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内弥漫着一股霉味和油烟混合的气味。他们避开可能早起的人家,沿着黑暗的楼梯上到二楼。
公用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晾晒的旧衣物在凌晨的微风中轻轻晃动。
韩笑让冷秋月在走廊入口处阴影里警戒,自己则猫着腰,
利用堆放的杂物作为掩护,快速而轻捷地移动到走廊尽头那扇窗户前。
他并没有立刻伸手去碰那块“砖头”,而是先蹲下身,从多个角度仔细观察。
靠近了看,这块“砖头”的破绽更加明显:它的质感比真正的砖头要轻很多,
虽然表面模仿了水泥砖的纹理和颜色,但细看之下,
能发现那是一种较为粗糙的仿制涂料,缺乏真砖的质感和岁月感。
他甚至可以隐约看到侧面有一条极细的拼接缝隙。
韩笑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多用小刀,用刀尖极其轻微地在“砖块”边缘不显眼处划了一下。
果然,表层的仿制涂料被轻易划开,露出了下面灰黑色的、类似硬质塑料或轻金属的内壳材质!
这绝不是一块真正的砖头!
韩笑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小心翼翼地用手试了试重量,然后将其从窗台上搬了下来。
他发现,“砖块”底部很平整,与窗台接触的部分有新鲜的摩擦痕迹,
而且似乎嵌有小小的橡胶垫片以增加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其摆放的角度被一个可调节的、
隐藏在底部的简易卡槽固定着,确保始终对准冷秋月的窗户。
而在“砖块”朝向冷秋月窗户的那一侧,那个看似磨损形成的凹坑,
实际上是一个被巧妙伪装过的、用于稳定望远镜或相机支架的凹形承托槽!
“这是一个精心伪装成的、用于架设光学监视设备(望远镜或长焦相机)的固定基座!”
韩笑得出了确切的结论,心中豁然开朗,
“监视者定期来到这里,将望远镜或相机架在这个伪装成砖块的基座上,
对秋月的房间进行长时间的秘密观察和偷拍。
完成后,收起设备,这个‘砖块’基座就留在原地,作为下次使用的标记和固定点。
这是一个依靠人力定期操作、基于光学原理的固定监视点!”
韩笑将“砖块”基座小心翼翼地按原样放回窗台,
恢复其角度和位置,确保不留下任何被触动过的痕迹。
然后,他与冷秋月迅速、无声地原路返回了亭子间。
将发现的情况低声告知林一后,三人围在书桌前,
台灯的光线将他们的脸色照得异常凝重,但眼中都燃起了找到突破口的锐利光芒。
“一个固定监视点,需要人工操作,周期性使用……”
林一推了推眼镜,大脑飞速运转,
“这意味着对方并非全天候监控,而是有规律的、间歇性的。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反击时间窗口!”
“没错。”韩笑眼中闪烁着猎手般的锐利光芒,一个反击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形,
“他们喜欢‘看’,喜欢掌控的感觉。那我们就利用这个他们自以为隐蔽的‘眼睛’,
给他们演一场戏,把他们从暗处引出来!”
一个大胆的“将计就计”之策,被清晰勾勒出来:
1.布饵:冷秋月将在未来一两天内,选择白天光线良好、便于对面观察的时刻,
在窗口“无意”中展示一些关键道具。例如,手持一张精心伪造的、
标有所谓“朱雀控股”秘密账本藏匿地点的地图一角,长时间凝望思考;
或者与一位由巡捕房信得过的同事扮演的“深喉线人”,在窗边进行短暂、看似紧张焦急的交谈。
2.示弱与误导:冷秋月可适当表现出焦虑、疲惫,
甚至“不小心”让一些看似被废弃的、写有敏感信息,
(实为韩笑设计好的假情报)的纸团飘落窗外(下方可安排人接应,避免真丢失),
暗示调查遇到瓶颈或她正准备转移重要证据,制造恐慌和紧迫感。
3.设伏:韩笑和林一将提前在对面楼的走廊、
楼梯以及周边要害位置布下精干探员,张网以待。
重点埋伏时间,就选在对方最可能前来取走相机胶卷(或更换设备)
、或者看到“重要情报”后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时段。
4.关键原则:绝对保护监视点原状,不触动那个“砖块”基座,
保持其“正常”运作的假象,以免打草惊蛇。
一切行动,都要建立在对方认为自己的监视行为仍未被发现的基础上。
“这是一步险棋,”韩笑看着冷秋月,语气严肃,
“你要在对方的镜头下演戏,不能有丝毫破绽。压力和危险都很大。”
冷秋月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背脊,苍白的脸上恢复了往日的坚毅和勇气:
“我明白。但这是目前唯一能化被动为主动,把他们揪出来的办法。我知道该怎么做。”
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潜伏者的心理素质,在此刻支撑着她。
林一检查着他的观测设备和通讯工具:
“我会精确计算对方可能的行动规律,确保埋伏的时间和位置万无一失。
同时,我们需要一套简单可靠的暗号,用于伏击时的协同行动。”
计划已定。窗外,天色微明,城市的轮廓在淡青色的晨曦中渐渐清晰起来,弄堂里开始传来早起者零星的活动声。
然而,在这间昏暗的亭子间内,三人深知,
一场真正的、胜负难料的暗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猎手与猎物的角色,即将在这精心布置的棋局中,展开惊心动魄的逆转。
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仿佛能听到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微弱声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