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的空气粘稠得如同凝固的绝望。那些麻木、饥饿、带着隐隐恶意的目光,如同无形的蛛网,缠绕着初来乍到的几人。
武松手握刀柄,煞气凛然,如同一堵不可逾越的铁壁,将那些不怀好意的窥视暂时逼退。但他能感觉到,暗处的骚动并未停止,贪婪在绝望的温床上滋生得更快。
潘金莲抱着墨心,孩子似乎也被这压抑污浊的气氛影响,不安地扭动了一下,但没有醒来。她看着那些蜷缩在阴影里、眼神空洞的“人”,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向这样一群被生活磨去了所有希望的生灵,寻求汇聚救世的“念”?这听起来像一个残酷的笑话。
“得……得找个能说话的人。”公孙策声音发颤,躲在武松身后,不敢与那些目光接触。
阿如罕警惕地环视四周,低声道:“这里不像有首领的样子,各自挣扎,弱肉强食。”
就在这时,棚户区深处,一阵微弱的、断断续续的吟唱声传来。那声音苍老、沙哑,调子古老而奇异,与周遭的死寂格格不入。吟唱的方向,人群似乎稍微安静了一些,隐约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潘金莲与武松对视一眼。
“过去看看。”潘金莲轻声道。或许,这是唯一的突破口。
他们朝着吟唱声的方向走去。越往深处,窝棚越发破烂,但奇怪的是,投射过来的目光中,纯粹的恶意少了些,多了些复杂难明的东西,有恐惧,有好奇,也有一丝……微弱的期待?
吟唱声源自一个相对“整洁”的窝棚——至少它由相对完整的金属板搭成,前面还清理出了一小片空地。空地上,一个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穿着破烂星民长袍的老者,正闭目盘坐,低声吟唱着古老的歌谣。他脸上布满皱纹和污垢,但那双偶尔睁开的眼睛里,却不像其他人那般空洞,而是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浑浊与悲悯。
在老者的窝棚旁,还蜷缩着几个瘦骨嶙峋的孩子,睁着大眼睛,好奇又害怕地看着潘金莲他们。
看到潘金莲怀中的墨心时,老者的吟唱微微一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极其微弱的、如同星火般的光芒。
武松停下脚步,没有靠近,保持着一个警惕的距离。潘金莲独自上前,在老者面前数步外停下,微微躬身:“老人家。”
老者停止了吟唱,缓缓抬起头,目光掠过潘金莲,最终定格在她怀中的墨心身上,久久不语。
“我们来自外界,”潘金莲斟酌着词句,“为寻找‘众生之念’,平息灾厄,需要帮助。”
“众生之念?”老者开口,声音如同破旧的风箱,“呵……你看看他们,看看这片土地。绝望、恐惧、麻木、贪婪……这就是如今的‘众生之念’。你要的,是这些吗?”
潘金莲心中一沉。
老者却缓缓抬起枯瘦的手指,指向棚户区更深处,那里隐约可见一座半塌的、风格与其他星民建筑类似的圆形殿堂,只是更加残破。“那里……曾是‘祈愿堂’,星民与万灵沟通,汇聚信念之地。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和一群……连祈愿都已忘记的躯壳。”
他收回目光,再次看向墨心,眼神复杂:“星主……竟已落得如此境地,与尔等流落至此。看来,外面的灾劫,远比此地更甚。”
他知道墨心是星主!潘金莲心中一动。
“老人家,既然您知道,请指点我们,该如何汇聚那救世之念?”她急切地问道。
老者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种近乎嘲讽的悲哀:“救世?拿什么救?希望早已死去了。在这里,活着,便已是最大的奢求。他们的‘念’,微弱的连自己都照亮不了,如何能成为指引方舟的‘光’?”
他顿了顿,看着潘金莲眼中那不肯熄灭的执着,又看了看她怀中那承载着毁灭与希望的孩子,最终叹了口气:“若你执意要试……便去祈愿堂吧。或许……在彻底失去一切之前,还能看到一点……人性的微光。但也可能,看到更深的……黑暗。”
说完,他重新闭上眼睛,再次开始了那古老而苍凉的吟唱,不再理会众人。
线索指向了祈愿堂。
那会是希望的起点,还是绝望的终点?
潘金莲站直身体,看向那座残破的殿堂,目光坚定。
“我们去祈愿堂。”
武松没有反对,只是握刀的手更紧了些。阿如罕和公孙策也只能跟上。
当他们转身走向祈愿堂时,没有注意到,窝棚旁那个一直好奇看着他们的、最瘦小的女孩,悄悄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子,犹豫了一下,朝着潘金莲的背影,轻轻扔了过去。
石子滚落到潘金莲脚边。
潘金莲停下脚步,回头。
那女孩像受惊的小鹿,立刻缩回到窝棚的阴影里,只露出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望着她,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麻木,而是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弱的好奇,甚至是一点点……几乎看不见的希冀。
潘金莲弯腰,捡起了那块普通的石子,握在手心。
冰冷,粗糙。
但不知为何,在这无边绝望的包围中,这小小的举动,这怯生生的一瞥,却像一根细微的针,在她沉重的心上,刺破了一个小口,透进了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光。
她握紧石子,转身,继续走向那座象征着最后可能的祈愿堂。
希望,或许就藏在这最深的绝望里,等待着被唤醒。而唤醒它的代价,无人能知。