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地萃初六、六二、六三爻辞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
一 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聚之始,柔居之,阴柔之人,必无法坚守 正节,为求舆人同而舍其正道,但为求同,此 不终之戒。人心必乱,同气相求而生聚,或哀 号作苦以求相应,其果必为众人之笑柄,若能 坚心往从阳刚正道,必无过咎,否则成小人矣。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若人之心志受人惑而乱,必不能固守节 志,乃失其正道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二之位与五相对应,位虽有差距,此时乃 当聚而未及合之时,如能相引聚则可无咎,此 因其中正之德未变,如德变,则必不相吸引. 故于群小人聚时能独立其间,且与上位之德 同,必能合,此其意也。即令不重外饰,专以 至诚,则终必合矣。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萃之时,以能聚为吉,同志相求,平安, 其位有差距,因中正诚心同德必能无咎。
六 三 : 萃 如 磋 如 , 无 攸利 , 往 无 咎 , 小 吝 。
不正之人,求能与人聚合,但人皆不应, 为人弃绝,上下皆不应,唯退求事外之贤与之 相应,如此则可无咎。人之动有求,即令得之, 亦可羞也。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上六居柔之极,故能往而无灾。
各位茶友、书友、摸鱼同好,今天咱们接着盘《周易》里“泽地萃”卦的初六、六二、六三爻。上回咱们说了这仨爻像古代版“社交名场面”,有人开场翻车,有人稳扎稳打,有人碰了一鼻子灰后学聪明。今儿咱把镜头拉近,添点细节、灌点笑料,再扒拉扒拉爻辞背后的小心机——保准您听完,既能当段子讲给朋友听,又能悟出点处世门道!
初六:社牛翻车记——热情过了头,成了小丑
先给没跟上趟的朋友复习下初六爻辞:“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翻译成人话:一开始想真诚搞社交,结果没坚持住,场面乱成一锅粥;急得直哭喊,结果被人攥着手嘲笑;别慌,调整方向往前凑,没事儿!
《象传》补刀更扎心:“乃乱乃萃,其志乱也。”——心志乱了套,自然搞不成正经事儿。
咱今儿把这场景往细了掰扯。假设这是西周中期某个诸侯国的“同窗联谊会”,主办方是个叫姬安的贵族子弟(对应初六爻:阴爻居初位,性格软萌但有点没主见)。姬安打小和一帮士族子弟读《诗》《书》,关系铁得很,如今各奔前程,他想办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聚会,把老友们重新聚起来。
筹备阶段,姬安可下了血本:包下城郊最气派的“松风馆”,命厨子备了烤乳猪、蜜渍梅子、新酿的黍酒;又让书童写了百张请柬,亲自登门送——连当年总被他抢砚台的刺头子都请了。
可问题出在哪儿呢?姬安太想“让大家尽兴”了!聚会当天,他一会儿提议“行个投壶赌酒令,输了的喝三大碗”,一会儿又觉得“光喝酒没意思,不如联句赋诗”,刚喊完“关关雎鸠”,又拍大腿:“要不唱《蒹葭》?我新学的调子!”
底下宾客当场裂开:
- 当年最守规矩的叔孙豹皱眉:“投壶是礼,联句是雅,混着来成何体统?”
- 爱耍滑头的公冶皮偷偷对旁边人说:“合着今儿是诗词大会外加酒蒙子擂台赛?我可没那两下子。”
- 最绝的是当年被姬安抢过砚台的刺头子魏驹,直接抱着酒坛蹲墙角:“你们爱咋折腾咋折腾,我不奉陪。”
原本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聚会,硬是被姬安搞成了“大型社死现场”。他急得满头汗,拽着叔孙豹的袖子喊:“叔孙兄!您给主持主持啊!”叔孙豹甩开他:“你自个儿立的规矩,我可不懂!”
这时候《易经》的提示来了:“若号,一握为笑”——别扯着嗓子喊了,您看魏驹那眼神,分明是在憋笑;公冶皮拍您肩膀那下,不是安慰是嘲笑!
那咋补救?《易经》说“勿恤,往无咎”——赶紧调整策略,往“正道”上靠。啥是正道?姬安抹了把脸,偷偷溜到后院,找到当年和他一起蹲在树底下背《孝经》的书童阿福:“小福子,你不是说你表舅家有个会弹箜篌的乐师吗?把他请来!”
箜篌一响,清越的音律裹着《采薇》的调子飘出来,原本要散场的人又慢慢聚拢。叔孙豹摸着胡子点头:“这才是雅集该有的样子。”魏驹也端着酒碗凑过来:“行啊姬安,藏得够深!”
事后姬安跟阿福感慨:“我本想讨好所有人,结果讨好了个寂寞。还是你提醒我,真心想聚的人,不需要花里胡哨的。”
《象传》说“其志乱也”,翻译成人话就是:您这心思跟团乱麻似的,一会儿想当东道主,一会儿想当气氛组,一会儿又想当文化人——心不静,事儿自然不成。
放到今天,这不就是咱朋友圈里的“活动策划翻车现场”吗?想组个读书局,结果又怕冷场加了剧本杀;想搞个露营,又怕不够热闹搬来烧烤架——最后朋友们吐槽:“你这到底是露营还是摆摊?”
初六爻给咱的教训就一条:社交的核心是“聚”,不是“秀”。 你要是连自己想干嘛都没想清楚,热闹只能是表面的,散场后只剩一地鸡毛。
六二:人间清醒——不抢c位,反而被捧
接下来是六二爻,爻辞:“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翻译:被人牵引着聚在一起,吉祥,没毛病;只要有诚意,哪怕简单仪式也能打动人心。
《象传》点赞:“引吉无咎,中未变也。”——能被拉进圈子还不出错,是因为你中正的本心没变。
咱继续用周朝同学会的梗,这次主角换成了六二爻对应的姑娘——妫昭。妫昭是士族之女,父亲是太史令,她从小读《礼》《乐》,性格温和但有自己的主意,像极了班里那个“默默考第一,从不炫耀”的学霸。
聚会刚开始,姬安(就是上回翻车的那位)又想搞事情:“昭妹妹,您琴弹得好,给大家露一手呗!”妫昭笑着摇头:“我弹得不好,还是听魏公子讲讲南方的趣事吧。”
结果魏公子刚开了个头,就被叔孙豹打断:“魏公子莫不是又去赌钱了?瞧这衣裳皱的!”场面又有点僵。
这时候妫昭起身,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各位师兄,我前日整理父亲旧物,翻出当年咱们在夫子门下抄的《诗经》。不如咱们玩‘击鼓传花’?花落在谁手里,就背一首《诗经》里的句子,背不出的罚喝半盏酒?”
众人一听,眼睛都亮了!这游戏简单又有文化味儿,连最不爱读书的公冶皮都举手:“我来我来!”
就这么一“引”(牵引),原本冷场的聚会活泛起来。有人背错了“蒹葭苍苍”,有人故意背成搞笑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哎哎哎别打我!”妫昭坐在角落,端着茶盏微笑,偶尔帮人圆个场:“叔孙兄这‘七月流火’背得可有气势,比我爹当年强多了!”
散场时,叔孙豹拍着妫昭肩膀:“昭妹妹,今儿多亏你,不然我又得跟魏小子杠到半夜。”魏公子也凑过来:“妹子,你这脑子咋长的?我想啥你都门儿清!”
妫昭只是笑:“哪有啥脑子?我就是觉得,大家聚在一块儿,图个乐呵,犯不着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这就是“孚乃利用禴”——用最朴实的诚意,比铺张的仪式管用一万倍。
《象传》说“中未变也”,重点在“中正”。啥是“中正”?放在社交里,就是“不讨好、不炫耀、守住自己的节奏”。
想想咱身边那些“社交达人”,有的天天组局,结果朋友没几个;有的低调得很,反而大家都爱找他帮忙。就像妫昭,她没抢着当主持人,没想着出风头,只是用最真诚的方式,把大家的心思串在了一起。
《周易》里讲“中”,可不是简单的“中间位置”,而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智慧。六二爻在阴位(第二位是偶数位,属阴),阴爻居阴位,本身就是“中正”的象征——性格温和但不软弱,有能力却不张扬。
放到今天,这不就是“高情商”的标配吗?不高估自己,不贬低别人,用真诚换真心。就像年轻人说的:“最好的社交,是我懂你的欲言又止,你知我的言外之意。”
六三:社恐自救——被嫌弃后,反而找到组织
最后是六三爻,爻辞:“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翻译:想凑堆儿却被嫌弃,干着急没好处;主动退一步找对的人,虽有点小尴尬,但没事儿。
《象传》安慰:“往无咎,上巽也。”——能全身而退,是因为懂得“顺时而动”。
咱继续深挖这个“社恐逆袭”的故事。六三爻对应的是个叫陈轸的小伙子,阴爻居三位(阳位),性格有点拧巴——明明是个社恐,偏想挤进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聚会到了下半场,陈轸眼瞅着姬安、妫昭那拨人聊得火热,魏公子和叔孙豹又凑一块儿吐槽时政,他心里痒痒:“我也得找个圈子啊!”
他先是凑到姬安身边:“安兄,您刚才说的投壶规则,我能再请教请教吗?”姬安正跟叔孙豹争论“投壶该不该算分”,头也不抬:“一边儿去,没看我正忙吗?”
他又挤到魏公子跟前:“魏兄,您说的南方那座山,有老虎吗?我听说……”魏公子扫他一眼:“没兴趣,你去跟小孩儿聊这个吧。”
陈轸脸涨得通红,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时候,他注意到角落有个穿青衫的姑娘,正低头翻着一本《楚辞》。陈轸犹豫了一下,走过去:“姑娘,您也喜欢《楚辞》?我最近在读《离骚》,里面‘路漫漫其修远兮’那句,我总觉得……”
姑娘抬头,眼睛一亮:“你也这么觉得?我觉得屈原这是在说理想太远,得慢慢走。我叫芈瑶,父亲是楚国的大夫,刚来中原不久。”
就这么着,俩人聊上了《九歌》的意象,聊屈原的生平,聊楚地的巫祭习俗。陈轸发现,芈瑶懂他的“不合群”,懂他为什么不爱跟人瞎扯淡——因为他们都爱钻到书里找乐子。
散场时,芈瑶说:“今儿真高兴,总算遇到能聊得来的人了。”陈轸挠挠头:“我也是。之前我还怕被人笑话,现在才明白……”
“明白啥?”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这就是“往无咎”——主动离开不适合的环境,找对自己的“组织”。虽然一开始被嫌弃有点小尴尬(小吝),但避免了更大的内耗。
《象传》说“上巽也”,“巽”是谦逊、顺服的意思。六三的问题在于“不正”(阴爻居阳位,位置不当),但能及时调整,放下执念,反而成就了“无咎”。
放到今天,这不就是社恐的自我救赎吗?你不必强迫自己融入所有圈子,不必为了“合群”而假装喜欢。就像陈轸,他终于明白:与其在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尬聊,不如去寻那“同频的人”。
心理学有个词叫“相似性吸引”,意思是人们更容易被和自己相似的人吸引。六三爻的智慧,其实就是让我们学会“主动筛选”——不是所有聚会都要参加,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深交。找到那个“懂你的人”,比勉强融入一百个“热闹的圈子”更重要。
结语:古人的社交智慧,放今天依然好用
泽地萃卦的这三爻,表面讲“聚集”,实则是一场“社交生存指南”的古代版教学。
初六爻像个冒失的新手,热情有余但方向不清,告诉我们:社交的第一步,是“守心”——你得先知道自己想聚什么人、图什么事,别被表面的热闹迷了眼。
六二爻像个通透的智者,不争不抢却自带光芒,告诉我们:社交的核心,是“守正”——用真诚代替套路,用本心连接同频,反而能成为圈子里的“隐形核心”。
六三爻像个跌跌撞撞的成长者,被现实扇了耳光后学会转弯,告诉我们:社交的智慧,是“守拙”——不强求、不硬挤,退一步找对自己的位置,比“硬融”更有尊严。
其实现在的社交何尝不是这样?微信里有五百个好友,能深夜接电话的没几个;聚会上称兄道弟,转头就把你忘在脑后。古人用六十四卦把人情世故写成了密码,我们读懂了,不过是学会:
守住本心,真诚待人,懂取舍,知进退。
下次再遇到社交难题,不妨想想这仨爻——
被冷落了?学六三,找对组织;
想搞事情?学六二,用诚意破局;
快翻车了?学初六,调整方向。
毕竟,几千年前的人和咱们一样,都在琢磨怎么好好和人打交道。而《周易》最妙的地方,就是把复杂的人心,写成了最朴素的生活指南。
最后送大家一句《萃卦》的总结:“萃,聚也。” 聚的不是人,是心;守的不是形,是正。
愿我们都能在社交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萃”——不慌不忙,不卑不亢,遇良人,聚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