竺人,就是百万户,大唐也一样养的下。
系统食物单位早就已经爆了,每日里面渔场里面的产出就是天文数字。
更不要说还有几十万亩,专门种植粮食作为的系统农田。
这些都是外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东西。
“就让他们卖。”
“他们能卖多少,我们就买多少。”
“你通知民部,传告天下,朝廷颁布‘青苗贷’。”
“这是专门给那些有心购买劳力,但却暂时无力出资的百姓贷款,让他们放心大胆的去购买劳力。”
“等到粮食收获之后,折价还贷就行。”
李元吉淡淡地说道,没有钱,朝廷可以借钱出去。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劳力这个东西,只有更多,没有最少,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怎么才能解放百姓的生产力。
只有将百姓都从繁重的耕种劳作中解脱出来,才能够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的事情,其他感兴趣的事情。
学文、习武、手工艺、纺织、寻仙问道、走亲访友、医学、着书等等。
这些需要大量空闲时间从事的事情,大唐才能百花齐放,充满完全的活力。
单纯的日复一日的劳作,为了生存而生存,大唐得不到发展。
李元吉的话语完全出乎了王扬的预料,他想到了李元吉可能的回应,完全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
青苗贷!
贷款给百姓购买奴婢。
竟然是这样。
还能够这样!?
一时间,他的心里面充斥着疑惑和震撼,感觉自己真的是跟不上李元吉的想法。
“还有。”
“再过半个月的时间,将会有大量的耕牛,上一次的耕牛没有覆盖到每一户,现在那就一次分发到户。”
“每一户都要分发到手。并且明确的告知百姓,只要不是刻意虐待,消耗牛力,耕牛因其他缘由亡故,不罪。”
畜牧养殖场里面上个月月底的时候,之前养殖的肉牛出栏之后,又重新填补了一批专门耕地的优良耕牛。
数量有千万头。
除了分发到百姓手中之外,剩余的耕牛,则放归扶桑、夷州两地,自然繁育。
王扬当即应下:“遵旨。”
“还有。异邦人口大量涌入,虽然都是奴仆之流,但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周围百姓。要认真重视这种事情,一切都以大唐百姓为主、为重。”
“臣遵旨。”
“另外,朕听闻琼州之上还有大唐百姓。那里多瘴气,且蚊虫繁多,不宜居人。十日之内,将上面的百姓择地安置妥当。”
“臣遵旨。”王扬一字不漏的记在了心中,然后询问道:“若陛下没有其他的吩咐,臣这就退下了。”
李元吉吩咐道:“明日一早,出发巡视江南道。”
江南道。
江南风光。
可惜如今的江南还远远比不上后世,如今的江南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一次,实地巡视一番,制定下江南未来五十年内的开发、发展规划。
江南熟,天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