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筝心头一凛,立刻加快脚步往宿舍赶去。一推开宿舍门,就看到一幅混乱景象。
张瑶瘫坐在宿舍的椅子上,眼神发直,脸色惨白,嘴唇不住地哆嗦,嘴里反复念叨着一些含糊不清的音节,仔细听像是“为什么……不喜欢……都要离开……”之类。她的右手紧紧握着一支红色的签字笔,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钱章章、王诺在一旁急得团团转,梅黎则试图去掰张瑶握笔的手,却发现那手如同铁钳般纹丝不动。
隔壁宿舍的另外几个女生已经吓的抱作一团。
“怎么回事?”花筝沉声问道,目光迅速扫过现场。她立刻注意到,张瑶的书桌上,铺着一张画满了箭头和字母、数字的A4纸,纸的中心倒扣着一个白色的小碟子。纸的四周,还散落着几根燃烧殆尽的白色蜡烛。
典型的请“碟仙”的现场。
“我们……我们晚上没事干,看论坛上说这个很灵……就想试试……”李晓婷带着哭腔解释,“一开始还好好的,碟子动了,也回答了我们几个问题……后来张瑶问了她那个异地恋男朋友的事,碟子就突然疯了一样乱转,然后啪一下就碎了!再然后……张瑶就变成这样了!”
黄媛媛补充道:“我们试过叫醒她,给她喝水,都没用!她就像被什么东西附身了一样!”
花筝走到张瑶面前,灵觉微启。只见张瑶周身笼罩着一层稀薄但纠缠不休的灰黑色雾气,尤其是握着笔的右手,那雾气几乎凝如实质。这并非强大的恶灵附体,更像是一种杂乱的、充满负面情绪的“念”聚合体,借助请仙仪式形成的微弱通道,暂时依附并影响了张瑶的心神。这种“笔仙”、“碟仙”,通常并非特定的鬼魂,更多是召唤来了周遭无意识的游魂野鬼,或者参与者自身潜意识的投射,甚至是一些喜好恶作剧的低级精怪。张瑶显然是在仪式中,因为自身的情感焦虑和不稳定的精神状态,被趁机侵扰了。
“不算中邪,是被‘杂念’缠住了。”花筝冷静地判断,她先示意几人退开,然后伸出右手食指,指尖一缕微不可察的淬道青炎凝聚。
她没有直接去攻击那团“杂念”,而是将燃烧着青炎的指尖,轻轻点向张瑶紧握红色签字笔的手背。
“嗤……”
一声极轻微的、仿佛冷水滴入热油的声音。那纠缠的灰黑色雾气如同受惊的蛇般猛地收缩,张瑶浑身一颤,眼神恢复了一丝清明,但随即又被混乱的情绪占据,握笔的手反而更紧了。
“滚开!你们都想害我!他都不要我了!”她尖声叫道,声音扭曲。
花筝叹了口气,知道单纯驱散不行,必须化解其心结,或者……以更强的“理”念,覆盖这杂乱的“念”。
她左手悄然掐了个“宁神诀”,一股温和的灵力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安抚着张瑶躁动的心神。同时,她注视着张瑶的眼睛,声音清晰而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张瑶,看着我!你召唤来的,不是什么仙,也不是什么鬼,它只是你自己内心的恐惧、不安和猜疑放大后的影子!它利用你的情绪,反过来控制你!你的价值,不需要通过一个游戏,更不需要通过一个男人的态度来证明!”
她的声音如同清泉,注入张瑶混乱的识海:“松开手,把它还给它们的世界。你的路,你自己走!”
话毕,她食指中指并拢,轻拍张瑶后颈。
或许是宁神诀的作用,或许是花筝话语中蕴含的坚定力量,张瑶眼中的疯狂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迷茫和泪水。她看着花筝,又看了看自己紧握的笔,手指微微松动。
花筝趁机,指尖青炎再次一吐,这次并非灼烧,而是如同一把精巧的镊子,精准地夹住了那团试图再次凝聚的灰黑色“杂念”,轻轻一扯!
“啵”的一声轻响,仿佛肥皂泡破裂。那团“杂念”在淬道青炎的道韵下瞬间消散于无形。张瑶手中的红色签字笔“啪嗒”一声掉落在桌上,她整个人如同虚脱般软倒在椅子上,开始低声啜泣起来。
梅黎、王诺和钱章章连忙上前安慰。李晓婷几人也反应过来纷纷围了上来。
花筝捡起那支笔,感受着上面残留的、微弱而混乱的能量痕迹,摇了摇头。她走到窗边,将窗户打开一条缝,让夜晚清凉的空气流通进来,驱散室内残留的烛火气和负面能量。
“以后别再玩这种危险的游戏了。”花筝转过身,对李晓婷几人严肃地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你们不知道会召来什么东西。真正的沟通,靠的是真诚和努力,而不是这些虚无缥缈甚至危险的仪式。尤其是你们自身气场不稳的时候,更容易被趁虚而入。”
李晓婷和黄媛媛心有余悸地连连点头。张瑶也抽噎着说:“再……再也不敢了……花筝,谢谢你……”
看着惊魂未定的同学们,花筝心中有些无奈。灵气复苏,普通人即使无心,也可能更容易触及到这些危险的边缘。她想了想,从帆布包里拿出四枚早就准备好的、用普通红绳串着的桃木小符里面只刻了最基础的安神符文,效果温和,不至于引人注目,递给她们。
“戴着这个,平时能安神静心,晚上睡觉踏实点。”她轻描淡写地说,“就当是个心理安慰。”
几人如获至宝,连忙戴上。她们或许不明白其中真正的门道,但花筝展现出的“实力”,让她们对这种“安慰剂”也充满了信任。
处理完隔壁宿舍的突发事件,花筝和室友也回了自己寝室。洗漱后躺在床上,她却毫无睡意。图书馆的书灵低语,宿舍的笔仙惊魂……这所看似普通的大学,暗地里还真是“精彩纷呈”。她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随着灵气复苏,以及自身灵觉的不断提升,更多潜藏在角落里的“故事”,恐怕会逐一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