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头盔的瞬间,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在赢昱面前。
并非视觉上的锐化,而是一种……信息层面的通透。
前哨基地不再仅仅是金属、灯光和通道构成的物理实体,它更像一个拥有脉搏和呼吸的生命体,而赢昱,刚刚获得了感知其生命韵律的能力。
但这感知并非与生俱来,需要……
训练在手术完成后的第二天便即刻展开,地点依旧是那片广阔的综合训练场,但环境已与体能训练时截然不同。
重力被调节至舒适的标准地球重力,光线柔和,最大的变化是场地中央悬浮着的数十个不同形状、不断变换色彩的全息几何体,以及四周墙壁上投射出的、如同瀑布般流淌的复杂数据流。
玄女站在场边,依旧是那副永恒不变的冷静姿态。
“无线神经链接训练第一阶段,核心目标:建立稳定的手脑并行处理通道,并初步尝试手脑异步操作,联想你的大脑现在是一个多线程处理器,你需要学会如何分配它的算力。”
赢昱需要佩戴着头盔,同时进行两项任务。
他的双手要在物理层面上,快速且准确地拆卸并重组一个结构复杂的多轴联动机械部件——这是对他过往飞行员手部基本功的延续考验。而与此同时,他必须通过脑波接口,实时追踪并锁定场中随机移动的特定颜色全息几何体,一旦锁定,便用意念“标记”它。
起初,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精密的螺丝和卡扣上时,脑海中的数据流和几何体便瞬间模糊、失控,标记错误百出。而当他强行将意念聚焦于快速移动的几何体时,手指的动作就会变得僵硬、迟缓,甚至出错。
两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模式—在他的大脑中激烈冲突,如同两股互不相让的洪流,让他感到头晕目眩,太阳穴阵阵抽痛。
“你的错误在于试图用‘切换’而非‘并行’的方式处理信息。”
玄女的声音如同冰冷的清泉,浇灭了他因挫败而升起的焦躁。
“不要将你的意识想象成一个只能单线程工作的焦点,将它视为一个广阔的空间,手动操作是空间底部稳定的基石,而意念追踪是空间中漂浮的云彩,它们可以共存,基石不动,云彩自飘。”
赢昱深吸一口气,尝试改变心态。
他不再强迫自己“同时”关注两件事,而是试着将手动操作转化为一种近乎本能的肌肉记忆,让这部分意识沉入“背景”,同时将主要的“注意力”资源分配给意念追踪。
这需要一种奇妙的意识分离技巧,如同一边听着背景音乐,一边专注阅读。
过程缓慢而痛苦。
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
汗水浸湿了他的训练服,并非源于体力消耗,而是精神高度紧绷的产物。
但渐渐地,他找到了一丝窍门,当他的手指近乎自动化地完成一套拆卸动作时,他的“主意识”成功锁定并标记了一个高速旋转的蓝色三角锥。
“正确率15%,耗时过长,但路径正确。”玄女给出客观评价,“继续。”
日复一日,这项训练不断加剧难度,机械部件越来越复杂,要求完成的时限越来越短,而需要意念追踪的几何体数量从一个增加到三个、五个,移动轨迹也从规律变为完全随机,甚至开始出现干扰项。
赢昱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一块被反复锻打的铁胚,在极限的压力下,被迫拓展出新的“线程”。
他学会了如何将意识分区,如何快速在不同性质的任务间分配认知资源。
三周后,他已经能够较为流畅地在一分钟内完成复杂部件的组装,并同时准确追踪标记五个高速移动的目标。
那种最初的头晕目眩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特的、意识被“撑开”的充盈感。
然而,这仅仅是开胃菜,玄女随之引入了真正的挑战:手脑异步操作。
“现在,你的双手继续组装机械部件。但你的意念任务改变:不再仅仅是标记,而是需要你用意念控制另一个独立的机械臂,模拟进行一套完全不同的、精细的微焊接操作。”
玄女指向训练场一侧升起的一个多关节机械臂。
“记住,两套操作在物理层面和逻辑层面都毫无关联,你的意识必须彻底分割。”
这简直是非人的要求!
赢昱第一次尝试时,意识彻底混乱。
他想着控制机械臂进行一个简单的点焊,结果自己的双手却不由自主地模仿起了焊接的动作,将组装到一半的部件戳得乱七八糟,而当他强行抑制双手的“模仿冲动”时,对机械臂的控制又变得断断续续,错误百出。
这种意识层面的冲突比之前的并行处理更加深刻,仿佛要将他的灵魂撕裂。
“异步操作的关键,在于建立独立的意识‘沙盒’。”玄女再次点出关键,“为你正在进行的每一项任务,在意识空间中构建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工作区’,想象它们之间存在绝对的信息屏障,控制机械臂的意念指令,绝不能泄漏到控制你双手的运动神经元。”
这需要极强的精神控制力和想象力。
赢昱开始尝试冥想,在脑海中清晰地“绘制”出两个不同的房间,一个房间里的“自己”在专注地组装零件,另一个房间里的“自己”则在操控机械臂。
起初,两个“房间”的墙壁薄如蝉翼,意念稍一松懈就会相互穿透。
但通过无数次失败和玄女精准的反馈,他逐渐将这道意识屏障加固。
一个月的时间在这种近乎自虐的精神锤炼中流逝。
当赢昱终于能够一边稳定地完成双手的精密组装,一边用意念操控机械臂流畅地完成一套复杂的微焊接电路时,他感受到的成就感,甚至超过了当初在格斗中与玄女打成平手。
这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对自我意识认知的一次革命。
基础训练达标后,玄女将训练场域扩展到了整个前哨基地。
“从现在起,你需要习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基地共存。”
赢昱开始了他的“神经漫游”。
他穿着训练服,行走在基地错综复杂的通道中,维护着巨大的能量导管,甚至是在生态农业区观察作物生长。
而他的视网膜上,始终叠加着来自神经接口的信息界面。
最初,这种无处不在的数据流是极大的干扰。走过一条通道,两侧墙壁的结构强度、内部的管线布局、实时能耗数据……所有信息都不请自来,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意识。
在能源核心区,聚变反应的实时功率、等离子体约束场稳定性、散热系统效率等数以千计的参数,几乎要挤爆他的思维。
他不得不频繁地“手动”调整信息过滤级别,才能保持基本的行动和思考能力。
“信息过载是初期必然经历的过程。”
玄女的声音通过神经链接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清晰而冷静,
“你的生物芯片具备强大的预处理和压缩能力,你需要信任它,并学会与它协同。
不要试图理解每一个数据,而是去感受数据的‘模式’和‘韵律’,异常的波动,自然会引起你潜意识的警觉。”
赢昱尝试放松,不再抗拒这股信息洪流,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感受”它。
渐渐地,奇迹发生了。那些曾经杂乱无章的数据流,开始在他的意识深处自动排序、归类。
一些常规的、稳定的数据逐渐沉入“背景音”,如同呼吸和心跳般不再需要主动关注;
而一些关键参数和异常波动,则会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引起他主意识的注意。
他走在通道里,无需刻意查看,就能“感觉”到前方转角处一个气压阀门的密封效率略有下降;
他在维护能量导管时,能“直觉”地判断出哪个节点的能量损耗超出了标准范围。
这种感知并非通过视觉或听觉,而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数据直接输入形成的“信息直觉”。
三个月的时间,赢昱的生活完全被这种高强度、无间断的神经适应训练所填满。
他吃饭时,视网膜上会显示营养摄入分析和建议;
他休息时,会有舒缓的神经电信号帮助他优化睡眠质量;
甚至在有限的睡眠中,潜意识层面似乎也在进行着某种数据整合与强化学习。
这种训练的强度是无形却巨大的,它不像体能训练那样榨干肌肉,却时时刻刻燃烧着他的精神能量。
赢昱无数次感到大脑仿佛要过热宕机,意识疲惫得只想陷入一片空白。
他静静地站在前哨基地最高的观测塔上,透过巨大的复合观察窗,眺望着外面永恒黑暗的宇宙和远处模糊的柯伊伯带天体。
没有佩戴任何外部设备,但整个前哨基地的“状态”却清晰地映射在他的意识中。
能源核心平稳运行,如同强壮的心脏;
生命维持系统循环不息,是基地的呼吸与血液循环;
各个功能模块各司其职,构成了复杂的器官和组织;
而遍布基地的传感器和数据网络,则是敏锐的神经末梢。
他心念微动,能源核心的实时三维模型和详细参数便浮现在“眼前”,清晰得如同亲手触摸。
他可以将这个界面置于意识的前台仔细分析,也可以让它退居背景,仅仅保留一个关键数值的悬浮提示,而这完全不影响他欣赏窗外星空的美景。
庞大的数据流经过无线链接和神经芯片的转化,不再是他需要费力解读的符号,而是直接成为了他感知的延伸,比他双眼所见的世界更加立体、直观、且富含深意。
这些信息几乎在进入大脑的瞬间,就被预处理并转化为正确的反馈,如同潜意识般在后台活跃,高效且不扰主线思维。
他成功地,将这座庞大的钢铁堡垒,“内化”为了自身的一部分。
赢昱缓缓闭上双眼,不再用肉眼,而是纯粹用那全新的“信息感官”,去“触摸”和“聆听”着这座由他唤醒的、孤独地航行在太阳系边缘的岛屿。
他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没有过去一年地狱般的体能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那远超常人的耐力、恢复力和意志力,他绝对无法支撑过这三个月的精神淬炼。
如今,这副身体,成为了他意识翱翔于数据海洋的坚固方舟,仿佛是走在数据洪流的漫游者。
而就在赢昱以为今天的训练即将告一段落时,他的神经接口突然接收到一组非标准的导航脉冲——不是来自玄女惯用的指令频段,而是更深层、更原始的某种系统协议。
“检测到未授权数据流。”
玄女的警示声在他意识中响起,但语气中带着一丝罕见的分析性停顿,
“信号源……验证为基地底层架构协议。
正在追踪……”
赢昱的感知不由自主地被牵引,如同被无形的丝线拉扯。
他的意识穿过层层甲板,越过能源核心的轰鸣,最终停滞在基地深处一个他从未涉足、甚至在结构图上都被模糊处理的区域。
一扇厚重的复合装甲隔离门静静矗立,门上没有任何标识,只有冰冷的金属质感。
“权限确认。”
一个不同于玄女的、更古老而威严的电子音直接在他神经接口中响起,
“身份验证:传承者候选人——赢昱。符合‘利剑’协议激活条件。”
随着这声宣告,那扇巨大的隔离门内部传来沉闷的液压传动声,厚重的门体开始向两侧缓缓滑开,一股混合着低温冷凝剂和武器级润滑剂的特有气味率先涌出,刺激着赢昱敏锐的感官。
门后的景象,让即使已初步适应信息洪流的赢昱,也瞬间屏住了呼吸。
这是一个极其广阔、挑高惊人的机库。内部光线幽暗,仅有几束冰冷的定位灯从高处投下,勾勒出库内庞然大物的狰狞轮廓。
那不是普通的航天器或运输艇。
那是一架架他从未在任何资料中见过的太空战机。
它的线条锐利如刀锋,通体哑光黑,仿佛能吸收周围所有的光线。
机翼并非固定结构,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段可变形设计,暗示着其在太空与大气层内均可发挥极致机动性。
机首下方,狰狞的粒子炮口泛着幽蓝的冷光,而机翼下方挂载的点阵式导弹巢,更是散发着纯粹的毁灭气息。
更令人心惊的是,通过神经链接,赢昱能“感知”到那战机外壳下蕴含的、近乎沸腾的能量反应——
这绝非实验型号,而是一台为实战而生的、彻头彻尾的致命武器。
“警告:检测到高优先级战术单位数据库强制接入请求。”
玄女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明确的干预意图,
“赢昱,此区域超出当前训练范畴,建议立即终止链接……”
但赢昱的意识已被那充满力量美感和杀戮艺术的造物彻底俘获,隔离门仍在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